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汤念祖问答网
2024-05-14 05:25:37

捐献血液 分享生命——上饶市开展“世界献血者日”活动纪实

  郑华珍 本报记者 黄珠慧子 文/图

  六月的饶城,阳光穿透而来,夏的韵味已经一点点晕染开,绿意蔓延,处处洋溢着希冀与生机。6月14日“世界献血者日”当天,万力时代广场和万达广场人头攒动,我市2023年“世界献血者日”宣传暨无偿献血活动在这两地同时开展。今年“世界献血者日”活动口号是“捐献血液,分享生命”,活动主题是“汇聚青春正能量,无偿献血传爱心”。

  上午9时许,爱心市民从四面八方汇聚到万力时代广场,从填表登记、体检、化验到献血,每个工作台前都依次排起了长长的队伍。上饶市中心血站献血服务科护士朱金玉介绍:“只要你的身体是健康状态都可以参加无偿献血,市民可以进行一系列体检、化验,不能有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等基础疾病,检验合格以后就可以参加无偿献血。无偿献血分为全血的捐献和成分血的捐献,全血的捐献间隔时间是6个月,成分献血的捐献间隔时间是14天。我们每一次捐献血液建议都是200到400毫升。” 

  人群中,两名拿着献血证开心聊天的女生引起了记者注意。据了解,两人是亲姐妹,每年约定好在“世界献血者日”这一天一起献血。“这是我们第5次献血了,这两年都会准时到这里参加活动,我觉得很有意义。”小叶告诉记者,姐妹俩的父母是医生,因此深知血液的重要性,也表示今后会继续坚持献血。一个人的爱与奉献,可以温暖一个家庭;而一群人的爱与奉献,则可以温暖一座城市。正因为有许多像小叶这样的志愿者,他们的无私奉献、爱心付出,才构筑起了保卫生命的长城,让一个个生命再次鲜活、圆满。

  市民卢谋林从2004年7月开始参加无偿献血,至今已经坚持献血79次。“有一次上街,我听到献血车正在广播血液告急,那时候我对献血不了解,就直接走到献血车上面去问询。工作人员说一个医院的病人急需用血,我立即填表登记,经过体检初筛后,成功参加了第一次献血,觉得很自豪。”卢谋林就这样有了第一次献血经历,一坚持就是19年。在这期间,他不仅自己积极参加献血,还把身边的家人、同事、朋友都带到献血队伍中来。一旦血被别人使用了,还会收到血站发来的短信:“您的血液已经被他人所使用,感谢您。”卢谋林坦言,看到这条短信心里很开心。今年2月份,卢谋林就满60周岁了,不能再参加献血了,但他作为一名饱含热情的献血者,对无偿献血事业的热爱融入到了所奉献的每一滴血液里。“虽然以后不能再献血了,但是我会继续把志愿者服务工作做下去,通过这种方式助力我市无偿献血事业的发展,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卢谋林说。

  活动当天,北门街道带湖路社区还组织了11名党员干部集体前往市中心血站捐献成分血——血小板,其中献血量最多的一位社区干部个人累计献血量已达9000毫升。该社区党委书记柴宾坦言:“刚开始的时候,居民不理解无偿献血的意义,所以社区通过‘我是党员,我带头’的口号来进行宣传,组织社区党员踊跃参与,下一步我们将扩大宣传范围和宣传对象,动员社区居民一同参与到无偿献血中来。”

  这一天,献血者匆匆而来,自觉排队填表、体检、化验、接受采血,又匆匆地离去,回到各自的岗位,投入到工作与学习中。当日,全市成功献血569人,采集血量180200毫升。“我们想通过此次活动感谢广大无偿献血者,也想让更多人了解无偿献血。”上饶市中心血站党支部书记、站长何敏说:“无偿献血是临床用血的唯一来源,捐献可以再生的血液挽救不可重来的生命。今年临床用血激增,目前血站的血液库存不会超过五天,所以希望大家在工作之余能够参加无偿献血,支持我们拯救更多的生命。”

激活民间艺术的生命力

  扭、转、跳,一串连贯动作做下来,陕北秧歌代表性传承人魏建明赢得满堂彩。年逾七旬的他,常在闲暇时来到文化馆、广场、小区,为乡亲们义务指导秧歌技巧。只要谈起秧歌、跳起秧歌,魏建明就精神头十足:“希望秧歌能融入大家生活,浸到人们心里。”

  松散的黄土添加蜂蜜、食用油和棉花,在匠人手中便成了泥塑;普通石头经刀琢斧削,化为姿态万千、神情各异的精美石狮;高亢嘹亮的绥米唢呐绕梁不绝,吹奏出陕北人特有的奔放热情……漫步于陕西省绥德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馆,能够感受黄土地上民间艺术的活力,领略生于斯、长于斯的人们热烈而质朴的精神世界。

  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指出:“民间艺术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老祖宗留下来的这些宝贝,对延续历史文脉、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陕北粗犷豪迈、关中深沉敦厚、陕南钟灵毓秀,三秦大地孕育出风格迥异的民间艺术。如何让融进人民血脉之中的民间艺术,继续滋养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这是一道现实课题。

  民间艺术“被看见”才能“被热爱”。近年来,华阴老腔、《唐宫夜宴》国风舞、民间烟火“打铁花”等频频出圈,让优秀传统文化得到更多社会关注。在西安易俗社文化街区,秦腔剧目与说唱、脱口秀等新潮表演同时上演,吸引了众多年轻群体。在大唐芙蓉园演出17年的东仓鼓乐社,2022年开始在短视频平台进行直播,1年多时间有近6000万人观看,全网播放达数亿次。这说明,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找到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连接点,就能让传统的成为时尚的、古老的成为时代的。

  民间艺术“活”起来,关键在传承。民间艺术的传承人是“手艺人”,更是“守艺人”。绥德县为发掘优秀民间艺术传承人,专门开班教学、辅导培养,还组织非遗项目进校园、进社区、进景区、进乡村。正如魏建明所说:“代代接力,民间艺术才能不断焕发光彩。”民间艺术魂在乡土,根子在人。要不断融合新的艺术展现形式,提升民间艺术的吸引力和传播力,进一步夯实其活态传承的基础。

  文化艺术无价,其传承发展有形。以民间艺术为载体,带动文化产业、乡村产业发展,可以为艺术传承创造更好条件。近年来,在绥德县,1200余人从事石雕产业,群众增收致富,实现点石成“金”;在千阳县,1.2万名绣娘借“西秦刺绣”技艺,“绣”出美好生活;在汉中市,细细青藤在村民手中百转千回,成为一件件热销藤编产品……民间艺术小工坊成了致富大产业,让优秀的民间艺术融入群众日常生活,展现出更强的活力。把这些宝贵的文化资源利用好,有助于激扬群众的精气神,更好延续历史文脉。

  东仓鼓乐社主管齐兴峰曾经自问:“古老艺术,会有人喜欢吗?”随着触网的深入,他对此很有信心。坚持守正创新,做好传承发展,民间艺术肯定会有受众。更好激活民间艺术的生命力,让民间艺术之美浸润心田,就能推动这些优秀传统文化焕发新光彩,进一步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

  (原韬雄)

同上一堂大思政课 ——“可爱的中国”全国巡讲走进福建高校

  “方志敏同志,您看到了吗?这盛世已经如您所愿,到处都是活跃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11月4日上午10点40分,在福建技术师范学院,“可爱的中国”全国巡讲上饶市宣讲团成员与在场师生哽咽地一同读完《可爱的中国》节选后,在场听众无不热泪盈眶,台下时而传来抽泣之声,随之便是此起彼伏的掌声。

  11月2日至4日,“可爱的中国”全国巡讲上饶市宣讲团先后到福建江夏学院、福州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福建技术师范学院等高校进行宣讲。

  宣讲团以“为了可爱的中国”为主题,围绕爱国创造践初心、清贫奉献为人民、传承发展谋复兴三个篇章,采取红色故事讲述、情景剧演绎、影像资料播放等声画结合的方式,带领在场师生重温方志敏等英雄烈士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舍生忘死的光辉事迹,激励大家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践行初心使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宣讲团成员为我们介绍了方志敏烈士的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激励我们坚定理想信念,以信仰之光照亮前行的道路。方志敏同志尚且能在风雨飘摇的时代中看到可爱的中国,而身处在最好时代的我们,更应该牢记历史,珍惜当下,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力量!”福建江夏学院海峡财经学院财务管理(1)班林灵敏告诉记者。

  每一场宣讲后,宣讲团成员还与各高校师生进行了交流互动。师生们纷纷表示,这次宣讲不仅是一堂声情并茂、直抵人心的“大思政课”,更是落实新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的生动实践。革命先辈们的理想信念和斗争精神犹如一座座灯塔,为后人接续奋斗照亮前行的路。今后要把学党史、用党史作为终身必修课,常学常新,学以致用、以用促学,发扬革命传统、赓续红色血脉,让永久奋斗成为最鲜明的青春底色,接过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接力棒,跑出一棒又一棒的好成绩。

  此前,“可爱的中国”全国巡讲上饶市宣讲团已赴北京、浙江等地,走进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浙江大学、杭州师范大学等高校开展宣讲。

发布于:上思县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