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吴国梁问答网
2024-05-13 22:34:58

应家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广信讯 眼下正值春耕备耕时节,广信区应家乡应家村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工地,挖掘机正在开挖沟渠、推平地垄、清运积土等作业,工人们忙着拉线、砌坎、清理,整个施工现场机械轰隆、热火朝天。

应家村四面环山,空气、植被良好,种植的瓜果蔬菜口感好、稻米香甜,但因地处山区,地势高、坡度大,生活、交通不便,山上闲置耕地出现抛荒现象。

2023年,应家乡党委政府在开展“党员干部进万家”活动中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召开会议,通过走村入户、多方调研,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充分尊重村民的意愿,虚心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去年底“广信区2023年度统筹整合资金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建)项目”一标段应家段正式启动。

该项目涉及东坞村、应家村、石门村、浮墩村四个村,总投资1100万元。结合产业布局等实际情况,合理配套基础设施,据项目现场管理员介绍,“目前在改造项目是一标段应家段,共计农田123亩,土地平整已结束,高标准农田改造资金104万元,预计4月底完工。”高标准农田建成后,在有效解决土地耕种“分散化”“碎片化”等问题的同时,将进一步改善灌排条件,提升土地肥力,节约用地成本,助推农业增效、群众增收。

良田有保障,粮食才满仓。近年来,应家乡深入推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按照集中连片、提标扩面、水肥一体、整体推进的思路,通过专班推进、群众参与、纪委监督等措施,全力打造“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全力筑牢粮食安全“耕”基,切实把高标准农田变成群众增收的“放心田”。

(陈炜)


培育百名“头雁” 领航乡村振兴

  根据实施“头雁”项目的目标要求,经过层层筛选,逐级审核,将符合条件的经营主体确定为“头雁”项目培育对象,并及时调度各县(市、区)学员报名情况,确保2023年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顺利实施。据了解,今年全市共安排“头雁”项目培育116人,其中稻米产业19人、油料产业22人、果蔬产业17人、茶叶产业18人、中药产业5人、水产产业20人、畜牧产业15人。“头雁”项目将依托中国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江西农业大学3所高校作为培育机构,针对“头雁”学员从事的产业类型和发展需求定制培训内容和方式,采取累计一个月集中授课、一学期线上学习、一系列考察互访、一名导师帮扶指导的“四个一”培育模式,对产业带头人开展定制化、体验式、孵化型培育。

  同时,以实施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为引擎,每年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培育400余人、定向培养基层农技员计划培育40余人、培育高素质农民2800余人、基层农技员培养400余人。通过实施一系列农村人才培育计划,一批现代农业产业领域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农人”正成为乡村振兴的“领头雁”,为建设特色鲜明的现代农业强市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管德泳)

石门:两山排闼送“金”来

  “在全面禁止阔叶林砍伐、非法捕鱼电鱼、开采河砂的同时,积极推行林长制、河长制、鸟长制,还成立了村民理事会,由原来单一的政府管理转变为人人参与的新治理模式。十几名村民组成了护林队、护河队、护鸟队,24小时轮班不间断巡逻,守护这一片绿水青山。”该村村干部介绍,“村里每年都会吸引大量‘鸟’专家、‘鸟’博士和爱鸟人士慕名而来,寻觅蓝冠噪鹛的芳踪。”如今,在石门村,追逐嬉戏的鸟儿和水边泛舟、浣衣的村民构成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图画。

  为提升村民的生活环境,该村通过引进污水治理项目,对生活生产污水进行了统一收集、科学处理、达标排放。经过处理的污水能达到国家A级饮用标准。村里的生活垃圾治理全面实现第三方市场化公司服务,按照“户分类、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全域一体化模式处置。制定相关的村规民约,禁止村民乱搭乱建、乱扔垃圾,而且从娃娃抓起,对孩子进行垃圾分类投放教育。同时,打造多功能文化活动室,有序划分为理论宣传室、学雷锋志愿服务站、图书阅览室、亲情连线室、民间传统艺术展示等区域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和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传播新思想、弘扬新风尚,将全村广大干群的热情和干劲转化为助力乡村振兴的强大动力。

  该村还和江西省工程学院“联姻”开展电商帮扶合作。通过培训推广,带动了村里的农特产品热销和民宿产业发展。村民的脑子“活”了,一个小小的竹排都能撑起致富小康梦。“我们村靠着‘月亮湾’,游客很多,特别是油菜花旺季,我每天接待游客几百人,一天收入就有几百上千元。绿水青山真的能变成金山银山呢!”撑竹排的阿姨笑得合不拢嘴。

  (张诗童)

 

发布于:上思县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