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蔡德霖问答网
2024-05-24 04:02:14

激活民间艺术的生命力

  扭、转、跳,一串连贯动作做下来,陕北秧歌代表性传承人魏建明赢得满堂彩。年逾七旬的他,常在闲暇时来到文化馆、广场、小区,为乡亲们义务指导秧歌技巧。只要谈起秧歌、跳起秧歌,魏建明就精神头十足:“希望秧歌能融入大家生活,浸到人们心里。”

  松散的黄土添加蜂蜜、食用油和棉花,在匠人手中便成了泥塑;普通石头经刀琢斧削,化为姿态万千、神情各异的精美石狮;高亢嘹亮的绥米唢呐绕梁不绝,吹奏出陕北人特有的奔放热情……漫步于陕西省绥德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馆,能够感受黄土地上民间艺术的活力,领略生于斯、长于斯的人们热烈而质朴的精神世界。

  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指出:“民间艺术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老祖宗留下来的这些宝贝,对延续历史文脉、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陕北粗犷豪迈、关中深沉敦厚、陕南钟灵毓秀,三秦大地孕育出风格迥异的民间艺术。如何让融进人民血脉之中的民间艺术,继续滋养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这是一道现实课题。

  民间艺术“被看见”才能“被热爱”。近年来,华阴老腔、《唐宫夜宴》国风舞、民间烟火“打铁花”等频频出圈,让优秀传统文化得到更多社会关注。在西安易俗社文化街区,秦腔剧目与说唱、脱口秀等新潮表演同时上演,吸引了众多年轻群体。在大唐芙蓉园演出17年的东仓鼓乐社,2022年开始在短视频平台进行直播,1年多时间有近6000万人观看,全网播放达数亿次。这说明,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找到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连接点,就能让传统的成为时尚的、古老的成为时代的。

  民间艺术“活”起来,关键在传承。民间艺术的传承人是“手艺人”,更是“守艺人”。绥德县为发掘优秀民间艺术传承人,专门开班教学、辅导培养,还组织非遗项目进校园、进社区、进景区、进乡村。正如魏建明所说:“代代接力,民间艺术才能不断焕发光彩。”民间艺术魂在乡土,根子在人。要不断融合新的艺术展现形式,提升民间艺术的吸引力和传播力,进一步夯实其活态传承的基础。

  文化艺术无价,其传承发展有形。以民间艺术为载体,带动文化产业、乡村产业发展,可以为艺术传承创造更好条件。近年来,在绥德县,1200余人从事石雕产业,群众增收致富,实现点石成“金”;在千阳县,1.2万名绣娘借“西秦刺绣”技艺,“绣”出美好生活;在汉中市,细细青藤在村民手中百转千回,成为一件件热销藤编产品……民间艺术小工坊成了致富大产业,让优秀的民间艺术融入群众日常生活,展现出更强的活力。把这些宝贵的文化资源利用好,有助于激扬群众的精气神,更好延续历史文脉。

  东仓鼓乐社主管齐兴峰曾经自问:“古老艺术,会有人喜欢吗?”随着触网的深入,他对此很有信心。坚持守正创新,做好传承发展,民间艺术肯定会有受众。更好激活民间艺术的生命力,让民间艺术之美浸润心田,就能推动这些优秀传统文化焕发新光彩,进一步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

  (原韬雄)

上饶综保区主办公楼封顶

本报讯 周自超 记者蔡文逸报道:近日,伴随着塔吊的声声轰鸣,最后一车混凝土浇筑完成,上饶经开区创新产业基地综合保税区建设项目一期工程主办公楼12层主体结构完成封顶,仅仅用时3个月,再一次刷新了“经开速度”。

“办公楼总建筑面积约3.2万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约0.78万平方米,是综保区的综合服务区,未来将主要应用为海关、园区管委会、第三方企业办公区域。”项目负责人邓淋介绍道,“为确保5月如期验收,工地上最多有400余名工人同时施工,大干快上。”

自项目启动后,上饶综保资本运营有限公司坚持提前谋划,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科学组织施工;坚持问题导向,实行动态管理,加强沟通协调,形成强大合力,有效推进项目建设;树立安全意识,构建安全质量管理机制,切实筑牢项目安全生产防线。

“接下来我们将在主办公楼后续装修、信息化等方面衔接做好统筹安排,加强现场调度,严守质量和安全底线,优质高效地打好综保区项目建设的‘收官战’。”邓淋信心满满地说。

据悉,上饶综保区于2023年6月5日经国务院批复设立,是江西省继南昌、九江、赣州、井冈山后的第五个综保区,项目总用地面积约643亩,规划建设保税加工、保税物流、口岸作业、创新服务和综合服务等五大功能区,总建筑面积约34万平方米,总投资约18.4亿元。项目分三期实施,一期用地面积约270亩,建筑面积约9.2万平方米,总投资约7亿元,主要建设综合用楼、主卡口、连廊、海关监管仓库、保税仓库、内卡口、标准厂房等,同时完成功能区内道路、管网等基础设施工程。


鲜花盛开 土蜂蜜丰产

  本报记者 蒋学华 文/图

  “纯天然蜂蜜100元一斤,供不应求,一年可净赚6万余元。”5月6日,广信区煌固镇丁宅村的林有波在山坳上边查看蜂箱边说。

  树底下的蜂箱不时有蜜蜂从蜂箱进进出出,“小精灵”在空中翩翩起舞,嗡嗡作响。林有波告诉记者,时下是产蜂蜜最多的季节,因为百花盛开。“天气晴好的时候,一个蜂箱,10来天可产蜂蜜四五斤,一个月就是十多斤。”  

  今年58岁的林有波原本是个石匠,平时在村里为村民做房子,遇到雨天便休息。有一天休息的时候,看到中央电视台的致富经栏目,养蜂既可以丰富生活,又可以带来收入,于是在7年前,花费两千元买了两箱峰。随着不断摸索养蜂经验,现在已繁殖到60箱。鲜花盛开的晴好天气,每周可产蜂蜜150多斤。

  如此多的蜜蜂,哪来那么多的花可采?“哪里有花,我和我的蜜蜂就在哪里。有时候,我会请个大卡车,把所有蜂箱运到铅山、玉山等地去……”林有波介绍,他家的蜂蜜因为纯天然,所以不用担心销路,都是回头客。“以前还通过户外直播和线上线下相结合等方式销售,现在都是客户主动上门购买。” “100元一斤的土蜂蜜,虽然价格比普通蜂蜜略贵,但是货真、纯天然。”前来购买蜂蜜的顾客说道。

  据了解,依托当地良好的生态环境,林有波还鼓励、带动村民发展蜂产业,通过免费提供种蜂、免费提供技术指导、帮助推销蜂蜜产品服务,带动该村30户农户参与发展“甜蜜”事业,帮助当地村民增收。

发布于:上思县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