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孙念祖问答网
2024-05-27 17:10:23

文明蔚然成风 生活向美而行 ——广信区扎实推进移风易俗工作

  全区有9人当选“中国好人”;在今年8月发布的江西省移风易俗“五个100”先进典型中,广信有5个先进典型上榜;成立了232个红白理事会、累计印发10万余份移风易俗倡议书 ……

  广信区全面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常态化长效化,落实“区级抓统筹推进、乡级履行主体责任、村级抓落实”三级组织体系,出实招、用实策,让良好家风、文明乡风和淳朴民风得到持续涵养,文明“蔚然成风”。

  “五老”“理”出新风尚

  “以前,不管谁家孩子上学、参军,邻居们大都会置办酒席。”广信区旭日街道饶信社区居民彭联朝始终不提倡大操大办,在他的坚持下,家里无论是孩子升学,还是家人过生日,都没有置办任何宴席。

  为破除陈规陋习,近年来,饶信社区建立完善了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等群众组织,由群众推举德高望重、热心服务、公平公正、崇尚节俭的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老乡贤、老模范组成。作为移风易俗坚定的倡导者和践行者,彭联朝被推举为红白理事会理事长,制定红白理事会章程,细化红白事的办理流程、标准要求,更新村规民约……

  据悉,为深入推进移风易俗乡风文明建设工作,广信区以行政村、人口聚居多的自然村为单位,成立了232个红白理事会,实现红白理事会、村规民约两个全覆盖。按照“因村施策”原则,指导各村注重发挥德高望重的“五老”人员作用,因地制宜修订村规民约,对整治“铺张浪费、大操大办、打牌赌博、封建迷信”等陋习作出最接地气的规定。

  积分“激”出村庄美

  “去年我们家获评‘清洁家庭’,今年成了‘清洁家庭示范户’,还获得了10个积分。”在广信区枫岭头镇坑口村村民严厚来的家门左侧,整齐挂着两张绿色的“奖牌”,来来往往的村民们一眼就能看到,这让严厚来很骄傲。

  在坑口村,村民主动参与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清洁家园争先创优、志愿服务等,都能获得积分,每半年开展一次红黑榜评比。这些积分可以用来兑换米、油、盐等生活物品。

  此前,为了养家禽,严厚来在家门前搭建了一个帐篷。村里实施文明积分制后,他不仅拆除了帐篷,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还注重做好“门前三包”。  “‘移风易俗文明积分’的实行,让摸不着的文明,变成了看得见、用得上的物品,很大程度提高了村民参与各类移风易俗活动的积极性。”坑口村党支部书记鄢饶说。

  评选“评”出好民风

  位于灵山脚下的清水乡双溪村,方圆几里的村民们都知道有一个名叫张晓红的“好媳妇”。婆婆重病30多年,中风偏瘫10多年,5000多个日夜,张晓红每天给婆婆擦身、按摩,用轮椅推婆婆外出晒太阳、拉家常,从不懈怠。她的孝心让村民们无比感动,被推选为清水乡孝老爱亲“好媳妇”。

  组织开展“好婆婆”“好媳妇”“道德模范”等评比活动,是清水乡开展移风易俗活动的重要抓手,用身边的先进人物为大家树立行为标杆。“评比之后,我们会召开表彰大会讲述感人事迹、发放奖牌,并在村里的显著位置制作宣传栏,展示他们的先进事迹。”清水乡相关负责人毛晓宇介绍。

  此外,宣传栏里,除了“好婆婆”“好媳妇”等先进事迹,还有村里各家各户的家规家训,以及移风易俗的倡议书等。“好家规、好家风、好家训让村民懂得孝在当下、孝在生前的道理,有助于文明风气的养成。”毛晓宇说。

陈云在婺源县调研时强调 坚持中华民族的审美情趣 打造山水人文交融、 传统现代交汇、乡愁乡韵交织的最美乡村

  市委常委、副市长帕塔尔·胡加买提,市委秘书长孔先锋随同调研。

  陈云先后来到秋口镇王村村石门自然村、段莘乡官坑村,沿村道察看村容村貌,详细了解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产业发展、社会治理等情况,实地查看污水处理、数字智慧管理等设施,并与群众深入交流,勉励干部群众立足村情实际,精准施策,进一步拓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思路,大力培育特色优势产业,把产业发展得更好,把乡村建设得更好,让群众的日子芝麻开花节节高。

  随后,陈云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取婺源县“打造三个样板县、实施六大工程”情况汇报,并就推进乡村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他指出,要从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高度,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借鉴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全方位挖掘乡村经济价值、生态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推动城市公共设施建设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形成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互动的发展格局。

  陈云强调,要持续在提升自然环境上下功夫,始终牢记“优美的自然环境本身就是乡村振兴的优质资源”的重要指示,坚持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加大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区保护力度,改造提升蓝冠噪鹛博物馆,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让上饶乡村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景更美,到处都“干干净净、清清爽爽、整整齐齐”。要持续在强化保护利用上下功夫,深刻理解“把传统村落风貌和现代元素结合起来”的丰富内涵,把天人合一的生态伦理、各具特色的宅院民居、自然朴实的农业景观、耕读传家的乡风家训保护好、利用好,着力建设有老屋、有古树、有石阶、有小溪、有故事、有原住民、有现代生活的活态乡居,全力打造传统与现代交融相宜的乡村典范。要持续在壮大乡村产业上下功夫,牢牢把握“推进农业产业化”的方向路径,念好“土特产”文章,谋划一批生态农业、乡村旅游、田园综合体等多业态融合发展的产业项目,大力发展米酒、民宿、茶产业等特色产业,完善联农带农机制,把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和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紧密结合起来,不断增强乡村发展内生动能。要持续在党建引领治理上下功夫。坚决落实“基层党组织要成为群众致富的领路人”的重要要求,结合主题教育,践行“四下基层”工作方法,开展“转作风、树形象”活动,引导全市党员干部经常性走村入户、常态化走街串巷,在“走村不漏户、户户见干部”中密切党群关系、提升服务水平、树立良好形象。

好家风代代传——记“第二届上饶市文明家庭”陈风华家庭

“这样的儿子儿媳,难得啊!”在万年县陈营镇老屋村,陈风华、占国华夫妻和睦、勤俭持家,把孝顺父母、孝敬长辈作为一件心头大事记在心里,并付诸行动,成为村里有口皆碑的模范家庭。2023年,陈风华家庭被评为“上饶市第二届文明家庭”。

1981年,陈风华7岁时,母亲被确诊脑瘤,手术后一直卧病在床,长达17年。这17年里,父亲陈龙光在外要忙着工作、打理田地,回到家里既要操持家务,又要照顾年幼的陈风华兄妹,更要悉心照顾患病在床的妻子。

父亲陈龙光的行为,得到亲友和邻里的高度赞扬,也深深感染和影响着陈风华夫妻。陈龙光从教师岗位上退休后,不幸患上脑梗,病情逐渐严重,直至完全失去自理能力。陈风华跟妻子说,“父亲是个好人,为了这个家庭,他付出了很多,现在他自己身体不行了,我们一定要把他照顾好!”

父亲失能以后,每天早上,陈风华总是早早起床,为他穿好衣服、喂完早饭后,才出门去工作;中午和晚上,又及时赶回家里,给父亲喂饭、换衣物。妻子占国华每天买菜、烧饭之前,总要问问公公想吃什么,老人咀嚼能力不行,她就细心地把食物捣烂。每当天气突变的时候,占国华都会提前提醒陈风华给父亲多加衣服。当公公有些头痛感冒时,占国华总能第一时间发现,在一旁端水递药,还把公公日常所需的药分次、按量,用小袋子装好,方便取用。工作之余,他们则常常陪伴在父亲身旁,给父亲读报、听音乐、逗他说话,推着他到旁边的公园里走走,让父亲尽情地安享温馨、舒适的晚年。这样的生活一坚持,就是十几年。“只要用心,困难都能克服。”陈风华说。

陈风华夫妻俩的一举一动都被儿子陈立辰看在眼里。陈立辰大学毕业以后在万年县梓埠中心卫生院工作,他表示,要向父母学习,做一个明理诚信、乐于奉献、积极进取的医务工作者,用耐心、用爱心,为患者提供良好的服务。

发布于:上思县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