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杨勇问答网
2024-05-25 07:58:28

用爱浇灌花朵 用心呵护成长——记2023年度江西省中小学“最美班主任”陈芳

  “陈老师,我长大以后,也想像你一样,当一名老师,关心我的学生,让他们都能快乐地学习!”“好啊!你们就像我播撒的蒲公英种子,一天天成长、开花,然后飞向四方。”在横峰县第二小学“中国好人”陈芳工作室,一个笑脸盈盈的老师身边围着一群孩子。这是80后女教师陈芳在工作室和同学们的聊天日常。在十五年的教师生涯里,陈芳用她的热爱与执着诠释着敬业和坚守,先后获得2010年7月“敬业奉献中国好人”、2023年度江西省中小学“最美班主任”等荣誉。

  陈芳毕业于上饶师院汉语言文学专业。2006年,她得知横峰正在招聘教师,虽然每月工资只有几百元,且要去边远山区支教,但她的心里依然划过一个坚定的念头:回去,回到家乡去!她毅然辞去外地的高薪工作,来到龙门畈乡上海收藏希望小学任教,成了那里唯一的一名女教师。到学校上班的第一天,陈芳就自告奋勇担任一年级语文教师和班主任,这个班90%的学生是留守儿童。她用周记的形式和他们谈心,解答他们的困惑;她买来电脑,让学生与久未见面的父母诉说相互的思念之情;她拍下学生的日常学习照片,再放在QQ空间分享给家长。陈芳最离不开的就是她的学生,在举办婚礼当天,家里已宾客满屋,她仍然坚持去学校上课,直到完成当天最后一节课才匆匆跑上婚车。她的努力得到了所有师生的肯定,孩子们也亲切地称她为“爱心妈妈”。 

  2011年8月,横峰县面向全县农村中小学选调12名小学语文老师进城,陈芳以优异的成绩从100余名报名者中脱颖而出,成了横峰二小的一名教师。进入县城小学后,陈芳迅速调整状态,在钻研教学的同时,还担任了语文备课组长。她深知,要想给学生一碗水,自己仅有一桶水还远远不够,需要有源源不断的活水。她不断加强学习,积极参加各种培训,阅读专业书籍,虚心向同事请教,业务能力迅速提升。她为新入职教师做《如何上好一节课》讲座,为全县语文教师上主题阅读示范课。    

  2019年3月8日,陈芳在学校设立了“中国好人”工作室,面向全校的学生开展关爱教育。这个脸上时时挂着笑容的80后女教师有一个心愿,那就是希望自己的学生们学好本领,把爱心一直传递下去。

永平不断擦亮“全国重点镇”名片

  该镇在积极实行产业招商、载体招商、以商招商的基础上,实施网上招商、委托招商和链式招商等新的招商方式,注重引进投资规模大、产业关联度高、预期财收效益大的立镇产业。该镇成功引进了4个总投资额6.8亿元的生产项目。与此同时,积极扶持骨干企业和重大项目增加生产投入,扩大生产规模。实施分类指导、分层推进、分级包保,着力提升现有企业的规模和质量。采取“一厂一策”“一事一议”等办法,帮助骨干企业和重点项目解决建设用地、环保、审批及生产用地、用工等瓶颈制约,通过以奖代补、技改贴息和担保贷款等方式促进企业做大做强。目前,该镇有6家企业正在建设总投资额7.26亿元的固投项目。

  该镇在推动工业经济提速增效的同时,深挖独特“古文化”。针对本地文化底蕴厚重、名胜古迹众多的优势,采取吸引社会资本、争取项目资金和自筹资金等办法,着力打造忠、孝、义、廉等特色文化基地;对始建于唐贞元年的大义桥和明嘉靖二十三年的魁星阁及明古城墙等古建筑进行修缮保护;对辛弃疾墓和清代著名戏剧家、文学家蒋仕铨墓进行保护;兴建以倡导孝敬父母为孝道的“报本坊”和警示为政者爱民如子、与民共甘苦的“白菜碑”为主题的廉洁文化公园。同时,加速发展一批大型超市、住宿、餐饮等服务业及农旅体验、竞技钓场等乡村旅游综合体,促进旅游服务业快速发展。

  为把“发展成果”转化为民生福祉,该镇努力办好民生工程,持续提升人民生活质量。投入3亿多元,对永平大道、桐江路进行改造建设,实施自来水改造提升项目和污水管网建设项目,并建设了7公里长的铅山河安洲段、杨家桥段防洪工程和除险加固5座小二型水库;集中力量资源服务总投资1.87亿元的县第三中学和县第二人民医院建设项目,大力提升古镇的教育医疗水平。

  (王琛)

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不久前,公安部公布6起非法占用耕地犯罪典型案例,依法严厉打击非法占用耕地犯罪活动;农业农村部、自然资源部联合通报5起“大棚房”问题典型案例,及时纠正制止、严肃查处各种违法违规占用耕地建设非农设施的行为。各地区各部门充分认识耕地保护的极端重要性,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保护耕地,“零容忍”管住新增问题,把“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落到实处,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耕地是我国最为宝贵的资源”“保护耕地要像保护文物那样来做,甚至要像保护大熊猫那样来做”。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坚持以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管好用好每一寸土地,强化耕地数量保护和质量提升。从遏制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到规范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再到全面落实党政同责,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守住了18亿亩耕地红线,耕地持续快速减少的势头得到了初步遏制,全国耕地面积连续两年实现净增加。

  保障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课题,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我国以占世界9%的耕地,养活了世界近1/5的人口,从当年4亿人吃不饱到今天14亿多人吃得好,有力回答了“谁来养活中国”的问题。然而,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没有改变,一些地方节约用地意识还不够强,违法违规占地以及耕地“非农化”“非粮化”现象时有发生,冲击耕地保护红线的各类因素复杂交织,耕地保护任务仍然艰巨。严守耕地红线,要统筹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做到“稳总量、优布局、管用途、严追责”,推进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严格省级党委和政府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护好耕地,要强化地方政府主体责任,完善土地执法监管体制机制,坚决遏制土地违法行为。目前,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相关考核办法已经出台,对于突破耕地保护红线等突出问题将实行“一票否决”。截至2022年底,13个粮食主产区均已推行田长制,并不断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公众参与、上下联动”的耕地保护共同责任机制。稳住总量的同时,还要优化布局。主产区、主销区、产销平衡区要饭碗一起端、责任一起扛。通过经济奖惩措施,督促南方省份有计划、有节奏、分类别、分区域恢复一部分过去流失的优质耕地,以有效遏制“北粮南运”势头加剧。

  今天的耕地就是明天的饭碗。保耕地,不仅要保数量,千方百计增加耕地后备资源,还要提质量,确保农田必须是良田。可以通过将建设占用耕地耕作层剥离再利用、开展农田连片整治等措施,实现粮田变良田、小田变大田。同时,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建设标准和质量,真正实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保护黑土地,治理盐碱地,兼顾数量与质量,加强耕地土壤改良、地力培肥和治理修复,开展综合治理和改造提升,才能让18亿亩耕地实至名归,让每寸耕地都成为丰收沃土。

  饭从粮来,粮从地出。“十四五”期间,全国土地日的主题都是“节约集约用地 严守耕地红线”。织密耕地保护网,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减少占用耕地,为农业留下更多良田沃土,才能夯实国家粮食安全根基,助推绿色转型发展,端牢我们中国人自己的饭碗。

  (常钦)

发布于:上思县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