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罗元发问答网
2024-05-16 21:47:50

“干消防,就是要勇、要拼、要快!” ——“江西消防忠诚卫士”柴元武的消防之路

  日前,上饶经济技术开发区消防救援大队政府专职消防员(履行站长职责)柴元武获评“江西消防忠诚卫士”。从2020年4月入职至今,柴元武先后扑救各类火灾500余起,开展消防宣传1000余人次。他曾荣获个人三等功2次、嘉奖1次,先后获评2021—2022“全省青年岗位能手”、2022年全市消防救援队伍“优秀共青团员”、2023年度江西省“振兴杯”消防行业职业技能竞赛消防装备维护员项目第二名。从一名普通的消防战士成长为业务骨干,他究竟有什么样的过人之处?

  “干消防,就是要勇、要拼、要快!”这是柴元武的口头禅。为了突破自我,他把心思全部花在训练和技能研究上,一次次在烈日下奔跑、一次次重复练习技能动作。数月前,2023年江西省“振兴杯”消防行业职业技能竞赛拉开帷幕,柴元武始终秉持“勇往直前”的意识,锤炼“敢打敢拼”的胆气血性,在消防装备维护员项目中勇夺第二名,成功作为装备维护员岗位选手入选总队备战全国的职业技能大赛集训队。在之后的1个多月备赛期间,他通过反复观看训练视频,复盘训练中存在的不足和短板,一遍又一遍地反复练习,直到练到自己满意为止。为了达到所练项目的精细化,他常常利用休息时间和教练在一起细抠训练技巧,商量着怎么能在比赛现场发挥出最好的水平,动作从精确完成到稳、准、快。临近比赛期间,柴元武几乎每天都训练到半夜,只为将速度提升得再快一点,最终在第二届全国消防行业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得优秀成绩。

  柴元武坦言,练就最硬的本领只为守护辖区百姓。他是这么说的,更是这么做的。2021年7月,上饶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一家汽车修理厂发生轰燃,一场大火席卷了一楼店铺,火舌直奔二楼,热浪滚滚,房主的妻子和女儿被困在二楼隔间,防盗窗阻挡了逃生通道,危在旦夕。作为消防车驾驶员的柴元武,第一时间载着队友们赶到现场,并负责救援力量水源供应任务。时间紧迫,柴元武数次往返火场和水源地,将24吨水源源不断地送入灭火现场。见火场上浓烟弥漫,指挥员下达排烟指令,柴元武立即从消防车上搬下80斤重的排烟机,扛在肩上冲了过去,对准楼道口迅速架设排烟机进行排烟。当天,柴元武和队友们成功将7名被困人员全部救出。一场灭火救援下来,虽疲惫不堪,但他却说:“虽然大家分工不同,但大家都在争分夺秒,看到被困人员全被救出,这点累不算什么。”   

  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每一次着装出发,都是生与死的考验;每一次警笛骤响,都是血与火的逆行。从事消防工作3年来,柴元武用坚定的意志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橙色生命防线,用忠诚卫士的形象展示了新时期优秀专职消防员的风采。 

“千年瓷都”焕新出圈——“百家媒体看瓷都”采风活动掠影

陶阳里历史文化旅游区

陶溪川文创街区市集

陶博城国际陶瓷交易中心

瓷器演奏《春江花月夜》

邓希平介绍陶瓷作品

古窑民俗博览区

御窑博物馆

三面青山一面水,一城瓷器半城窑。清明假期,景德镇成为炙手可热的旅游目的地,旅游热度跃升至全国第三。春潮涌动,人流不息,越来越多的目光在这里汇聚,更多人重新认识了景德镇。

4月15日至16日,由江西省报业协会、景德镇市委宣传部联合主办的2024“媒景共融 如瓷美好”合作交流暨“百家媒体看瓷都”采风活动在景德镇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100余名媒体记者深入景德镇各个“瓷场”,共同领略“千年瓷都”的陶瓷历史与文化魅力。

本报记者 王晓昕 钟芷涵

古韵新生

千年窑火生生不息

杨柳枝头莺初啼,江南烟雨又一春。来到陶阳里历史文化街区,徜徉在青山绿水间,一座座古柴窑穿越历史静静伫立,向游客述说着瓷都的故事。

走进南麓遗址,徐家窑、非遗传承里弄、明清窑作营造技艺长廊,一处处文化坐标熠熠生辉。“会唱歌的碗”与令人惊奇的“音乐砖块”,在来御窑厂的游人心底久久回荡。

漫步在景德镇古窑景区内,白墙黛瓦之下,楼台馆阁之间,一阵悠扬的乐器声响起,划破雨幕,穿过湖面,直入游客内心深处。舞台上,数位身着青花旗袍的妙龄女子,正在用各种瓷器制作的乐器演奏《春江花月夜》,长笛中飘出清脆悦耳的旋律丝丝入耳。“陶瓷不再是静态的展示,而化作了流动的音符,仿佛从千年前,活过来了一样。”游客们对此赞不绝口,真正感受到了景德镇瓷器“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特点。

另一边,古窑制瓷手工作坊内,多位非遗传承人用传统工艺展示着手工制瓷的全过程。从小件作坊、四大名瓷作坊,再到大件作坊、仿古作坊,不同器型,不同技艺,都生动地展示在游客面前。揉泥、拉坯、印坯、利坯、画坯……老工匠坐在台前,手中的工具轻轻舞动,泥土在他的指尖流动,成了等待绽放的“生命”。

正在陶瓷上绘制文字图案的手艺人陈丽萍向记者热情介绍:“景区内不仅有老艺人手把手带徒弟、传技艺,还有游客亲自体验绘画施釉,定制个性化陶瓷,欢迎大家都去体验一下。”古窑以生产性保护的方式,成为了一座“活”的陶瓷文化博物馆。景区的现场演示活动,让一批老匠人走出家门,手工制瓷技艺在这里实现了活态展现和传承。

听瓷、绘瓷、赏瓷、品瓷……瓷都千年窑火,在这里,越烧越旺。

传承创新

陶瓷文化熠熠生辉

2000多年的冶陶史,1000多年的官窑史,600多年的御窑史……景德镇因瓷而生,因瓷而兴。

坐落于昌南新区的名坊园被誉为“浓缩版景德镇”,也是“千馆之城”旅游目的地。园内聚集了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和手工制瓷技艺传承人,发展了多种陶瓷业态,如新中式陶瓷、国瓷、珐琅彩等,成为中国制瓷技艺的“大观园”。游客在国瓷馆,看到一套套精美的国礼瓷国宴瓷,无不啧啧赞叹。

走进邓希平陶瓷艺术馆,仿佛进入了一个多彩的陶瓷世界。在灯光下,她创作的颜色釉作品仿若流霞,如梦似幻,折射出绚丽的光彩,令人爱不释手。据了解,邓希平是景德镇颜色釉领域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在2012年被命名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景德镇传统颜色釉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她介绍,“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经过无数次的实验,我们恢复了很多失传的工艺,也创造出许多新釉料品种。”如今已80高龄的她,仍旧走在颜色釉的传承和创新的道路上。

“名坊园内,集产业、研发于一体的国美、广美、川美等八大美院在这里百花齐放。”随着导游一路上的介绍,目之所及,名人、名家、名作坊比比皆是。陶瓷文化旅游、创意展示、休闲观光、研学培训,名坊园通过这样的方式,成为了传承陶瓷文化、兴盛陶瓷产业、繁荣陶瓷工业旅游的新亮点。

在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丰富的陶瓷馆藏让大家目不暇接。越过各色陶瓷展览拾级而上,新晋网红“无语佛”吸引了无数年轻人的目光,正在排队等待与其合照的游客说:“在网上做了攻略,特意来拍‘无语佛’的,但没想到博物馆如此丰富,还发现了一些让人心动的文创产品,很惊喜!”

共融共生

文旅产业欣欣向荣

景德镇的魅力,不只是颜值,更是由内而外的气质。“那些造型各异、富有创意的陶瓷,那些随处可见的瓷文化和IP打卡地,以及那些有着精细手艺的工匠们都让我眼前一亮,心生赞叹。”北方游客小冯在景德镇待了3天,觉察到这座城市的新颖和深刻。她说,有机会很愿意和朋友再来。

以“瓷”为媒,立足自身优势,近年来,景德镇各景区在资源整合与融合上着力,打造出一个个主题鲜明的旅游产品,实现了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

陶溪川就是景德镇文旅融合的代表之一。这个以原国营宇宙瓷厂工业旧址为核心启动区打造的文创街区,已经逐步成为千年瓷都的文化地标。来过的人都会感受到,陶溪川这座没有围墙的文创街区,活脱脱就是一个充满开放性与创造性的艺术空间。它将古老与年轻融为一体,成为艺术的集聚地、梦想的孵化园、生活的大舞台,为这座城市增添了无限活力。置身其中,仿佛在现代与历史之间徘徊:红砖头、老烟囱述说着昔日的生产盛景,璀璨的灯光、明亮的玻璃幕墙则彰显了当代的锦绣华章;景德镇陶瓷工业遗产博物馆内静静诉说着城市“老故事”,与之相隔的梦谣广场街头,年轻男女却唱起歌谣,活力四射……“这里充满情趣和艺术气息的夜间生活让人心驰神往。”江西日报社记者李政昊感慨道。

在浮梁县的高岭·中国村,走进古色古香的大唐茶市唐风演艺小镇,一场沉浸式茶文化古风演出正在上演,近距离观看演出,还能与演员双向互动,让人感受到浮梁人杰地灵的风情特色和源远流长的茶文化历史。“第一次看这样的话剧表演,真精彩,处处有看点,篇篇有新意!”观看完《茶圣秘境》沉浸式话剧的游客感叹道,这是一段难忘的回忆。

美器全球来,陶博世界走。作为高质量推进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建设先行先试的重点项目,陶博城是景德镇市近年来“以瓷会友”的一个缩影。在陶博城交易中心,琳琅满目的陶器应有尽有。不同楼层对应不同陶瓷功能分区,所有人都可以根据自身爱好和需求轻松“逛瓷”。黑龙江日报社文旅体部副主任李淅说,来到这里被震撼到了,爱上了景德镇!如今活力满满的“千年瓷都”,正焕发出新时代璀璨的光彩。

童家村创新乡村治理新模式

本报讯 记者龚俊慧报道:“老管,能不能找人来看下,公共水渠塌方造成大量沙石堵住了水流,水田灌溉受到影响。”横峰县龙门畈乡童家村种粮大户陈旺兴拨打了“老管热线”,希望村里能帮忙协助清渠通水。童家村第一书记管仲贵接到电话后,立即带着村“两委”干部赶到现场查看,并组织人员进行处理。

童家村积极创新乡村治理模式,着眼畅通民生诉求渠道开通“老管热线”,全面倾听民情民意,疏导民声民怨,解决民忧民难。据悉,“老管热线”以第一书记为纽带,联合工作队员、乡村网格干部、联村法官、“五老”人员、乡贤等资源,开展政策咨询、求助帮办、纠纷调解、民情收集等服务事项,建立15分钟服务圈,将收集到的信息按咨询类、求助类、纠纷类建立台账,按照工作职责和办事流程实行闭环处置和消号管理,做到矛盾纠纷不出村、风险隐患不外溢、群众关切有回应。

与此同时,当地还利用古樟树群落资源丰富的天然优势,因地制宜探索“香樟树下说家事”治理模式。乡村干部利用农闲、中午和傍晚时间,与党员群众一起围坐在香樟树下,议矛盾纠纷、评邻里口角、话村庄发展、提意见建议,构建起更加顺畅有效的沟通互动平台,以润物无声的方式解决群众纠纷,防止矛盾激化,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升级。

据悉,通过开通“老管热线”工作室,开展“香樟树下说家事”等活动,共收集处理求助类咨询类问题400多个,成功调解48件矛盾纠纷,解决历史遗留的陈年旧事30多件,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满足感、安全感、荣誉感显著提升。

发布于:上思县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