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谭平山问答网
2024-05-23 11:57:49

三月春风暖 争做追“锋”人

 

 

 

 

志愿者为市民修理小家电。

社区干部为居民详细讲解就业政策。

消防宣传员向市民讲解灭火器的使用方法。

春风拂面的三月,也是雷锋精神闪耀的三月。

连日来,我市各地纷纷推出形式多样的志愿活动,大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实际行动传承雷锋精神。

市志愿者协会在市中心城区五三大道组织开展“传承雷锋精神 清洗雷锋雕像 唱响雷锋歌曲”志愿服务。活动中,志愿者与市二中部分学生一起,对雷锋雕像进行仔细清洗,并将雷锋雕像周边的杂草去除。不一会儿,整个雷锋雕像焕然一新,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

全市“学雷锋•文明实践我行动”主题活动在市中心广场启动。启动仪式上,诗朗诵《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信州道情《节约新风》、戏歌《好人你好》等多个精彩节目轮番上演,在欢乐的氛围中营造了“人人学雷锋,人人做雷锋”的浓厚氛围。活动现场,还设置了健康义诊、法律咨询、科技宣传、消防安全宣传、爱心理发等区域,深受市民欢迎。

近日,志愿者们又来到马家弄、白鸥园等社区,为居民提供理发、维修家电、量血压、清扫楼道等便民服务。“您的血压一切正常,不用担心。”志愿者为市民量血压、测血糖,忙得不亦乐乎,并针对不同年龄段和人群的需求,给予了科学的建议。义剪组的志愿者挥舞着剪刀,动作娴熟,一丝不苟地为居民理发。刚理完发的陈大爷笑呵呵地夸赞为他理发的志愿者:“这个年轻人的手艺真不错!瞧这发型,干净利索,显得我更有精神啦!”

本报记者 吴菁 戴越 文/图

闽浙赣苏区人民首创精神浅析

  在闽浙赣苏区的创建并不断发展壮大过程中,以方志敏、邵式平、黄道为代表的赣东北共产党人,尊重、发扬人民首创精神,始终坚持党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的具体实践,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创造伟力,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建了“由弋横而信江,由信江而赣东北,由赣东北而闽浙赣”的革命根据地,它是中国革命新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毛泽东关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革命实践。对于新时代新征程上深入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发扬人民首创精神,就是要站稳人民立场,紧跟人民愿望。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方志敏从吉安秘密回到家乡弋阳,在对党当前的斗争方针和策略还不明了的情况下,凭着对革命的坚定信念和政治敏锐,认准返乡的革命方向就是发动农民,举行暴动,开展武装斗争。仅在7天之内,就恢复和建立起20余个党支部,还组织起同样多的群众团体。方志敏等紧紧依靠群众,组建农民革命团,发动农民暴动,创建了以磨盘山为中心的弋横革命根据地。根据地创立后,就立刻遭到国民党反动派的疯狂围剿。群众的房屋烧毁了,饭锅打破了,只剩半口锅,就用三个石头搁起来做饭。方志敏问及群众,生活很艰苦吧,群众都说,不要紧,革命成功了,就有好日子过了。赣东北共产党人就是这样亲密地与群众联系在一起,团结带领人民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成千上万的革命群众抱着斗争到底的决心,参加革命,拥护革命。

  中国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农民问题,而农民问题的实质是土地问题。轰轰烈烈的弋、横暴动失利后,方志敏分析原因,就是土地问题没有迅速解决,没有着手分配土地。因此在创建赣东北苏区的过程中,方志敏就从解决农民最关心的土地问题入手,提出了“平债均分土地”的革命纲领,制定了《土地分配法》《临时土地分配法》等一系列相关法规,明确规定“凡是不反对苏维埃政权者均有分得土地之权”,这样既维护了工农兵群众的利益,地主富农也因为有出路而不反对革命。经过土地革命,苏区基本消灭了封建势力的剥削和压迫,广大农民在经济上获得解放,提高了生产积极性,也促进了苏区的巩固和发展。

  正是因为方志敏等苏区领导人相信人民,尊重人民,尽管在与省委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失去联系,在没有现成理论和现成模式的条件下,仍然能够创造性地领导赣东北人民开展武装斗争,进行土地革命,建立苏维埃政权。1930年1月5日,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就把“方志敏式”做法与“朱德毛泽东式”相提并论,予以充分肯定。他称赞道:“朱德毛泽东式、方志敏式之有根据地的,有计划地建设政权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是经由乡赤卫队、区赤卫大队、县赤卫总队、地方红军直至正规红军这样一套办法的,政权发展是波浪式向前扩大的,等等的政策,无疑义地是正确的。”

  二、发扬人民首创精神,就是要尊重人民创造,汲取人民智慧。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处处体现出我们党与人民群众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血肉联系。中国共产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中国共产党干革命、搞建设、谋发展,都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

  方志敏在《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一文中指出:“苏维埃政府,是工农群众自己的政府,非常亲近群众,倾听群众的意见,忠实地为群众谋利益。它能不用一点威力和强迫,领导群众向敌人斗争,作各种建设事业。”而在人民革命战争中发挥重大作用,产生重大影响的“地雷战”就首创于方志敏领导的闽浙赣苏区。

  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方志敏领导苏区的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从实际出发,在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一系列灵活多样的斗争策略。在苏区的军事建设上,方志敏充分发挥苏区群众创造精神,带领苏区群众创造了“地雷战”。它是由古老的挨丝炮发展而来,最早闽浙赣山区人民用它来对付深山里的猛兽,后来苏区的农民武装把挨丝炮改造成挨丝雷,埋在敌人进犯的路上,大大地杀伤了来犯之敌,粉碎了敌人的进攻。在苏区党和政府的领导下,苏区上下掀起一个“男女老少齐动手、乡乡村村造地雷”的群众性活动。当时苏区的赤卫队、少先队成员普遍能掌握使用地雷的技术。据统计,苏区群众在1932年一年内,仅用地雷就毙敌3000多人,在第五次反“围剿”斗争中,苏区群众靠地雷杀敌,每天打死打伤两、三百人。  

  1933年5月,中央苏区刊登文章介绍闽浙赣苏区“地雷战”的经验,并号召全国各苏区学习“地雷战”这个作战新模式。在抗日战争时期,首创于闽浙赣苏区的“地雷战”在各抗日根据地得到广泛普及。

  人民群众中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无限的创造力,正是因为如此,方志敏等苏区领导人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和苏区群众团结成一个坚强的战斗集体,闽浙赣苏区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建设都取得了辉煌业绩。1934年1月被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授予“苏维埃模范省”称号,成为当时全国六大苏区唯一获此殊荣的苏区。

  三、发扬人民首创精神,就是要维护人民利益,增进民生福祉。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闽浙赣苏维埃政府本着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国民党反动派频繁“围剿”的恶劣环境下,“苏维埃政府时时刻刻都在想着如何去改善群众生活,使群众生活日渐向上。” 

  群众生活无小事。苏维埃政府倾听民声、尊重民意、顺应民心,在经济极其困难的情况下,下大力气解决群众急、难、险、盼的问题。如农民购买农具、耕牛或做生意缺少资金,食盐以及各种日用品缺乏的问题,还有婚姻、孩子上学、开办俱乐部、清洁卫生问题,从白区涌入的数以万计的避匪群众的安置、老弱病残救济问题,免费为群众看病,甚至交通方面的桥船路问题,苏维埃政府都列入了议程,千方百计妥善解决,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对于文化、教育、卫生等,方志敏同样非常重视。苏区广泛普及了文化教育,开展识字运动、编排新剧工作、设立劳动小学、开办工农补习学校、开展运动会等等,工厂、机关、学校、部队还成立俱乐部,设有阅览室、弈棋室、宣传队、歌咏队以及专业的工农剧团。

  为了打破敌人的经济封锁,闽浙赣苏维埃政府从苏区的实际情况出发,把农业生产放在首位,把军需工业放在重位,在没有经验、没有政策支持的情况下,创造性地开展经济建设,创办了赣东北贫民银行,大力发展公营商业,发展消费合作社和贮粮合作社。尤为突出的是开始了赤区、白区间的对外贸易,这在全国各大苏区中是实行较早的。

  闽浙赣苏区的群众过上了从来没有过的好生活,心情快乐、歌声不断。方志敏说:“苏维埃政府是工农的政府,他具有新兴阶级极大的创造力量。它能从各种困难中,想出许多有效的新方法来解决困难。如解决被敌人严密封锁的经济问题,解决经过八九年战争的财政问题,还有解决其他许多重大问题,都不是照抄前例的,而是用前所未有特创的新方法去解决的,表现出苏维埃惊人的创造力量!”这些举措,进一步增进了党同人民群众的感情,拉近了同人民群众的距离,增强了同人民群众一块过、一块苦、一块干的自觉性,树立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毛泽东同志对此高度评价:“赣东北的同志也有很好的创造,他们是革命战争的良好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又是群众生活的良好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前进道路上,无论是风高浪急还是惊涛骇浪,人民永远是我们最坚实的依托、最强大的底气。今天,在新的“赶考”路上,面对层出不穷的风险和挑战,我们要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我们的党就能克服任何困难,我们的事业就能一往无前,就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作者供职于江西方志敏干部学院)

玉山锚定“产业高地” 发展新质生产力

       突出聚链招商。坚决把工业摆在优先发展的重要位置,深入落实“1269”行动计划,推动实施玉山产业链“6310”行动计划,全方位对接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打响“玉洁冰清”营商环境品牌,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着力在产业链招商上再聚焦,重点抓好机械制造“强链”、有色金属精深加工“延链”、光伏新能源“补链”、纺织新材料“建链”,着眼拉长板、补短板、锻新板、固底板,做到建链建出新赛道、强链强出竞争力、延链延出高价值、补链补出强动能,推动更多优强项目落户玉山,加快构建体现玉山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突出招优引强。全力以赴招优引强,紧盯长三角等重点地区,瞄准世界500强、中国500强、行业龙头企业以及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全力招引创新能力强、投资规模大、产业层次高、带动潜力足的大项目,推动一批科技含量高、成长性强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落户玉山,以此改善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同时鼓励企业实施技术改造投资和扩大再投资,着力为推动玉山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力争全年引进亿元以上工业项目30个以上、优强项目6个以上。

       突出招才引智。加强玉山在重点区域博士服务中心、高层次人才联谊会、招才引智工作站建设,完善“周末工程师”“周末医生”等柔性引才机制,织密“乡情联络网”,健全联络体制机制,深化实施“玉才回归计划”。以亲情引才、感情留才,推动更多电商人才、科研人才、管理人才把更多优质项目、高端技术、先进理念、创新成果带回玉山,切实以项目回归引领智力回归。同时,注重加强本土人才的培养,支持企业与“名校名院名所”共建新型产业研究院、实习实训基地等,加大对各行业、各领域人才资源的挖掘力度,培育更多玉山籍的“名师名医名匠”,用好现有人才,把玉山人才优势转化为加快发展的新质生产力优势。(张和清)

发布于:上思县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