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孙应吉问答网
2024-05-23 19:19:50

“金融活水”润山乡

       2021年底,看到望仙谷旅游火爆,勤劳的周干华萌生了把自己家改造成民宿创业的想法。经过申请,他获得了12万元产业贴息和民宿贷组合贷款,解决了创业缺少启动资金的燃眉之急。2023年,他的民宿营业额达到30万元,纯收入超14万元。

       近年来,广信区紧扣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目标要求,坚持过渡期内脱贫人口小额信贷政策不摘不变,立足实际、突出重点、强化措施,不断提升脱贫人口小额信贷实施广度、深度、精准度,推进政策提质扩面增效,全力保障脱贫群众产业发展资金需求,“金融活水”持续充盈群众“田间地头”。

       为解决群众信贷融资需求,实现致富增收,广信区乡村振兴局深耕农村主阵地,联合广信农商银行、农业银行广信支行、中银富登银行,通过政府财政贴息发放脱贫人口小额信贷的模式,支持农户在家发展种植养殖、生产加工、民宿等产业。同时,还针对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发放创业担保贷款,切实解决企业融资难题,带动当地群众就业。今年前两月,全区已向24户符合条件的脱贫户及监测户发放贷款422万元。

       为推动金融支持巩固脱贫成果见行见效,广信区乡村振兴局组织村干部、驻村工作队会同承贷银行上门现场宣传,发放政策“明白纸”,讲清讲透小额信贷申报条件、额度、办理程序等关键信息,确保让每一户脱贫户和监测对象都基本了解小额信贷政策。在走访宣传基础上,对全区25851户脱贫户和监测对象进行有效分类,筛选出符合16周岁至65周岁且有劳动能力、增收项目、贷款意愿和一定还款能力等条件的服务对象名录,并根据情况变化及时予以动态增减调整,实现精准锁定、精准服务。坚持脱贫人口小额信贷户借、户用、户还原则,引导放贷银行做精做细贷款服务,对新监测户及时授信,及时保障监测户贷款需求。2023年,全区共新增贷款2261户1.08亿元,小额信贷余额达1.89亿元,惠及脱贫户4018户。

(黄宗振)

青山成“金山” 茶叶变“金叶”

采茶

杀青

摊青

满载而归

称量

质量检测

吴梦玲 本报记者 吴菁 徐斌 文/图

远处青山,近处茶园,满园茶香,只此青绿。天刚擦亮,玉山县下塘乡三山村千亩茶园里便落满了茶农穿梭忙碌的身影。明媚春光中,数十名茶农背着茶篓子,一双巧手在茶垄间上下翻飞,鲜嫩的茶叶在一捏一提间,不一会儿便填满了茶篓子。

白茶产业是玉山县发掘本地特产“三清山白茶”打造的特色产业。近年来,玉山县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将发展农业特色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新突破口,积极引导村民参与到产业发展中来,走出了一条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当前正值采茶旺季,茶园也迎来了用工高峰期。这几天,每天都有200余人来到茶园采摘春茶,茶园成了村民务工增收的“就业车间”。杨家村村民唐水香每年都到茶园来务工。她一边熟练地采摘着茶叶,一边笑呵呵地说:“从家里到茶园就几里路,家里的活干完了就过来摘茶,一天也能挣个百把块钱。”

“三清山白茶的产量在绿茶品种中属于偏低类型,茶园在盛产期可亩产15公斤左右的干茶,每年只在清明节前后采摘,采摘持续1个月左右的时间。”三山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周毅介绍说,为保证茶叶质量,他们采茶只取一芽一叶初展至一芽二叶,并在开采前专门请专家为采茶工进行上岗前培训,围绕采摘技巧、采茶禁忌、茶芽挑选等,讲解如何标准化采茶。

目前,白茶基地分布在三清山周边的下塘乡、怀玉乡、樟村镇、紫湖镇等地,基地面积从数百亩到几千亩不等。三清山白茶自2010年通过绿色食品认证起,就开始严格按照绿色食品的标准管理茶园,在种植、采摘、加工、销售各个环节都形成了完整的记录,构建了智能化的生产管理系统,实现了产品的可追溯管理。白茶产业标准化生产不仅可以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打造特色经济名片,还能进一步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过去,这一片片绿叶子不过是百姓解渴的东西,如今,通过标准化种植和规模化经营,绿叶子成了茶农和茶企致富的‘金叶子’。”玉山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叶建平说道。加工在企,基地在村,增收在户。玉山县聚力推进茶产业延链补链强链,目前全县现有茶园4.03万亩,茶叶总产量660吨,总产值1.34亿元;千亩以上茶园基地6个,拥有“玉山怀玉”牌三清白茶、樟村“广雾”系列广平茶等知名品牌,其中“玉山怀玉”牌三清白茶为国家地理标志农品。


万年“林长+”助推林长制见实效

  “林长+示范基地”引领油茶高质量发展。坚持长效管护机制,优化林长制的施行,加快林业产业优化升级,盘活空闲林地资源,合理利用各类生产迹地种植油茶。鼓励林农利用“四旁”空坪隙地种植油茶,大力发展油茶庭院经济,在苏桥乡建立油茶庭院示范基地3435亩,带动300余户农民增收。2023年完成新造油茶1.4945万亩,其中“四旁”完成6703.01亩,完成率101%;低改面积0.45万亩,完成率102%。

  “林长+检察长”筑牢绿水青山法治屏障。强化林业基层执法体系建设,建立案件快速办案通道,2023年办理林业行政案件32起39人。创新公益诉讼协作机制,万年县人民检察院、县林业局成立全省首家湿地保护公益诉讼协作办公室,将环境公益诉讼与落实林长制结合起来,形成森林监管保护合力,共同守护林业生态安全,引入恢复性司法理念,推动在生态环境资源类案件治理中,以湿地修复为主要形式开展替代性修复。

  “林长+湿地”创新生态产品价值转换路径。推动落实江西省林长制条例贯彻落实,全面加强湿地保护,发挥林长统筹协调作用,突出打造万年县“稻作”“珍珠”“雷竹”等生态产品价值,在全省首创万年县湿地生态产品价值转换研学活动,努力尝试开发集湿地生态旅游、湿地研学、湿地生态产品推广为一体的生态价值转化融合渠道,通过政府引导、群众参与,让广大群众成为湿地生态产品价值转换的参与者、推广者和受益者,切实用生态优势带动经济社会效益提升。全面推广湿地资源运营机制,实现了湿地占补平衡指标的即买即用,目前已在江西省湿地资源运营服务平台成功出售270.5亩湿地指标,完成湿地指标交易2笔累计1898.1万元。

  (曹雅雯)

 

发布于:上思县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