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汤念祖问答网
2024-05-25 21:09:13

市政协五届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召开

  本报讯 记者蔡晓军报道:11月21日,市政协五届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召开。市政协党组书记、主席俞健出席并讲话。副市长祝美清出席第二阶段会议并讲话。市政协副主席谢柏清主持,毛敏珍、张庆国、叶震春、诸立、夏丽云、徐有林出席会议。

  会议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集中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近期重要讲话和重要文章精神,听取了部分市政协常委述职报告。会议指出,总书记近期重要讲话和重要文章,为政协系统做好各项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常委会组成人员要认真学习领会,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政协常委向常委会述职,是市政协发挥常委示范表率作用,推动政协履职提质增效的重要举措。陈康平、张辉霞、祝剑真、吴晓霞、朱明等政协常委话履职、晒成绩、谈打算,交上了一份优秀的“委员作业”,为广大委员履职尽责作出了示范。

  会议第二阶段,围绕“加快推行中小学、幼儿园学生课后托管服务和3岁以下婴幼儿托育服务”开展专题议政协商。会议强调,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少年儿童的关心爱护,充分认识加快推行学生课后托管服务和婴幼儿托育服务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要着力破解难题,努力建设“让孩子快乐成长,让家长安心无忧,让学校(机构)用心管育”的托管托育服务体系;要强化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加快推行学生课后托管服务和婴幼儿托育服务贡献政协智慧和力量。

学防筑三联动 守护儿童健康

  德兴市卫健委组织德兴市妇幼保健院儿保科医生对全市托幼机构分管保育的园长及保育员共计160余人进行托育相关知识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传染病的预防、幼儿意外事故预防与处理、营养素与儿童生长发育等,通过知识科普讲座,使托幼机构更加重视儿童健康,做好卫生保健工作,提高保育员卫生保健知识水平和技能,从而更好地服务广大幼儿;定期深入辖区幼儿园,对儿童进行“爱眼护眼,预防近视”的专题知识讲座,利用图片、文字等多种形式,生动形象地向儿童介绍眼睛的结构、近视的成因及危害、如何预防近视,激发儿童爱眼护眼的意识。通过活动向儿童宣传用眼卫生,帮助他们认识到爱眼护眼的重要性,将爱眼护眼进行到底;德兴市妇幼保健院联合上饶眼视光学会到幼儿园为家长和儿童进行免费的义诊活动,医务人员通过对孩子眼睛进行细致的检查,对部分儿童眼睛出现的问题,通知家长带孩子去医院进行进一步检查,并免费提供用眼指导及干预方案,共筑儿童视力健康防线,让孩子们都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激活民间艺术的生命力

  扭、转、跳,一串连贯动作做下来,陕北秧歌代表性传承人魏建明赢得满堂彩。年逾七旬的他,常在闲暇时来到文化馆、广场、小区,为乡亲们义务指导秧歌技巧。只要谈起秧歌、跳起秧歌,魏建明就精神头十足:“希望秧歌能融入大家生活,浸到人们心里。”

  松散的黄土添加蜂蜜、食用油和棉花,在匠人手中便成了泥塑;普通石头经刀琢斧削,化为姿态万千、神情各异的精美石狮;高亢嘹亮的绥米唢呐绕梁不绝,吹奏出陕北人特有的奔放热情……漫步于陕西省绥德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馆,能够感受黄土地上民间艺术的活力,领略生于斯、长于斯的人们热烈而质朴的精神世界。

  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指出:“民间艺术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老祖宗留下来的这些宝贝,对延续历史文脉、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陕北粗犷豪迈、关中深沉敦厚、陕南钟灵毓秀,三秦大地孕育出风格迥异的民间艺术。如何让融进人民血脉之中的民间艺术,继续滋养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这是一道现实课题。

  民间艺术“被看见”才能“被热爱”。近年来,华阴老腔、《唐宫夜宴》国风舞、民间烟火“打铁花”等频频出圈,让优秀传统文化得到更多社会关注。在西安易俗社文化街区,秦腔剧目与说唱、脱口秀等新潮表演同时上演,吸引了众多年轻群体。在大唐芙蓉园演出17年的东仓鼓乐社,2022年开始在短视频平台进行直播,1年多时间有近6000万人观看,全网播放达数亿次。这说明,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找到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连接点,就能让传统的成为时尚的、古老的成为时代的。

  民间艺术“活”起来,关键在传承。民间艺术的传承人是“手艺人”,更是“守艺人”。绥德县为发掘优秀民间艺术传承人,专门开班教学、辅导培养,还组织非遗项目进校园、进社区、进景区、进乡村。正如魏建明所说:“代代接力,民间艺术才能不断焕发光彩。”民间艺术魂在乡土,根子在人。要不断融合新的艺术展现形式,提升民间艺术的吸引力和传播力,进一步夯实其活态传承的基础。

  文化艺术无价,其传承发展有形。以民间艺术为载体,带动文化产业、乡村产业发展,可以为艺术传承创造更好条件。近年来,在绥德县,1200余人从事石雕产业,群众增收致富,实现点石成“金”;在千阳县,1.2万名绣娘借“西秦刺绣”技艺,“绣”出美好生活;在汉中市,细细青藤在村民手中百转千回,成为一件件热销藤编产品……民间艺术小工坊成了致富大产业,让优秀的民间艺术融入群众日常生活,展现出更强的活力。把这些宝贵的文化资源利用好,有助于激扬群众的精气神,更好延续历史文脉。

  东仓鼓乐社主管齐兴峰曾经自问:“古老艺术,会有人喜欢吗?”随着触网的深入,他对此很有信心。坚持守正创新,做好传承发展,民间艺术肯定会有受众。更好激活民间艺术的生命力,让民间艺术之美浸润心田,就能推动这些优秀传统文化焕发新光彩,进一步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

  (原韬雄)

发布于:上思县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