来源: 吕显祖问答网
2024-05-27 09:33:08

董团乡:道路硬化铺出致富“快车道”

  今年以来,董团乡以开展“大抓基层年”活动为抓手,把群众小事当成大事、办成实事,找准乡村振兴薄弱环节,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的热点难点问题,紧盯民生实事落地见效,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扎实提升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    

  “村民们很支持,都提前把自家门前杂物收拾干净,有些还主动参与修路。目前,各道路正在加快施工中,预计9月底可全面完工。”该乡农业农村办负责人介绍,将在项目施工中把道路硬化工程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相结合,对道路两侧污水管网进行预埋处理,并对村庄部分道路进行提升改造,使村庄容貌得到明显提升。

  一条条崭新的水泥路,从村庄主干道延伸到千家万户,便利的道路交通网让董团乡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也得到了极大改善。联胜村村民蔡芳云经营了20余亩果园,以前短短十几米的入户路一直是黄土路,雨天后泥泞的道路成为他运输瓜果的“绊脚石”。如今,崭新的水泥路连接到柏油路,方便了运输车辆来往,成了他心中产业发展的“致富路”。据悉,该乡此次集中推进的入户道路硬化工程覆盖9个行政村,有11个项目,投资项目资金共计450余万元,浇筑道路面积36000平方米,惠及村民970余户、近5000人。

龙灯耀龙年 欢乐庆元宵

“火龙”穿行在山道上。

敲锣打鼓抬着龙头穿村而行。

游客举着“小龙”在祠堂留影。

村民扛起板龙灯前往“起灯”。

村民专心致志地制作“龙身”。

一条巨大的板龙灯在池塘边盘旋。

占淑英 本报记者 吴菁 戴越 文/图


德兴市新岗山镇占才村龙灯已有二、三百年历史,正月舞龙灯是该村历年的习俗。2月17日是农历正月初八,在欢乐的锣鼓声中,一条长达280米,由120张板凳组成的板凳龙灯精彩亮相。龙灯队由当地村民自发组成,年龄从20岁到60岁不等,他们平日在地里务农、在工厂做工,每到传统佳节,一条长龙把村里人的快乐紧紧联系在一起。龙灯舞到谁家门口,谁就放鞭炮迎接龙灯,以求新的一年家人身体健康,生活红红火火。这种民俗文化已自然融入当地社会生活中,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占才的“板龙灯”俗称“桥板灯”,也叫“孝龙灯”,一般是由头灯、子灯和尾灯三部分组成。它用竹子、彩纸扎成高大的龙头、虎尾,以各板花篮灯、花瓶灯、酒坛灯、戏台灯等组成龙身。龙头高约3米,制作非常精巧,龙额当中有个醒目的“王”字,龙口含珠,长长的龙角上披挂着大幅红布,威武壮观。尾灯一般是老虎造型的灯,长约4米,高约2米,内燃数支蜡烛,因为惯性的原因,所以须由力气大的人在后面压轴。龙灯会会长王新发介绍,舞龙艺术本身就源于农业生产劳动,所以更像是劳动者的艺术,往往舞龙场上的强者都会成为生产劳动中的佼佼者。

“舞龙时要记住,要让整个龙虎虎生风,这样才有龙的气质,舞龙的人有了精气神,龙才会栩栩如生。”头天上午排练时,王新发细心指点着刚加入的新队员。随着龙身的上下翻动,龙头盘转,上下翻飞跳跃,明快的节奏让训练场气氛瞬间活跃起来。“努力跟上步点、让龙的身体尽量舒展,不要蜷成一团!”没有锣鼓的伴奏,节奏全靠嗓子来喊,身体也必须随着龙身的起伏闪转腾挪,这对表演者的灵巧度和协调性都有很高的要求,同时考验着他们的体力和意志。王新发说,不少才参加训练的队员一天下来累得腰都直不起,舞龙者的技巧、耐力、节奏感全是在这枯燥的训练中一再经过反复锤炼,才能取得进步。

“一二三,起灯!”在领队的一声令下,队员们齐心合力抬起龙灯,周围群众欢呼喝彩,锣鼓鞭炮响彻云霄。迎灯的队伍首先沿村而行,再到村中的“莲花塘”绕行三圈,以期盼来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板龙灯最热烈最精彩的舞灯场面是“打旋”,也是观灯者最向往、最兴奋、最激动人心的时刻。一板龙灯有十几斤重,可上百多板连在一起,在宽阔的街道、大桥、河滩上蜿蜒缠绕,盘旋腾舞,千姿百态,变幻无穷,令人目不暇接、乐不可支,把迎灯活动推向了高潮,尽管舞龙灯的小伙子们个个汗流浃背,但大家都喜笑颜开。

占才板龙灯,不仅舞出了百姓的幸福生活,增添了山村浓浓的喜庆气氛,而且舞龙灯让勤劳、纯朴的乡人更加团结,村风也更加和谐。

“1+N”模式提升课后服务质量

  作业瘦身,让课后服务更有成效。为帮助学生提高作业效率,我市提出“作业瘦身”计划,设置各学科弹性作业表,从作业布置的形式、内容、数量上做出了明确规定,由老师对当天作业进行公示,并在课后服务时间指导学生完成当天练习,做到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同时,课后服务坚持“三不”原则,即不教授新课、不集中辅导、不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保证课后延时服务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坚决防止将课后延时服务变相成为集体教学或“补课”。

  创新形式,让课后服务活力四射。全市各学校结合本校实际和学生学习需求,开展形式多样的社团、兴趣班活动,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及特长,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部分市直学校本学期全面启用“点餐式”课后服务,积极引进了“青少年领导力、儿童财商、数学思维、经典诵读、创意美术、中国象棋”等优质课程资源,由学生自愿“看菜谱点菜”。

  “自从学校推出‘1+N’课后服务模式后,每天一到课后服务时间,学生们纷纷背起书包,奔向绘画室、足球场、多媒体讲学厅,开始享受多彩的社团生活。校园社团丰富起来了,学生活力迸发出来了,学习的主动性一下子就调动起来了。”市教育局相关人员表示,“接下来,我们将继续探索、优化、完善课后服务工作,实现课后服务从‘有人管’向‘有所获’高质量转变,让课后服务成为学生欢心、家长安心、社会放心的民生工程。”

发布于:上思县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