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钱生禄问答网
2024-05-18 15:19:19

建设美丽乡村 我为家乡代言——保洁员尹冬生的“美好心愿”

“为了村里的环境,他一有空就在村里巡视,常常是一只手端着碗,一只手去捡拾地上的垃圾。”他就是在“我的家乡我代言”朝堂村人居环境攻坚战暨移风易俗活动中获得“最美公益性岗位”荣誉的尹冬生。

54岁的尹冬生,是横峰县岑阳镇朝堂村尹家村小组的村民,也是村里的一名保洁员。尹冬生一家七口人,他是家里的顶梁柱。2016年尹冬生患上了白血病,这个消息犹如晴天霹雳,一下子就压垮了他本就沉重的肩膀。2017年村集体通过评选,把他定为低保户,医药费报销比例达到90%。在村委会的帮助下,尹冬生还获得了一个公益性岗位,成为了村里的保洁员。

“自信、自强、有决心”是他对保洁员岗位的三点坚持。“我也想为美丽乡村建设贡献一份力量,为村委会争荣誉,要在镇里拿到第一!”说起评比,在朝堂村比学赶超的氛围十分浓厚,“村里每季度都会开展保洁员评比,尹冬生连续七次都获得了奖项。”朝堂村支部书记余永兵说,“看到尹冬生次次拿第一,其他保洁员也都想争第一。大家把卫生搞得越来越干净,村里环境越来越美了!”

为建设美好家园,弘扬中华民族文明健康的社会风尚,朝堂村里出现了许多像尹冬生这样关心人居环境和乡村治理的人,“最美好人”“最美村小组”“最美保洁员”“最美公益性岗位”“最美家庭”等好人好事不断涌现。2023年,朝堂村荣获省级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先进村等荣誉。

(梅雨)

贤廉门风越千年——陶母教子的故事

  陶母湛氏(243-318),是东晋名将陶侃(陶渊明之曾祖)的母亲,也是中国古代一位著名的良母,以教子有方、宽厚待人等崇高品行称道于世。她与孟母、欧母、岳母齐名,一并被尊称为“中华四大贤母”。陶母织梭教子、截发留宾、封坛退鲊等故事,成为千百年来家风家教的典范。

  湛氏十五六岁时嫁给鄱阳陶丹。尽管陶丹曾任吴扬武将军,但因为官廉正,家境一直很贫寒。到吴永安二年(259年)陶侃出生时,陶丹因官场失意、贫病交加而离开了人世。家贫,夫死,子幼,对于陶母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此后湛氏默默挑起生活重担,纺纱绩麻,含辛茹苦,教育孤儿。她反复训诫陶侃要珍惜光阴,崇尚勤俭。

  陶侃长大成人后,陶母又教诫陶侃,一定要结交那些人品、学识胜于自己的人,不能滥交。一个大雪纷飞的晚上,陶侃好友、孝廉范逵骑马来访,因事出仓促,只得留宿陶家。而陶家一贫如洗,实在没有东西可以待客,陶母就交代陶侃说:“你出去把客人留住,我有办法。”随后,陶母就把自己的长发截下二绺,换来酒菜招待了范逵;又将床上的草垫剁碎喂客人的马匹,这就是陶母“截发留宾”和“剉荐供马”的故事。范逵对陶侃颇为赏识,当他得知湛氏为招待自己而截发剉荐时,心情激动,感慨而叹:“非此母,不生此子!”

  陶母深明大义,常教育陶侃应立身清正。陶侃在当浔阳鱼梁吏的时候,曾托人带一坛糟鱼送给母亲。陶母当即将这坛糟鱼退回,并写了一封信责备陶侃:“你作为国家的官吏,拿公家的东西给我,非但不能使我高兴,反而带给我忧愁和担心。”母亲的责备,震撼了陶侃的心灵,使他感到愧疚。从此,陶侃格外注重奉公自律。究本穷源,陶侃能以高尚品德传世,陶母的教导功不可没。

  东晋元帝大兴元年(318年),陶母病殁,终年七十五岁,葬于鄱阳县城东郊牛岗咀。官府特地在她的住所旁建立牌坊,名为延宾坊,将陶侃屋边的一座桥命名为德化桥,以此纪念这位贤母。北宋名臣范仲淹任饶州知府时,专门派人在德化桥头设立“延宾坊故址”巨碑。1943年,此碑倾毁。陶母以身垂范、育子成材的事迹,载人《晋书》卷九十六《陶侃母湛氏传》。后人赞日:“世之为母者如湛氏之能教其子,则国何患无人材之用?”

  如今,四十里街镇积极探索打造特色廉政教育品牌,深入挖掘本地陶母育儿和陶侃勤政清廉的故事,结合廉洁文化建设,建设了陶母纪念馆、贤母广场、文化长廊,并专门配备了一名廉政讲解员。通过大力宣传陶母育儿的感人事迹和陶侃廉洁从政的故事,使大家在感悟历史、弘扬优良家风的同时接受廉洁文化的感召和洗礼。(记者 蔡文逸 整理)

永平不断擦亮“全国重点镇”名片

  该镇在积极实行产业招商、载体招商、以商招商的基础上,实施网上招商、委托招商和链式招商等新的招商方式,注重引进投资规模大、产业关联度高、预期财收效益大的立镇产业。该镇成功引进了4个总投资额6.8亿元的生产项目。与此同时,积极扶持骨干企业和重大项目增加生产投入,扩大生产规模。实施分类指导、分层推进、分级包保,着力提升现有企业的规模和质量。采取“一厂一策”“一事一议”等办法,帮助骨干企业和重点项目解决建设用地、环保、审批及生产用地、用工等瓶颈制约,通过以奖代补、技改贴息和担保贷款等方式促进企业做大做强。目前,该镇有6家企业正在建设总投资额7.26亿元的固投项目。

  该镇在推动工业经济提速增效的同时,深挖独特“古文化”。针对本地文化底蕴厚重、名胜古迹众多的优势,采取吸引社会资本、争取项目资金和自筹资金等办法,着力打造忠、孝、义、廉等特色文化基地;对始建于唐贞元年的大义桥和明嘉靖二十三年的魁星阁及明古城墙等古建筑进行修缮保护;对辛弃疾墓和清代著名戏剧家、文学家蒋仕铨墓进行保护;兴建以倡导孝敬父母为孝道的“报本坊”和警示为政者爱民如子、与民共甘苦的“白菜碑”为主题的廉洁文化公园。同时,加速发展一批大型超市、住宿、餐饮等服务业及农旅体验、竞技钓场等乡村旅游综合体,促进旅游服务业快速发展。

  为把“发展成果”转化为民生福祉,该镇努力办好民生工程,持续提升人民生活质量。投入3亿多元,对永平大道、桐江路进行改造建设,实施自来水改造提升项目和污水管网建设项目,并建设了7公里长的铅山河安洲段、杨家桥段防洪工程和除险加固5座小二型水库;集中力量资源服务总投资1.87亿元的县第三中学和县第二人民医院建设项目,大力提升古镇的教育医疗水平。

  (王琛)

发布于:上思县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