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朱希问答网
2024-05-24 04:49:34

着力稳岗扩岗促就业

  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我市坚持把解决就业领域群众和企业急难愁盼问题作为重要载体,把“群众和企业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成效的重要标准,不断优化就业创业生态环境,着力稳定和扩大就业岗位,多措并举提供有速度、有温度、有态度的就业服务,努力让群众和企业感受到主题教育成效。

  试点先行 抓好“5+2就业之家”建设

  “这个小程序使用非常方便,包含了很多上饶市优质的本土企业,工资待遇、联系方式和具体的工作内容都有详细介绍,方便我们求职者随时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在上饶市人力资源服务中心,市民许昊告诉记者。

  11月,在赣服通小程序中上线的“5+2就业之家”公共就业招聘软件依托省电子政务平台、人力资源地图等信息资源,为求职者和用人单位带来了便捷、精准、高效的公共就业服务。

  上饶市人力资源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5+2就业之家”公共就业招聘软件功能全面,求职者无需提供任何证件,一秒扫脸认证。打开就业地图,还可以查询全省各地的招聘岗位和家门口附近的岗位,实现轻松便捷找工作。目前,我市线下“5+2就业之家”试点也在积极建设中。在工作队伍强、基础条件好、产业有特色的“三区一县”(信州区、广信区、上饶经开区、婺源县)打造“5+2就业之家”示范点,按照成熟一批、推进一批的原则,全面铺开“就业之家”建设工作,并依托“三区一县”模式的特色经验,向全市推广经验做法。目前,全市各县市区“就业之家”建设工作初步方案全部出台,各县(市、区)、高校、经开区(开发区)积极响应、主动作为,把“就业之家”建设作为当下中心工作来抓。

  多措并举 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

  11月17日,共青团广丰区委和上饶高新区共同组织开展了大学毕业生访企拓岗促就业活动。40余名广丰籍高校毕业生先后来到上饶高新区科翔电子、立景创新科技、富荣电子、锦荣新材料、华欣机械等企业,通过观看企业宣传片,实地参观车间产线,走进员工之家、宿舍食堂等,“零距离”了解企业发展概况,感受企业工作环境。“面对面”与企业负责人交流用工需求、发展空间、薪资待遇等问题。

  为确保主题教育取得实效,我市聚焦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点痛点,积极推动公共服务进校园,开展上饶市2023年大中城市联合招聘高校毕业生系列专场活动,线上线下共计13场招聘会,提供岗位19531个,收到简历8717份,初步达成意向人次3461人;开展“创业培训进校园”活动,鼓励培训机构与高校合作,为在校生开展GYB创业培训、SYB创业培训、电子商务(网创)培训等,今年以来共培训7315名大学生,发放培训补贴203.72万元;加大就业见习补贴力度,对高校毕业生留用率达到50%以上和被评为优秀就业见习标杆的单位和企业,将补贴标准提高到与最低工资标准一致。目前全市358家就业见习单位,吸纳在岗见习青年1285人,发放见习岗位补贴694.44万元;创新“个人创业一件事”联办模式,提高免担保额度,降低贷款门槛,实现“免担保、快发放”,为高校毕业生创业提供资金支持。截至目前共扶持高校毕业生创业798人,发放贷款1.40亿元。今年1至9月,2023届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实名登记服务19675人,帮助实现就业创业16826人。

  技能培训 推动青年创业就业出成效

  “先把拍摄好的素材添加,并调整好顺序,注意景别的衔接……”在上饶市众赢职业培训学校电商短视频创业培训现场,授课老师详细介绍了电商市场、短视频、直播带货的具体流程,采取“理论+实践”的教学方式,指导学员熟悉账号引流、后台数据分析、短视频策划脚本设计、拍摄、剪辑、直播展示等专业技能。

  学员卢芬参加了众赢培训学校举办的计算机操作员技能培训后,被上饶市瑜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录用客服岗位,公司薪资待遇和就业环境都很好,她开心地说:“有了一技之长,就不愁找不到心仪的工作。”

  为进一步构建职业培训体系,用好就业补助资金职业培训补贴政策,充分发挥就业创业工作在民生改革、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中的“压舱石”“稳定器”作用,今年以来,我市积极落实《江西省就业补助资金职业培训补贴管理办法》,面向有就业要求、有培训意愿的就业重点群体,积极开展免费职业技能培训;主动对接企业用工需求,依托全市各定点培训机构和各用工企业,对有培训需求的城乡劳动力采取订单培训方式,免费开展电商、育婴员、家政服务等职业技能培训,让参训学员掌握一技之长,增强就业创业竞争力,实现自主创业、稳定就业。

办好群众身边的小案小事

  其一:辽宁锦州古塔区一位80多岁的老人因为钥匙忘在家中无法进屋,在街头站了很久。民警接到热心群众的报警电话后立即赶到现场,只见老人衣着单薄站在寒风中,没有手机,也说不清亲人的联系方式。见此情况,民警立即联系开锁公司为老人开门。当老人看到家门被打开时,脸上绽放了欣慰的笑容。

  其二:“警察同志,我把父亲的急救药落在出租车上了,你们帮我找找吧!”在青海西宁城西区,接到群众报警,民警立即查看路面监控,排查出租车车牌号,并与司机师傅取得联系。得知出租车具体位置后,民警迅速前往,及时将药品取回。拿到父亲的急救药,报警人非常激动,连声向民警道谢。

  两则故事在网上引起广泛传播。有网友留言:“有困难、找警察,准没错!”给难题以答案、给他人以温暖、让正义得彰显,点点微光善行熠熠生辉。群众利益无小事。丢东西、落钥匙,看似事小,但落到当事者头上,可能就是一件大事。这些琐碎的小案小事,恰恰是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最需要办好的实事。事情解决得快不快、好不好,事关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件件小案关乎民生,桩桩小事连着民心。小案小事体现着人民群众对法治的直观感受。很多小案小事,可能当事人已不抱多大希望,但心里的“疙瘩”恐怕一时难以解开。倘若把人民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比如每次出警及时得当,矛盾纠纷案结事了,必然能以真心真情赢得群众信任满意。反之,如果漠视群众呼声、不问群众冷暖,事情不仅不会凭空消失,反而可能“小事拖大,大事拖炸”,现实中,这样的例子并不鲜见。从这一角度来讲,办好群众身边小案小事,解决好群众身边的小困难、小麻烦,不仅能让人民群众个体更暖心、更安心,还能防微杜渐,避免更大社会层面危险案件事件的发生。

  能否把小案小事办好,检验的是对人民群众的感情和为民办事的能力。这一方面要求执法司法人员站稳群众立场,对群众饱含深情,真正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并善于从人民群众的喜怒哀乐中检视自身工作。另一方面要切实提高为民服务的本领,为群众提供更优质、更高效、更贴心的服务,把群众工作做到位、做到家,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这是新时代政法工作积累的宝贵经验之一。只有把群众当家人、把案件当家事,确保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面,真心实意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才能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才能为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提供更加有力的法治保障。 (卜石)

龙头山乡“一地多用”增效益

  近年来,龙头山乡港头自然村转变发展思路,充分利用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现有资源,将农业大棚物尽其用,接茬轮作羊肚菌、蔬菜、西瓜等,盘活土地资源,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据了解,这片面积约80亩的果蔬基地,是港头自然村充分利用羊肚菌基地夏秋季闲置期,在当地政府和市农业农村局提供政策和技术支持的前提下,利用羊肚菌种植大棚夏秋闲置期首次进行“羊肚菌+蔬菜水果”轮作。羊肚菌种植基地负责人胡才科算了一笔收入账,种植8424麒麟瓜20亩,一亩产量5000斤,每斤卖2元,整体产值40万元。辣椒基地亩产2000斤,每斤卖3元,整体产值在220万元左右。目前,采摘的新辣椒和西瓜已经陆续销往德兴市周边市场。“到10月我们将开始种植羊肚菌,2023年我们干菇总产量达7000斤,总产值达300万元,增加村集体经济100万元,相信明年还会更好!”

  基地为群众提供了大量用工岗位,近50名当地群众成为了基地的产业工人。“我们长期在这里工作,多的时候180元一天,少的时候也有140元一天。”龙头山乡港头自然村居民王华树说。

  “每年仅种羊肚菌的务工支出是40万元,通过轮作模式,让村民全年有了固定岗位,到基地务工成了他们的主要收入渠道。”龙头山乡相关负责人表示,港头自然村推行“一地多用,接茬轮作”的模式,将闲置田地充分利用起来,实现了“人地两不闲”,让土地经济效益最大化,也让村民实现在家门口挣钱,夯实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基础。

  (詹求昊)

发布于:上思县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