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吕显祖问答网
2024-05-24 05:21:27

四十八镇:修复路灯暖民心 提升村民幸福感

  近日,四十八镇以开展“大抓基层年”工作为契机,组织全体镇村干部入户走访,当了解到路灯因长期日晒雨淋等原因,出现不同程度故障,给群众夜间出行带来诸多不便时,该镇高度重视,立即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实地摸底、调查、统计,并联系维修人员对路灯进行集中维修,确保消除群众夜间出行安全隐患。目前,该镇已维修路灯100余盏,切实解决了群众夜间出行问题。如今,路灯已经全部维修完毕,当夜幕降临,柔和亮丽的灯光亮起,出门散步和到广场健身、跳舞的人多了起来,乡村的夜晚也“活”了起来,乡风文明正日渐提升,得到了村民群众一致好评。

  今年以来,该镇全面推进“为民服务在身边”行动,及时了解群众需求,确保“干的事”精准对接群众“盼的事”,把“关键小事”办成“暖心大事”,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截至目前,已为群众解决身边难事愁事50余件,赢得一片叫好声。

  (周丽琴)

 

红芽芋托起乡村振兴“大产业”

  黄远清2011年退伍后一直在广东务工,2019年从广东返乡与人合伙种起了红芽芋。“返乡从事红芽芋种植,一方面是响应乡党委政府的号召,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在外这么多年,红芽芋一直是我的乡愁,早已扎根在我的心里。”黄远清告诉记者,爷爷和父亲都种植红芽芋,他是名副其实的“芋”三代。为了提高效率,他加大投入陆续购买了多台开沟机、旋耕机等设备,现在种植的80余亩红芽芋基本实现了半机械化,他也成为紫溪乡新一代种植红芽芋的佼佼者。

  “今年红芽芋市场行情依然不错,主要销往上海、浙江、苏州等地,预计销售额将达到40余万元。我们还把直播间开在了芋田里,面向全国市场,销路不用愁。”小小的红芽芋,让黄远清推开了创业致富的大门。近年来,他的芋田每年用工逾1000人次,让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带动村民增收致富。63岁的李忠火在黄远清的红芽芋基地从事种植、日常管护等工作,年可增收2万余元。“以前我自己也种了芋头,但销路不好,现在在基地做事,不仅有固定收入,还无后顾之忧。”

  近年来,作为“红芽芋之乡”的紫溪乡一直致力于发展壮大红芽芋产业,在“小芋头大产业”的乡村振兴战略之下,以党建为引领,号召更多的乡土人才加入到推动红芽芋产业振兴的行列中来。如今,在紫溪乡,像黄远清这样规模的种植户已不下100户。目前全乡红芽芋种植面积有8000余亩,年产量2000余万斤,年销售额达1亿元。

干部“走心”换群众“暖心”

  以上率下,协同发力“通民情”。区级领导干部带头深入乡坝院落、田间地头、产业基地、高新园区等基层一线,着重与困难群众、基层干部、重点企业等三类对象面对面交流,重点解决群众就业、教育、养老等民生领域突出问题,认真关爱基层干部、落实基层减负等方面的意见建议,着力解决企业反映的惠企政策了解不深、企业招工难等问题。用好“E呼即办”“民呼我为心连心”等工作载体,对收集到的群众意见建议,能现场处理的及时处理,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实行领题办理、限时办结、跟踪问效的工作闭环机制。2023年以来,全区36名县处级领导班子成员累计下基层224人次,收集问题162个,解决问题149个。

  党员带头,走村入户“听民声”。大力开展“党员干部下一线、政策服务到基层、平安幸福进万家”活动,严格落实“区级领导包乡、部门单位挂村、党员干部访户”的工作联系机制,广泛开展宣讲鲜活新思想、落实政策到家门、解决群众揪心事、化解矛盾信访案、听取民生好建议、展示勤廉好作风六项工作,推动4060名党员干部下沉到全区23个乡镇(街道)、236个基层村(社区),从群众的“衣食住行”入手,收集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5024个,已帮助解决3897个,正在办理1127个。落实党员领导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和党员干部“双报到、双报告”制度,组织107个机关、企事业单位领导干部到社区报到,推动党员干部积极参加社区“便民接待日”、文明创建、志愿服务等活动,回应群众关切的问题诉求618件。

  常态长效,破解难题“暖民心”。实施“三访三问三解”工作机制以来,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办理民生实事120余件,化解信访积案43件;大力开展区直机关股长办事流程大体验活动,组织区直单位77名股长深入办事窗口以办事群众和窗口人员的身份体验办事流程,收集优化办事意见83条,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认真部署“转作风树形象”专项活动,建立“一周一公示、一月一督查、一季一征集、一年一票决”的“八个一”工作机制,推动各部门统筹协调靠前服务,强力推进干部作风大转变。

  (严琪琪)

发布于:上思县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