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刁富贵问答网
2024-05-23 14:13:07

夯实农业现代化基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产业兴农、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把农业建设成为大产业,加快建设农业强省。

  我市聚焦“三农”工作,立足于自然禀赋,持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农业产业链延伸,打造本土农产品特色品牌,发展县区首位农业产业,构建了广信油茶、广丰马家柚、玉山蔬菜、横峰葛、弋阳雷竹、铅山红芽芋、德兴中药材、婺源茶叶、万年贡米、余干水产、鄱阳稻虾、信州农旅等产业格局,农业企业突破1000家,农产品价值突破300亿元。牢牢守住耕地红线不动摇,2023年以来,完成粮食(水稻)播种面积 870万亩以上,建成高标准农田450万亩左右,预计粮食总产达66亿斤以上。

  全市农业农村系统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培育现代农业发展新动能,通过强化农产品产地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搭建起产供销大平台,推动农产品由卖周边市场向卖全国市场拓展,加快推动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坚持党建引领,锚定构建以自治为基、法治为本、德治为先的“三治融合”的乡村治理格局目标,以开展乡村治理示范村镇创建为抓手,试点先行,并在全市范围推进“积分制”“清单制”落实,助力乡村治理。切实保护农民利益,多措并举抓实粮食收购,组织各级粮食行政主管部门及时与种粮大户、粮食收购企业进行对接,精心解读和宣传国家粮食收购政策,要求粮食收购企业做到“价格上墙、标准上榜、样品上台”,设置公示栏、样品台,公布收购稻谷的品种分类、质量价格标准、售粮流程等,让农民卖“明白粮”“放心粮”。

夏至:处处闻蝉响,遍地听蛙鸣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民俗学会理事袁瑾介绍,以夏至为起点,气温持续升高,一年最热的时段即将到来。民间有“夏至不过不热”之说。按照民间习俗,夏至这天,我国大部分地区都要吃面,正所谓“一碗面下肚,暑气消大半”。

  至于其中的缘由,众说纷纭。在北方,夏至前后正是小麦丰收、新粉上市之时,古人以面食敬神,庆祝丰收,自然就有了吃面的习俗。面条不仅种类多,口味也多,如北京炸酱面、天津三鲜打卤面、山西刀削面、陕西臊子面、兰州牛肉面等等。

  吃凉面是夏至北方普遍习俗。清代《帝京岁时纪胜》记载,夏至这天,北京家家户户都要吃一种冷淘面。冷淘面即“过水面”,将面条下锅煮熟,捞起来过一下凉水,食用时加一点调味料,有的还配上各种菜码。当夏日热得满身大汗时,吃上一碗凉面,解暑降温,浑身爽利。

  在南方,“夏至面”的种类也很多,如镇江锅盖面、扬州阳春面、常州炒浇面、淮安长鱼面、南通跳面、昆山奥灶面、杭州片儿川、福建虾面、广东竹升面等等,展现了南方别有的风情和意趣。

  “面条是中国人夏日餐桌上的常客,天气愈热,吃面条的频率也就越高。一是做法简单,吃着方便;二是口感不错,营养丰富;三是宁心护肾,养生保健。”袁瑾说。

  夏至吃面还有一种解释为,夏至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而面条便是食物中最长的了。这天以后白昼将渐渐缩短,民间就有了“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说的是吃过“夏至面”,白天就越来越短,每天做针线活,用的线也一天比一天少。

  相比于其他食物,面条清爽、素净,既是简朴的果腹之物,也可以衬托任何食材,汇聚百态生活,容纳万千滋味。夏至到了,在这个重要的时间节点,不论你身处何方,不管你有多忙碌,记得吃上一碗“夏至面”,这是生活的滋味,也是文化的传承。

旭日街道开展技能培训搭好“就业桥”

  “用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指腹或手掌掌面放在一定部位上,以腕关节带动前臂,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做环形抚摩……”培训中,月嫂家政老师王丽松向学员们详细讲解了孕产妇护理、婴幼儿护理、小儿推拿技巧等知识,用仿真娃娃让大家演练如何给宝宝进行日光浴、水浴、抚触等,进一步加深学员对婴儿日常护理知识的了解。电商直播培训班里,创业就业电商达人江涛正在为大家讲解如何成为带货达人、账号养成、带货平台及方式的选择、新手开播必备等相关知识。“这个培训班真好,我一直失业在家,没什么特长,现在学了这些,以后就业我就更有信心了。”学员祝美芳激动地说。

  让群众端稳“就业饭碗”,旭日街道本着让更多劳动者一技在身、一证在手,一条致富成才路在脚下铺就的宗旨,持续释放“培训红利”,强化“培训赋能”,为有培训意愿的劳动者提供更多培训机会,不断发展壮大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队伍,带动更多劳动者实现技能成才、技能就业、技能增收。

  (程晓丽  祝黎阳)

 

发布于:上思县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