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钱生禄问答网
2024-05-20 00:50:26

文明蔚然成风 生活向美而行 ——广信区扎实推进移风易俗工作

  全区有9人当选“中国好人”;在今年8月发布的江西省移风易俗“五个100”先进典型中,广信有5个先进典型上榜;成立了232个红白理事会、累计印发10万余份移风易俗倡议书 ……

  广信区全面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常态化长效化,落实“区级抓统筹推进、乡级履行主体责任、村级抓落实”三级组织体系,出实招、用实策,让良好家风、文明乡风和淳朴民风得到持续涵养,文明“蔚然成风”。

  “五老”“理”出新风尚

  “以前,不管谁家孩子上学、参军,邻居们大都会置办酒席。”广信区旭日街道饶信社区居民彭联朝始终不提倡大操大办,在他的坚持下,家里无论是孩子升学,还是家人过生日,都没有置办任何宴席。

  为破除陈规陋习,近年来,饶信社区建立完善了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等群众组织,由群众推举德高望重、热心服务、公平公正、崇尚节俭的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老乡贤、老模范组成。作为移风易俗坚定的倡导者和践行者,彭联朝被推举为红白理事会理事长,制定红白理事会章程,细化红白事的办理流程、标准要求,更新村规民约……

  据悉,为深入推进移风易俗乡风文明建设工作,广信区以行政村、人口聚居多的自然村为单位,成立了232个红白理事会,实现红白理事会、村规民约两个全覆盖。按照“因村施策”原则,指导各村注重发挥德高望重的“五老”人员作用,因地制宜修订村规民约,对整治“铺张浪费、大操大办、打牌赌博、封建迷信”等陋习作出最接地气的规定。

  积分“激”出村庄美

  “去年我们家获评‘清洁家庭’,今年成了‘清洁家庭示范户’,还获得了10个积分。”在广信区枫岭头镇坑口村村民严厚来的家门左侧,整齐挂着两张绿色的“奖牌”,来来往往的村民们一眼就能看到,这让严厚来很骄傲。

  在坑口村,村民主动参与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清洁家园争先创优、志愿服务等,都能获得积分,每半年开展一次红黑榜评比。这些积分可以用来兑换米、油、盐等生活物品。

  此前,为了养家禽,严厚来在家门前搭建了一个帐篷。村里实施文明积分制后,他不仅拆除了帐篷,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还注重做好“门前三包”。  “‘移风易俗文明积分’的实行,让摸不着的文明,变成了看得见、用得上的物品,很大程度提高了村民参与各类移风易俗活动的积极性。”坑口村党支部书记鄢饶说。

  评选“评”出好民风

  位于灵山脚下的清水乡双溪村,方圆几里的村民们都知道有一个名叫张晓红的“好媳妇”。婆婆重病30多年,中风偏瘫10多年,5000多个日夜,张晓红每天给婆婆擦身、按摩,用轮椅推婆婆外出晒太阳、拉家常,从不懈怠。她的孝心让村民们无比感动,被推选为清水乡孝老爱亲“好媳妇”。

  组织开展“好婆婆”“好媳妇”“道德模范”等评比活动,是清水乡开展移风易俗活动的重要抓手,用身边的先进人物为大家树立行为标杆。“评比之后,我们会召开表彰大会讲述感人事迹、发放奖牌,并在村里的显著位置制作宣传栏,展示他们的先进事迹。”清水乡相关负责人毛晓宇介绍。

  此外,宣传栏里,除了“好婆婆”“好媳妇”等先进事迹,还有村里各家各户的家规家训,以及移风易俗的倡议书等。“好家规、好家风、好家训让村民懂得孝在当下、孝在生前的道理,有助于文明风气的养成。”毛晓宇说。

我市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效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对促进农业节水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及现代化、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水安全意义重大、影响深化,不仅是现实之需,更是长远发展之要。我市围绕“实现农田水利工程长效良性运行和促进农业节水”两个改革目标,紧盯450.165万亩改革任务,以建立健全改革“四项机制”为主线,在吃透改革精神、精准把握政策基础上,学习借鉴省内外成功的经验做法,结合上饶实际,大胆尝试、勇于创新,各地先后创建了以乡镇为单位、以灌区为单位、以县为单位的农田水利工程第三方物业化、专业化、一体化维养的多元模式,多措并举构建起新型农业用水管理方式,推动“一把锄头放水”向“一把锄头节水”转变,积极探索“一键管水”,持续推动了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全面走深走实,确保改革全面见实效、见长效。

  2023年,我市多渠道(财政+统筹+水费)筹措落实农田水利工程维修养护资金1.5亿多元,落实放水员6375名,建设农业供用水计量设施4081处,维养灌溉水源工程3178处,维养灌溉渠道累计13080.99公里,维养其他农田水利设施1784处,并建成一批县级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信息化管理平台及展示厅(室)。

  下一步,我市将继续围绕“立足市情、狠抓实效,立足长远、狠抓长效”,将上饶改革故事讲得更精彩,进一步推动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持续深化,深度夯实“改革四项机制”,全方位提升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成效,全力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业用水安全。

小杯苗铺就百姓“致富路”

  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近年来,石人乡党委政府以产业振兴为引领,依托本乡良好的自然条件,因地制宜,规模化、标准化发展特色苗木种植产业,分别在该乡的苏桥、毛宅、双龙、郑宅、石人5个标准化苗木基地种植杯苗。利用当地严管类耕地资源,2023年,种植杯苗面积达到2500余亩。以联农带农、产业发展,带动当地村民700余人实现家门口就业,其中脱贫户80余人,发放人工工资1000余万元,达到了良好的联农带农效应。       

  在石人乡双龙村的苗木产业基地里,50岁的童阿姨正在忙碌着,说起发展苗木产业带来的变化,她开心地说,“现在在家门口做事就能净赚5万块钱一年,工资按计件算,我很满意。”

  据了解,石人乡把发展苗木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厚植生态文明底色。2022年双龙村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瞄准“石人乡杯苗种植大乡”这块金字招牌,围绕“产业+村集体+政府引导+农户”模式,持续做大做强苗木产业,真正让老百姓持续稳定增收。截至目前,共计流转荒山荒地6000余亩,苗木基地累计投入资金3750余万元,产值达7500万元。

  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现如今走进石人乡就如同置身一个大花园。据石人乡党委书记刘仁强介绍,苗木产业的发展改变了过去土地抛荒的现象,同时也吸引了大量在外务工青年回乡创业。同时,通过苗木产业的发展,也带动了该乡农资农药、园林绿化,餐饮住宿、物流等一系列产业的形成、发展、壮大,群众依靠苗木产业实现了增收致富。(陈炜)

发布于:上思县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