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吕显祖问答网
2024-05-25 13:11:32

为城市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节水护水,让百姓喝上“放心水”,为经济发展注入“活力水”,是水利建设的一大落脚点。自我市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开展以来,全市共建设农业供用水计量设施4138处,建立15个节水型灌区,落实放水员6375名;“财政+统筹+水费”筹措落实维修养护资金1.5亿元,建立12个县级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数字化管理平台,农田水利工程维养人员达2061人,维养灌溉水源工程3178处,灌溉渠道累计13000多公里,农业灌溉初始水权分配到2350个涉农行政村,全市落实节水奖励资金250余万元。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围绕‘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目标要求,毫不松懈地抓好水利项目建设,加快构建现代化水利工程体系,扎实推进美丽幸福河湖建设,推动水利事业高质量发展。”市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刘好先表示。全市水利系统将着眼水利发展规划,聚焦水生态管控系统建设,争取2025年实现基本建成安全完善的防洪减灾体系、稳定高效的水资源保障体系、健康和谐的水生态环境体系、高效集约的农田灌溉体系和现代规范的水利管理体系的水利发展格局;加强节水宣教、创建节水载体和实施节水工程等举措,持续推进节水控水,不断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大力推广渠道防渗、低压管道、微灌、滴灌、喷灌应用技术等,积极开展节水、回水再利用工程建设,推进灌溉节水基础设施建设;鼓励重点灌区、设施农业产业园区、高效节水示范区等因地制宜推广高效工程节水技术,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扩大节水产业规模、资金扶持等多样化激励方式,提高用水效率,促进节水减排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重点治理地区防洪排涝突出问题,全面提升城乡水资源保障水平,大力改善河湖水域生态环境,夯实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全面推行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为城市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梁桂在上饶调研时强调 围绕产业发展做好职业教育大文章 突出农民增收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市委副书记、市长邱向军,市委常委、副市长帕塔尔·胡加买提,副市长祝美清先后陪同调研。

  近年来,我市聚焦培育农业首位产业及主导特色产业,纵深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加快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激发乡村振兴更强内生动力,奋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梁桂先后深入婺源县江湾镇篁岭村、秋口镇王村石门自然村,横峰县莲荷乡夏阳村、江西兴安种业有限公司,弋阳县葛河流域乡村振兴示范带、葛河之心产业园,与基层干部群众交流农业产业发展情况,实地了解我市“两山”转换、和美乡村建设、乡村振兴等工作。他强调,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推动生态产品价值转换,让“颜值高”的绿水青山变为“成色足”的金山银山;要补齐短板,不断推动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资源要素向农村流动,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要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大力发展比较优势明显、带动能力强、就业容量大、促进财政增收的产业,持续延链补链强链,不断做大做精特色产业集群,更好支撑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要结合开展第二批主题教育,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着力破解产业发展难题,用心用情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来到横峰县葛源镇青苗实验小学、弋阳县华东师范大学弋阳实验学校和弋阳中专(上饶实训基地)、江西婺源茶业职业学院,梁桂详细了解我市优化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校地合作办学工作以及职业教育发展情况。他强调,要坚持高位推动、协同联动、督导促动,补齐短板弱项,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更好满足群众“上好学”的需求;要利用好现有教育资源,因地制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学校功能,为师生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推进乡村教育提质升级;要在育人方式、办学模式上进一步拓宽思路方法,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融入行业和企业办学,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与创新链、产业链的有机衔接,不断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要瞄准上饶产业发展增量和产业优化升级的方向,打造一批优势专业,让更多教学科研成果应用在上饶产业发展的主战场上。

  调研期间,梁桂还前往横峰县葛源镇枫林村实地参观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旧址群,缅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

守住一方绿 带来产业兴

信州讯 信州区沙溪镇宋宅村深入践行“两山”理念,以绿色驱动发展,让生态“高颜值”带来经济“高价值”。

四月,走进信州区沙溪镇宋宅村,嫣红的桃花、金黄的油菜花已竞相绽放,与村落民居交相辉映,一派春和景明的气象。“宋宅村有将近800年的历史了,整个村子有500年以上的古树14株。结合村里的现有资源,我们在林业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对所有的古木进行了挂牌以及全面的根系保护。”沙溪镇宋宅村党支部书记陈德峰说。

良好的生态环境也为村子兴旺的产业奠定了基础。今年76岁的何金根是苏州人,他因茶叶和江西结缘。1992年他来到上饶生活,经过数十年的坚持,在宋宅村的荒山上打造了茶叶、枇杷等农产品基地。“我目前种了1500株枇杷,茶树就更多了,可能有一万多株。”何金根高兴地说。

近年来,沙溪镇宋宅村因地制宜,不断发展绿色生态产业,将生态效益转化为经济效益,帮助群众就业增收。陈德峰介绍,“我们鼓励村民或者返乡创业的人来发展果园,现在村里有200亩的枇杷园、200亩马家柚果园,今年重新发展了50亩的果园,种植枇杷、脐橙和桃。村里的基本农田,我们整体流转,打包给种粮大户,每年按照油菜和稻子轮作的方式提高土地利用资源,村民们的务工机会和收入都增长了许多。”(方非凡 郑承睿)

发布于:上思县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