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刘造时问答网
2024-05-13 16:23:19

锻炼身体正当时 运动装备销售火

  本报记者 蒋学华 文/图

  “四月不减肥,五月徒伤悲”是很多人激励自己健身减肥的口头禅。春暖花开,运动健身成为很多市民的选择,公园、广场随处可见慢跑的市民,球场、健身馆中减肥一族挥汗如雨。连日来,记者走访了解到,“运动热”带动了饶城运动装备的热销。

  4月1日,记者走访饶城各大商场了解到,近期运动装备销量上升。在吾悦广场、万达广场、万力时代广场等商场的运动品牌专卖店,运动鞋、运动服都摆在了C位,尽管商品的折扣力度不大,还是吸引了不少市民购买。“我和朋友约好了去森林公园晨跑,现在天气暖和,最适合运动了。再不减肥,天气热了,穿衣的时候,身上的肉都藏不住啦。”正在万达广场一运动品牌专卖店选购运动鞋的王女士说,自己要配齐一身运动装备,除了慢跑鞋,还要买一件薄款运动外套。店长熊女士告诉记者,随着天气逐渐回暖,以及“五一”假期的临近,购买运动装备的市民越来越多。其中运动服饰、运动鞋类较受关注,销量比平时增长40%左右。在吾悦广场一健身器械专卖店,市民黄先生花费2000多元,选购了动感单车和跑步机,他说,晴好天气在室外锻炼,雨天便在家里健身,争取把肚子上的肥肉减下去。导购员介绍说,自天气转暖以来,各种健身器材的销量上升。

  佳丽商城一文体器械专卖店,近期的客流量也显著增加。“一般来说,每年的春暖花开季节都是运动装备销售的旺季,尤其是今年春天,疫情离去。最近每到周末,顾客更多,大人带着孩子来,或是年轻人结伴来。”店主介绍,篮球、羽毛球等产品销售增幅明显,同比增长30%。另外,家庭式的小器械如跑步机、椭圆机等也抢手,有助于塑形的小平板、拉伸带、弹力绳也卖得不错。

  记者在采访中获悉,如今在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下,人们更倾向于选择方便灵活、对场地要求低的运动。所以,跑步这种低成本的健身方式渐受欢迎,这也带动了计步手环、运动护具等跑步产品的销量提升。在步行街一运动鞋服专卖店,与跑步相关的产品被放在显眼位置。工作人员介绍:“现在热衷于跑步的市民很多,越来越多的顾客开始注重装备,跑步鞋、运动服、速干衣等物品的销量不错,跑鞋是当下店里最热销的产品。”    

  业内人士提醒,面对种类繁多的产品,市民在挑选过程中应根据自身情况和需求进行选择,切不可盲目跟风,否则不仅达不到好的健身效果,还可能导致副作用。

“英才联盟”共建和美家园

  信州区建立健全基层治理体制机制,创新城乡社区治理管理模式,形成区委统一领导,相关部门牵头抓总,镇、街道和区直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发挥重要作用的工作格局,融入信江学者、信州名师、信州名医等“十大人才”资源,打造出“信州义警”“西市格格”“创力总支”等一系列“英才联盟”平台,定期召开联席会,确保工作落地见效。

  按照居住地、职业特点等,该区将“英才联盟”纳入所属重点地域的小分队。依托镇街、园区建立“英才联盟”工作站,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建立“英才联盟”联谊站,通过党建引领、平台搭建、资源整合等,激发人才创新创造的热情与活力,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围绕群众生活中关切的难点、痛点、热点问题,“英才联盟”成员参与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切实把事关群众“衣食住行”“生养医教”等系列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好事实事做好做到位,打通解决群众“急难愁盼”“最后一米”问题。在全区206所学校成立“英才联盟”工作服务点,按照1分钟自救、3分钟互救、5分钟专业处置的护校标准,开展“护校园”活动,做到学校门口有护学岗,大街小巷见安全员,实现爱苗护苗全覆盖。同时,结合反电诈宣传工作,发放《电诈案例选编》《防诈解密》等资料,共同打造协同治理、公益发展的和美家园。

  据了解,目前全区“英才联盟”队伍有2万名志愿者。该联盟积极协助社区(村、居)化解矛盾纠纷多起,已成为基层社会治理中一支平安建设力量,走出一条基层各类人才群防群治和警民联控联治、建安创安、共建共享的新路子。

  (李善明  谢利平)

守住一方绿 带来产业兴

信州讯 信州区沙溪镇宋宅村深入践行“两山”理念,以绿色驱动发展,让生态“高颜值”带来经济“高价值”。

四月,走进信州区沙溪镇宋宅村,嫣红的桃花、金黄的油菜花已竞相绽放,与村落民居交相辉映,一派春和景明的气象。“宋宅村有将近800年的历史了,整个村子有500年以上的古树14株。结合村里的现有资源,我们在林业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对所有的古木进行了挂牌以及全面的根系保护。”沙溪镇宋宅村党支部书记陈德峰说。

良好的生态环境也为村子兴旺的产业奠定了基础。今年76岁的何金根是苏州人,他因茶叶和江西结缘。1992年他来到上饶生活,经过数十年的坚持,在宋宅村的荒山上打造了茶叶、枇杷等农产品基地。“我目前种了1500株枇杷,茶树就更多了,可能有一万多株。”何金根高兴地说。

近年来,沙溪镇宋宅村因地制宜,不断发展绿色生态产业,将生态效益转化为经济效益,帮助群众就业增收。陈德峰介绍,“我们鼓励村民或者返乡创业的人来发展果园,现在村里有200亩的枇杷园、200亩马家柚果园,今年重新发展了50亩的果园,种植枇杷、脐橙和桃。村里的基本农田,我们整体流转,打包给种粮大户,每年按照油菜和稻子轮作的方式提高土地利用资源,村民们的务工机会和收入都增长了许多。”(方非凡 郑承睿)

发布于:上思县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