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王海问答网
2024-05-23 23:19:38

老旧小区化粪池常堵 社区为民解“堵”点

  本报记者 郑欢

  “我们这的居民楼是上世纪70年代建的,因为基础设施陈旧、地势低原因,化粪池经常堵塞,导致污水溢出至路面,气味很难闻。多亏了社区,把我们的‘老大难’问题终于解决了。”家住饶城庆丰路16号居民楼的徐先生感慨道。

  徐先生说,他和母亲在这里居住了很多年,小区地理位置不错,生活便利。不过,近些年来,小区居民有个共同的烦恼,就是小区里的化粪池会经常堵塞,严重的时候,污水一直流到路上,影响大家的出行。除此之外,化粪池堵塞产生的臭味也让大家头痛不已。特别是低楼层的住户,根本就不敢开窗户。前几天,化粪池又开始堵了,居民们只得天天捂着鼻子出入家门。于是,他和其他居民一道,向社区干部和网格员反映了此事。

  采访中,信州区西市街道天津桥社区党委书记杨宝丽告诉记者,到达现场后,看到污水横溢的路面,她决定一定要把这个难题给解决了。随后,她立即征求小区党员、居民代表、楼栋小组长等意见,充分了解居民需求,组织召开“党建+好商量”议事会议。在西市街道的支持下,该事项最终被列入“微小事”清单。“经过专业施工人员查勘发现,由于小区已经建成几十年了,下水道、化粪池都已严重老化,且管网未进行雨污分流,已无法满足当前居民和沿街店铺的使用,所以化粪池经常堵塞。此外,小区所处位置地势较低也是造成堵塞的原因之一。”杨宝丽说,问题症结找到了,施工人员便对路面进行开挖,然后更换下水管道、对管网进行雨污分流改造、扩大化粪池等工作。10月19日,记者来到庆丰路16号居民楼时看到,小区路面干干净净。居民们均表示,改造后,化粪池再也没有出现过堵塞。

陈云在调研督导创文工作时强调 扎实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 让城市更美好群众更幸福

  本报讯 记者陈绍鹏报道:1月3日下午,市委书记陈云深入中心城区部分道路、商贸市场、汽车站、城乡接合部,调研督导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突出工作重点,紧盯薄弱环节,排查短板弱项,精准持续发力,扎实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让城市更美好、群众更幸福。

  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蒋丽华,副市长李茂荣陪同。

  三清山大道与明叔大道、天佑大道与上饶大道、三清山大道和武夷山大道交汇处,过往行人车辆有序通行。陈云实地察看道路交通秩序整治、交通管理优化提升等情况。他要求,要加强道路管理,及时消除交通安全隐患,加强交通秩序整治,着力遏制各类交通违法行为,引导广大市民自觉遵守交通法规,提高市民安全文明出行意识,不断提升城市文明水平。

  汽车站作为一个城市的服务窗口,反映着城市的文明程度和整体形象。陈云来到带湖路汽车站,检查了站前道路、候车厅和发车区环境卫生情况,详细了解汽车站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开展情况。他指出,要提高思想认识,进一步加大创建力度、强化工作措施,全力补短板、强弱项,确保公共秩序经得起“细评”、环境卫生经得起“细看”、基础设施经得起“细查”。

  来到远泉苗木市场、旭日第三菜市场,陈云实地督导检查市场管理、环境卫生整治及公益广告设置等情况,详细了解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进展,现场交办问题、督导整改落实。他强调,要加强精细化管理,规范商户经营行为,推动经营户文明经营、合法经营;要加强综合治理,规范划定停车线,持续加大环境卫生整治力度,加强垃圾清运管护,坚决杜绝私搭乱建、乱停乱放等现象,努力打造“干干净净、整整洁洁、清清爽爽”环境。

  城乡接合部是创建文明城市的重点、难点。陈云来到上饶经开区兴园街道前山村,实地督导察看周边环境、环境卫生和社区管理等工作情况,对发现的每一个问题都叮嘱相关部门给予关注并抓紧整改。他强调,要强化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领广大群众,坚持集中整治和常态化管理相结合,推动城乡接合部环境整体大提升;要注重标本兼治,以创建为抓手,着力补齐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短板,持续开展文明宣传教育,不断巩固和扩大创建成果,着力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生态农场有“钱”景

广丰讯 时下,正是桃红梨白时。走进广丰区少阳乡交溪村的“原味农场”,迎面而来的是数亩或深红、或浅红的桃花。放眼望去,30多亩的农场,沟渠相连,溪水潺潺,一块块田地规划齐整,种满了桃树、梨树、柚子树。树下,鸡鸭鹅等家禽悠然“散步”。“花了近10年心血,现在终于有个小模样。”“70”后的项冬英是农场的负责人,说起农场的发展,就关不住话匣子。

项冬英是交溪村有名的“能人”,曾在广州闯荡20多年,从一个打工妹起步,先后创办了装修公司、酒店等实体,高峰时,企业员工有600余人。2013年,由于身体原因,她和丈夫谢玉狮毅然放弃广州的事业,返乡疗养。

“一开始,我们也没打算经营农场。”项冬英回忆说,刚回来时,周边都是荒芜地。闲不住的她,就把房屋前前后后拾掇拾掇。由于具有丰富的装饰经验,经她修饰后的家庭院落不仅焕然一新,还富有浓郁的田园风味,成为小有名气的“打卡地”。于是,身边的朋友纷纷“怂恿”她不如利用自己的聪明才干,开办家庭农场。

思虑再三,2014年,项冬英和谢玉狮夫妇办起了家庭农场。都说隔行如隔山,项冬英也尝尽了转行的“酸甜苦辣”。“我们交了很多‘学费’。”项冬英自嘲说,因为之前不懂农业,“折腾”了不少事。就拿果苗来说,不仅引进的果苗水土不服,一度还买到了假苗木,耗费许多心血到最后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也哭过、也伤心过,就是没有想过放弃。”尽管创业艰难,但不服输的项冬英咬牙挺下去。不懂技术,就拜老农人为师;为了选优苗木,她天南海北去考察、去比较。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夫妻俩的不懈努力,他们的家庭农场变成了绿树成荫、花果飘香的美丽田园。“我们种植了50多种水果,一年四季有花赏,有果卖,而且是纯生态。”看着农场翻天覆地的变化,项冬英颇为自豪。她介绍说,农场的优质果品吸引了大量游客,连周边的农户也纷纷前来取经。而她夫妻俩不仅提供种苗,还无偿分享自己的种植经验和技术。

一人富不算富,全村富才算富。把农场经营得有模有样后,项冬英开始思考如何利用农场带动群众增收。“把游客引来,大伙的土特产就好销了。”思前想后,项冬英尝试以花为令、以果为号,举办“桃花宴”“杀猪宴”“百果宴”等活动。为了吸引人气,她还自学直播技巧,通过直播向观众展示农场的美丽风光。上周他们举办了一次“桃花宴”,来了400多人,也带动了腊肉、蜂蜜、鸡蛋等土特产的销售。如今,农场年发放村民劳务工资20多万元,年带动周边村民销售农产品数十万元。

(周毅成)


发布于:上思县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