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汤绍箕问答网
2024-05-25 21:25:03

乡土文化助力乡村振兴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振兴离不开文化的繁荣兴盛。党的二十大报告发出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号召,为文化产业在振兴乡村中发挥重要作用提供了广阔空间和良好机遇。

  2022年4月,多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意见》,提出到2025年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有效机制基本建立,优秀传统乡土文化得到有效激活,乡村文化业态丰富发展的目标。一幅绚丽壮美的乡村文化产业蓝图已经绘就,等待着我们去实现。

  文化产业是智力密集、创意密集、人才密集的朝阳产业,但在乡村发展文化产业必须立足于乡村的特点和实际,才能使文化产业真正在乡村扎根。和任何产业一样,在乡村发展文化产业需要实现资源、人才和市场的有机结合。因此,首要的便是准确认识本土本乡的文化资源禀赋,挖掘其独特性和唯一性,凸显其稀缺性。在全国各地普遍掀起乡村文化产业发展热潮时,这是需要格外重视的一个问题。

  文化因独特而充满魅力。近年来,不少地方在挖掘乡土文化资源、实现产业化转化的过程中大胆探索、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取得了丰硕成果。河南安阳林州石板岩镇位于太行山深处,拥有不少传统村落。当地挖掘村落文化内涵,发展写生产业,吸引美术院校和机构在此设立写生基地。大量人群前来古村落写生,为传统村落的发展增添活力。山西长治武乡县五村打造“农耕文化体验基地”,举办“五村播种节”,吸引全国各地数百位摄影家来此创作采风,带动当地发展旅游、餐饮,成为远近闻名的文化村、富裕村。江西黎川县发展油画产业,使这个大山环绕的革命老区成为年吸引游客10万余人、油画产值超6亿元的文化产业基地……这些成功的案例说明,善于挖掘本土文化资源,凸显其独特性和唯一性,是文化产业在乡村取得成功的重要途径。

  乡村有大美,但只有善于发现美,才能使资源变成产业。传统村落在村民眼中也许平平无奇,但在美术家眼里却代表着传统建筑之美;耕田犁地、祭祀祈福的民间风俗也许当地人早已习以为常,但在摄影家的眼中却是创作的大好素材。所以,如果能站在消费者的角度看待乡土文化资源,充分认识哪些资源是本地独有的、哪些特点是最具地域特色的,就能为发展乡村文化产业打开思路。

  强调乡土文化资源的独特性,也是避免千人一面、模仿雷同的一个有效途径。我国地域辽阔,南北不同、东西各异,辽阔乡村孕育着充满特色风情的文化资源,五色斑斓、丰富多彩的民俗、建筑、饮食、手工艺品、非遗技艺等,凸显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在乡村振兴的事业里,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和挖掘本土文化资源,凸显其独特性和稀缺性,使文化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助力,共同绘就新时代更加绚丽美好的乡村画卷。(张 贺)

绕二镇创新基层治理方式倡导文明新风

  同在婚礼现场的花林村党支部书记曾瑞炎介绍:“对能够主动放弃彩礼的新人,我们会邀请镇党委书记或挂点领导为其担任证婚人,并送上特制的婚书。这是绕二镇推进移风易俗工作的一个创新举措,目的就是积极引导和宣扬‘零彩礼’结婚的良好风尚。”

  抵制高价彩礼靠的不仅仅是宣传,更多的是从道德层面先约束、后引导、再成风。去年以来,绕二镇坚持把移风易俗工作作为推动基层社会治理的重中之重,通过建立村规民约,成立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和禁毒禁赌会等“一约四会”载体,定期开展“道德榜样评选”等活动,在抵制高价彩礼、促进厚养薄葬、破除封建迷信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衷心感谢红白理事会在我父亲丧事期间对我们家的支持和帮助。”这是绕二村村民朱云云的心里话。朱云云是家里独女,外嫁广州多年。今年其独居在家的父亲过世,按照以往的习俗,需要连办3天流水席。在得知其情况后,红白理事会副会长陈玉梅主动上门对接服务,告知其按新的村规民约,老人过世,应简办雅办,一应工作全可委托理事会操持。朱云云算了一笔账,在理事会的操持下,原来一场丧事需要花费近10万元,现在仅需2万元。

  陈玉梅说:“村规民约的出台,让很多婚丧嫁娶、乔迁升学等繁文缛节被逐渐淘汰,程序简化了,但人情味不减,进门送祝福,不包份子钱,不吃流水席已悄然成为一种文明新风尚。”

  “绕二镇将以党建为引领,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形式,探索切实可行的方式和方法,推进基层文明建设,力求在基层党建、移风易俗等方面取得实效。”绕二镇党委书记周文华如是说。

  据了解,截至目前,绕二镇成功引导5对新人零彩礼结婚、丧事婚事简办14起,评选道德先锋模范13个,解决赡养父母、封建迷信等问题12个。(王才文 王俊)

陈营打造基层社会治理“嫂当家”品牌

万年讯 为充分发挥妇女“半边天”作用,万年县陈营镇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发挥“嫂当家”作用,打造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的新模式,受到社会多方好评,形成了社会治理的“妇女防线”。

该镇妇女充当“六员”,即乡村美容员、困难帮扶员、纠纷调解员、法治宣传员、民俗文化员、义务巡逻员,在实际工作中,开展“七进万家”活动,即党的政策进万家、法律服务进万家、群防联治进万家、矛盾化解进万家、困难帮扶进万家、文化宣传进万家、产业扶持进万家。

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活动,由村妇女小组长牵头,以“洁美家庭”示范户、“最美家庭”代表、“优秀党员”代表等女性力量组建“巾帼宣讲队”,开展“巾帼之声”宣讲活动,将党的好政策送到了群众的“家门口”“心坎里”;联合县司法局,在村居创建妇女儿童维权法律服务站,以法律援助、法律咨询、法治教育为主要内容,立足基层,贴近妇女,开展关爱妇女儿童,畅通维权渠道;组织由女党员干部、巾帼志愿者为主的力量进入网格,结对联户村组群众,以问题线索摸排、电信反诈宣传为重点,开展“查风险、防事故、保平安”群防联治,建好“民情台账”,确保落地见效;以“党建带妇建”为引领,在村居成立“书记调解室”,建立“领题—破题—解题”闭环工作机制,常态开展矛盾纠纷大起底、大排查、大化解活动,确保各类问题隐患发现在小、预防在先、处置在早,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建立经常性联系交流、常态化走访探视、跟进式解决困难的妇女结对帮扶关爱机制,通过“物质保障+生活服务+精神需求”多元帮扶模式,让关爱和保障托起困难人群“稳稳的幸福”。开展“最美家庭”创建活动,深入开展五好家庭、绿色家庭、书香家庭等家庭创建,推动移风易俗进家庭,培育新时代文明乡风;挖掘村内内生资源和动力,建设“安薪家工厂”,打造“来料+工厂”升级版,由村党组织(村致富带头人)牵头开发乡村旅游、餐饮类产品,组织村内留守妇女、灵活就业女性群体高质量完成各类加工任务。

去年以来,全镇“嫂当家”队伍参与环境卫生整治14余次、文明劝导30余次。开展义务巡逻20余次,宣讲法律知识18余次,调解矛盾纠纷31余件,成功率达90%以上,受到社会多方好评,形成了社会治理的“妇女防线”。

(徐声高)


发布于:上思县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