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钱运高问答网
2024-05-27 06:19:09

实事办得好 群众心里暖

  今年3月起,广信区残联创新推出送残疾人基本型辅具同步进行的新举措,根据下乡办证不同残疾类型,邀请辅具平台相应机构参与辅具配送,实施先送辅具再补充资料,并由第三方机构代为上传资料、完成辅具适配。为努力打造残疾证办理流程最优、效率最高、服务最好、群众获得感最强的服务环境,区残联着力解决农村地区群众“远距离来回跑”的问题,彻底打通服务残疾人的“最后一公里”。结合残联工作实际,把“要我服务”变成“我要服务”,在严格把关材料审核的同时,上门入户提供“一站式”评残服务,携手区中医院评残专家,上门为瘫痪在床、行动不便、无法出门的残疾人认真细致地进行残疾类别和等级评定。对符合办证条件的,及时帮助填表、进行现场评定,实现事前、事中、事后全程保姆式服务。截至目前,已开展上门入户服务30余次,为200余名群众进行了残疾类别和等级评定。

  同时,为全面提升政务服务效能,切实增强残疾人的获得感、体验感和满意度,区残联将该部门的6项服务事项进行了精简优化,实现减环节3个、减材料4个、减时限4个。截至目前,区政务服务中心办证窗口已为700余名残疾群众提供暖心办证服务。此外,区残联充分发挥“一窗式”平台功能,推进“异地可办”,鼓励办事群众网上申请,推进异地证照互认,实现办证“跨省通办”“省内通办”和“市内通办”,已为22人办理“跨省通办”业务。(黄宗振)

探秘贴地飞行的“超级跑道”

  驾驶新能源汽车在倾角达44.43度的高速环道上,以时速230公里的速度贴地飞行,是一种怎样的速度与激情?11月29日,历经3个月每天24小时人停机不停的紧张施工,上饶新能源智能化汽车试验场高速环道摊铺全部完成,这标志着该汽车试验场项目进入完工倒计时,向着明年6月整体运营的目标更进一步。

  这是一条摊铺难度极高的道路。在最大倾角达44.43度的全国第三大倾角的高速环道上,全球唯一的桥式摊铺机、鼓式压路机一体化作业,实现了全幅一次性摊铺,展现出现代化建造“中西合璧”的视觉震撼。

  作为江西省重点建设项目之一,也是上饶市汽车产业布局全链条发展的关键项目,上饶新能源智能化汽车试验场位于上饶经开区马鞍山片区,是国内首家以PPP模式实施的汽车试验场项目。项目总用地6165.15亩,包含16个试验模块和118种特种道路,建成后将成为国内一流的新一代智能化汽车综合性试验场地,满足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以及传统汽车的测试验证和评价需求,服务于江西省及周边400公里范围内的汽车企业、院校和科研单位,对加强校企合作、推动产教融合,深化央地合作、加快区域发展,加快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打造“赣、闽、浙、皖”一流汽车试验场,带动江西及周边省份汽车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从天空俯瞰,全长7.19公里的高速环道已闭合成环,如同镶嵌在大地间的“曲别针”,展示着优雅的弧线。这其中,长度达4.56公里的弯道部分摊铺是整个施工环节的重中之重。弯道长、倾角大、精度要求高,任何一个施工环节和技术细节都不容出错。

  为达到设计技术体系要求和日后汽车试验标准,项目团队在专家委员会的技术支持下进行专项方案论证推演,最终采用“布劳斯曲线、3次抛物线设计”的方式,精准计算出18.7万个控制数据,充分满足汽车行驶重心轨迹特性,确保了高速环道几何线形设计及曲面施工成型控制完全达到技术要求。

  “高速环道主要测试车辆的高速可靠和耐久性能,可用来研发车辆动力传动系统、车胎与轮胎系统,也可提供车辆污染物控制装置耐久性试验及高速滑行试验,是整个试验场的核心功能区之一。”中交一公局集团上饶新能源智能化汽车试验场项目负责人谷巨龙介绍,该汽车试验场设计最高平衡车速为240公里/小时,最高测试车速能达到300公里/小时,处于国际一流、国内领先水平。

  既有摊铺重器在大倾角下高难度作业的“大场面”,也有数智化技术、科技感满满的“梦工厂”。不远处的智能网联测试区采用“5G+北斗技术”,17座基站联袂上阵,为无人驾驶汽车、网联汽车等提供近百种功能测试场景,展示出智能网联技术“集大成”的独特魅力。

  如今,智能网联测试区已经建成投用,实现了5G网络、高精度地图定位全覆盖,包含高速公路、城市街景、乡村公路、柔性测试区、无人驾驶汽车路考区等五个测试区,主流高端智能化感知设备一应俱全,为进行车辆试验和信号感知、数据中心分析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持。此外,在软件平台方面,项目团队通过数字孪生综合管理平台以1比1的模型,实时反映在数字化界面上,以应对超速、行人横穿、避障等突发情况保驾护航。

  “现有的近百种功能测试场景,可满足L3自动驾驶测试需求,并预留了L4、L5自动驾驶测试场景升级空间,一整套先进装备、一系列技术手段、一体化运营体系,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谷巨龙说。

乡土文化助力乡村振兴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振兴离不开文化的繁荣兴盛。党的二十大报告发出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号召,为文化产业在振兴乡村中发挥重要作用提供了广阔空间和良好机遇。

  2022年4月,多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意见》,提出到2025年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有效机制基本建立,优秀传统乡土文化得到有效激活,乡村文化业态丰富发展的目标。一幅绚丽壮美的乡村文化产业蓝图已经绘就,等待着我们去实现。

  文化产业是智力密集、创意密集、人才密集的朝阳产业,但在乡村发展文化产业必须立足于乡村的特点和实际,才能使文化产业真正在乡村扎根。和任何产业一样,在乡村发展文化产业需要实现资源、人才和市场的有机结合。因此,首要的便是准确认识本土本乡的文化资源禀赋,挖掘其独特性和唯一性,凸显其稀缺性。在全国各地普遍掀起乡村文化产业发展热潮时,这是需要格外重视的一个问题。

  文化因独特而充满魅力。近年来,不少地方在挖掘乡土文化资源、实现产业化转化的过程中大胆探索、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取得了丰硕成果。河南安阳林州石板岩镇位于太行山深处,拥有不少传统村落。当地挖掘村落文化内涵,发展写生产业,吸引美术院校和机构在此设立写生基地。大量人群前来古村落写生,为传统村落的发展增添活力。山西长治武乡县五村打造“农耕文化体验基地”,举办“五村播种节”,吸引全国各地数百位摄影家来此创作采风,带动当地发展旅游、餐饮,成为远近闻名的文化村、富裕村。江西黎川县发展油画产业,使这个大山环绕的革命老区成为年吸引游客10万余人、油画产值超6亿元的文化产业基地……这些成功的案例说明,善于挖掘本土文化资源,凸显其独特性和唯一性,是文化产业在乡村取得成功的重要途径。

  乡村有大美,但只有善于发现美,才能使资源变成产业。传统村落在村民眼中也许平平无奇,但在美术家眼里却代表着传统建筑之美;耕田犁地、祭祀祈福的民间风俗也许当地人早已习以为常,但在摄影家的眼中却是创作的大好素材。所以,如果能站在消费者的角度看待乡土文化资源,充分认识哪些资源是本地独有的、哪些特点是最具地域特色的,就能为发展乡村文化产业打开思路。

  强调乡土文化资源的独特性,也是避免千人一面、模仿雷同的一个有效途径。我国地域辽阔,南北不同、东西各异,辽阔乡村孕育着充满特色风情的文化资源,五色斑斓、丰富多彩的民俗、建筑、饮食、手工艺品、非遗技艺等,凸显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在乡村振兴的事业里,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和挖掘本土文化资源,凸显其独特性和稀缺性,使文化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助力,共同绘就新时代更加绚丽美好的乡村画卷。(张 贺)

发布于:上思县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