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于学忠问答网
2024-05-21 08:47:44

农发行横峰县支行:三力齐驱精耕高质量发展“责任田”

近年来,农发行横峰县支行立足农业政策性金融职能定位,持续深耕“三农”主责主业。截至目前,累计投放贷款8.4亿元,贷款余额达44.9亿元,较2023年初净增3.4亿元,全面发挥服务乡村振兴金融主力军作用,为推动全行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

聚焦主责主业 持续提升支农质效

横峰县粮油购销公司门前运粮车络绎不绝,金黄的稻谷倾泻而出,技术人员正在对新收稻谷进行质检、称重。“农发行早早就审批了贷款,让我们能抓农时、早收粮,顺利完成秋粮收购,也让农户放心。”公司负责人说道。农发行横峰县支行将支持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做好粮食储备流通作为服务粮食安全的重要抓手,认真执行国家和地方粮食收储及调控政策,积极支持中央、地方粮食储备增储、轮换以及最低收购价收购。2023年以来,累计投放中央储备粮油贷款9908万元、地方调控粮油贷款774万元和地方储备粮油贷款725万元,用于支持各类粮食收购,切实保障政策性收储资金供应,在助力端牢粮食“饭碗”中展现担当、体现作为。

聚焦项目发展 助力乡村振兴实效

沃野千里田畴似锦,蔬菜大棚瓜果飘香。现在的横峰,“面子”越扮越靓,“里子”越做越实,品质不断提升,老百姓的幸福感越来越强。为扎实做好项目贷款审批投放工作,给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潺潺金融活水,该行通过倒排工期定节点、挂图作战盯进度、压紧推进抢时间等措施,以钉钉子精神推动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2023年以来,共投放中长期贷款19笔,金额达6.98亿元,其中:投放1.67亿元贷款全面助力城乡一体化发展,为提升城市发展提供强有力金融支撑;投放0.5亿元贷款,推动农业产业不断取得新进展;并通过创新基金投贷结合模式,成功投放横峰县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建设项目贷款2.44亿元,为建设现代化幸福美好新横峰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性金融支撑……一件件民生实事项目交出了“暖心账本”,让横峰县的幸福生活看得见、摸得着。

聚焦小微企业 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小微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毛细血管”,在稳定经济增长、推进创新引领、促进增加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持续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该行一方面继续推行减费让利政策,通过减免小微企业业务手续费、阶段性实行更优惠的小微企业贷款利率,进一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另一方面,继续做好存量贷款续贷工作,缓解企业短期资金紧张问题,为企业争取利率优惠。截至2023年11月末,小微贷款余额1857万元,以有力举措为小微企业“输血供氧”。

乡土文化助力乡村振兴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振兴离不开文化的繁荣兴盛。党的二十大报告发出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号召,为文化产业在振兴乡村中发挥重要作用提供了广阔空间和良好机遇。

  2022年4月,多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意见》,提出到2025年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有效机制基本建立,优秀传统乡土文化得到有效激活,乡村文化业态丰富发展的目标。一幅绚丽壮美的乡村文化产业蓝图已经绘就,等待着我们去实现。

  文化产业是智力密集、创意密集、人才密集的朝阳产业,但在乡村发展文化产业必须立足于乡村的特点和实际,才能使文化产业真正在乡村扎根。和任何产业一样,在乡村发展文化产业需要实现资源、人才和市场的有机结合。因此,首要的便是准确认识本土本乡的文化资源禀赋,挖掘其独特性和唯一性,凸显其稀缺性。在全国各地普遍掀起乡村文化产业发展热潮时,这是需要格外重视的一个问题。

  文化因独特而充满魅力。近年来,不少地方在挖掘乡土文化资源、实现产业化转化的过程中大胆探索、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取得了丰硕成果。河南安阳林州石板岩镇位于太行山深处,拥有不少传统村落。当地挖掘村落文化内涵,发展写生产业,吸引美术院校和机构在此设立写生基地。大量人群前来古村落写生,为传统村落的发展增添活力。山西长治武乡县五村打造“农耕文化体验基地”,举办“五村播种节”,吸引全国各地数百位摄影家来此创作采风,带动当地发展旅游、餐饮,成为远近闻名的文化村、富裕村。江西黎川县发展油画产业,使这个大山环绕的革命老区成为年吸引游客10万余人、油画产值超6亿元的文化产业基地……这些成功的案例说明,善于挖掘本土文化资源,凸显其独特性和唯一性,是文化产业在乡村取得成功的重要途径。

  乡村有大美,但只有善于发现美,才能使资源变成产业。传统村落在村民眼中也许平平无奇,但在美术家眼里却代表着传统建筑之美;耕田犁地、祭祀祈福的民间风俗也许当地人早已习以为常,但在摄影家的眼中却是创作的大好素材。所以,如果能站在消费者的角度看待乡土文化资源,充分认识哪些资源是本地独有的、哪些特点是最具地域特色的,就能为发展乡村文化产业打开思路。

  强调乡土文化资源的独特性,也是避免千人一面、模仿雷同的一个有效途径。我国地域辽阔,南北不同、东西各异,辽阔乡村孕育着充满特色风情的文化资源,五色斑斓、丰富多彩的民俗、建筑、饮食、手工艺品、非遗技艺等,凸显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在乡村振兴的事业里,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和挖掘本土文化资源,凸显其独特性和稀缺性,使文化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助力,共同绘就新时代更加绚丽美好的乡村画卷。(张 贺)

“明前螺,赛肥鹅!”

 

本报记者 蒋学华 文/图

“明前螺,赛肥鹅”,这句流传已久的俗语,在饶城农贸市场得到了生动的体现。随着春日渐暖,螺蛳这一春季美味,已经迫不及待地“爬”上了市民的餐桌。近日,记者走访了饶城的多个农贸市场,发现螺蛳已经抢“鲜”上市,吸引了大批市民前来选购。

3月20日上午,信州区八角塘农贸市场人声鼎沸。摊主王女士正忙碌着,她熟练地将一个个螺蛳手工挑选,再用机器去尾。记者注意到,这些螺蛳个头大、色泽鲜亮,引得不少市民驻足选购。

据摊主介绍,经过一个冬天的蛰伏滋养,此时的螺蛳肉质鲜嫩、营养丰富,无论是口感还是营养都达到了最佳状态,正是食用的最佳时期。记者看到,一些个头大的螺蛳甚至比一元硬币还要大,令人垂涎欲滴。

在广信区第三菜场,螺蛳同样成为了水产品摊位上的“明星”产品。各摊位都将螺蛳摆在显眼位置,方便市民选购。一位摊主告诉记者,由于螺蛳目前只是少量上市,价格还处于高位,但市民们的购买热情却丝毫未减。尤其是周末,螺蛳每天的销量更是达到了五六十斤。

记者了解到,按照往年的行情,随着螺蛳上货量的稳步增加,价格也会逐渐走低。上饶高铁经济试验区江天农博城一位水产经营者表示,等天气再暖和些,螺蛳的价格会回落到每斤6元左右。不过,他也提醒市民,螺蛳虽然美味,但属于寒性食物,老年人或胃肠道不好、消化不良的市民应适量食用。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还了解到了一些关于螺蛳的小知识。比如,清明前是螺蛳口感最佳的时期,因为此时的螺蛳还没有进入繁殖期,肉质更为鲜嫩。而清明后,螺蛳体内的小籽变多,口感会变差。因此,想要品尝到最鲜美的螺蛳,就要抓紧在清明前购买和食用。

发布于:上思县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