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李文信问答网
2024-05-19 07:47:11

运动健身点亮上饶“夜风景”

  本报记者 郑欢 见习记者 周梦沁

  日落之后,夜晚的气温逐渐降低,在上饶,却有越来越多的运动爱好者选择在此时走出家门,吹拂晚风夜跑、在落日余晖中挥起手中的羽毛球拍、在体育场馆里挥洒汗水……是什么,让大家夜晚运动热情如此高涨?我市为了推进全民健身又做了哪些工作?近日,记者走进我市各体育健身场馆,看被运动健身点亮的上饶“夜风景”。

 

  市民夜晚运动热情高涨

  11月13日傍晚6点半,天刚黑不久,我市不少运动爱好者已经开始“夜生活”了。走进广丰区城东全民健身中心,记者看见,场馆内灯火通明、热闹非凡。“晚间,是中心最热闹的时候。很多周边的老百姓都会过来运动健身,大家的运动热情都很高。”据该健身中心的场地负责人周锐介绍,该中心体育馆综合馆场内有活动看台400座,可进行篮球、排球、羽毛球等室内体育比赛和活动,还设有八人制足球场、室外塑胶健身跑道和室外篮球场。谈及在夜间运动的原因,刚和朋友结束一场“羽毛球技PK”纪先生告诉记者,他刚从部队退伍,习惯了每天运动,而该健身中心场地宽敞、设施完善,晚上还有灯光照明,非常方便,“我白天要工作,只有晚上有空闲时间。吃了晚饭后只要有空,都会约上朋友过来打场球,享受运动带来的快感。”   

  14日晚,在市体育中心,随处可见运动爱好者们,他们有的纵情奔跑、有的挥动球拍,享受着运动带来的快乐,还有的在近距离观看体育赛事。“江西——加油!上饶——必胜!”来到该中心体育馆,呐喊声震撼全场,原来,此时2023-2024中国女子排球超级联赛(江西上饶)第四轮比赛正在举行,江西上饶奥飞女排主场迎战辽宁东港草莓女排。只见场馆内座无虚席,大家挥舞着拍手器和荧光棒为场上的运动健儿们欢呼鼓劲。“太精彩了,双方的每一个扣球、每一个拦网都那么出其不意,看得人热血沸腾,今晚没白来!”中场休息间,杨女士激动地告诉记者,她是上饶三中的一名教师,之前只看过线上的女排比赛,这次看了比赛现场感觉太帅了。

  除了室内场馆,在上饶街头,记者看到,骑行过上饶大桥的自行车队飒沓如流星、公园里大爷大妈载歌载舞、绿道上满是夜跑的人群……如今,夜间运动已经成为我市市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夜晚享受着运动带来的快乐,他们共同绘制着一道独特的“夜风景”,点燃着这座城市的激情。“上饶的宜居真的从夜间运动的氛围就能看出来,感觉大家都很热爱生活。”走访中,来饶旅游的郭女士感慨道。

  体育运动场所不断增加

  夜间运动为何在上饶蔚然成风?据了解,近年来,我市体育部门围绕“天天有活动、周周有赛事、月月有大赛”的目标,打造全民健身赛事活动体系,在全社会积极开展运动赛事,帮助全社会树立运动健身理念。如正在举行的2023-2024 中国女子排球超级联赛(江西上饶)第四轮比赛,运动赛事将健身、锻炼的理念向市民推广,从而助推了夜间运动的流行。另一个更为现实的原因是,许多上班族在晚上才有时间运动。但有了能运动的时间,还得有能运动的空间。

  记者从市体育局获悉,近年来,我市还充分利用公共绿地、闲置空间,不断增加运动场所,提升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全力打造“15分钟健身圈”,打造“身边的运动场”,逐步完善全市公共健身体系,加大健身设施场地供给。据统计,我市目前共有体育场地23458个,体育场地面积为16398537平方米、9个全民健身中心,与上一年度相比,体育场地数量增加149个,体育场地增长了96477平方米;全民健身中心增加1个。与此同时,在公共体育场地不足的情况下,营业性体育、健身场馆还作为了补充。例如位于万力时代的全民健身中心,还有市场上各类健身房、普拉提瑜伽馆、舞蹈室等。越来越多的市民在家门口就能找到运动场地。

  “2025年前,我市计划新建、改扩建600余个体育场地,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将更加完善,争取县(市、区)、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三级公共健身设施和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实现全覆盖。全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6平方米,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达到38.5%,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2.16名。”谈及我市体育发展目标,市体育局群体科科长何灶华表示。

浙源让古建筑古村落焕发新生机

  浙源乡古建筑多始建于明、清及民国时期,历史印迹厚重,风格古朴自然。为推进“古建集中连片保护”,该乡开展历史建筑系统性普查工作,并挂牌公示。通过“村民自筹+古建维修补助+租赁”多方筹措资金方式,对继志堂、务本堂、留耕堂等具有重要价值的文保和历史古建进行全面维修,对其他文保和历史古建进行一般性维修,有效保护古建筑存量,使乡村古建筑整体保护完好。

  依托深厚的古色底蕴和丰富的红色资源,结合“党建+传统村落保护”工作,该乡成立传统村落保护工作小组,构建起乡党委、村党组织和党员群众共同参与的“三方联动”机制,形成传统村落保护的齐抓共管大格局。发挥好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党的基层阵地作用,将支部组织生活与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相融合,依托詹天佑祖居纪念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通过“实地教、现场学”等特色形式,让支部主题党日、“三会一课”等组织生活“动”起来,增强党员对传统村落保护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同时,依托“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招牌,打造虹关民宿集群,引进客商投资开发文旅民宿产业;打造了继志堂、留耕堂等高端民宿和供游客现场体验墨、笔、纸、砚制作工艺的手工作坊,带动农户保护古建筑积极性,让古老的历史文化遗存在乡村振兴中焕发出新的生机。(江晓芳)

乡土文化助力乡村振兴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振兴离不开文化的繁荣兴盛。党的二十大报告发出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号召,为文化产业在振兴乡村中发挥重要作用提供了广阔空间和良好机遇。

  2022年4月,多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意见》,提出到2025年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有效机制基本建立,优秀传统乡土文化得到有效激活,乡村文化业态丰富发展的目标。一幅绚丽壮美的乡村文化产业蓝图已经绘就,等待着我们去实现。

  文化产业是智力密集、创意密集、人才密集的朝阳产业,但在乡村发展文化产业必须立足于乡村的特点和实际,才能使文化产业真正在乡村扎根。和任何产业一样,在乡村发展文化产业需要实现资源、人才和市场的有机结合。因此,首要的便是准确认识本土本乡的文化资源禀赋,挖掘其独特性和唯一性,凸显其稀缺性。在全国各地普遍掀起乡村文化产业发展热潮时,这是需要格外重视的一个问题。

  文化因独特而充满魅力。近年来,不少地方在挖掘乡土文化资源、实现产业化转化的过程中大胆探索、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取得了丰硕成果。河南安阳林州石板岩镇位于太行山深处,拥有不少传统村落。当地挖掘村落文化内涵,发展写生产业,吸引美术院校和机构在此设立写生基地。大量人群前来古村落写生,为传统村落的发展增添活力。山西长治武乡县五村打造“农耕文化体验基地”,举办“五村播种节”,吸引全国各地数百位摄影家来此创作采风,带动当地发展旅游、餐饮,成为远近闻名的文化村、富裕村。江西黎川县发展油画产业,使这个大山环绕的革命老区成为年吸引游客10万余人、油画产值超6亿元的文化产业基地……这些成功的案例说明,善于挖掘本土文化资源,凸显其独特性和唯一性,是文化产业在乡村取得成功的重要途径。

  乡村有大美,但只有善于发现美,才能使资源变成产业。传统村落在村民眼中也许平平无奇,但在美术家眼里却代表着传统建筑之美;耕田犁地、祭祀祈福的民间风俗也许当地人早已习以为常,但在摄影家的眼中却是创作的大好素材。所以,如果能站在消费者的角度看待乡土文化资源,充分认识哪些资源是本地独有的、哪些特点是最具地域特色的,就能为发展乡村文化产业打开思路。

  强调乡土文化资源的独特性,也是避免千人一面、模仿雷同的一个有效途径。我国地域辽阔,南北不同、东西各异,辽阔乡村孕育着充满特色风情的文化资源,五色斑斓、丰富多彩的民俗、建筑、饮食、手工艺品、非遗技艺等,凸显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在乡村振兴的事业里,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和挖掘本土文化资源,凸显其独特性和稀缺性,使文化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助力,共同绘就新时代更加绚丽美好的乡村画卷。(张 贺)

发布于:上思县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