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张广才问答网
2024-05-27 00:14:16

上饶“粿”味知多少

  本报记者 黄珠慧子 文/图

  麻糍粿、清明粿、饭麸粿、灯盏粿、肉圆粿……这些带有浓郁上饶风味的粿,是伴着信江水长大的人们,最生活的味道。

  油条包麻糍粿是饶城市民早餐的选项之一,一根根金灿灿的油条,配上由糯米和芝麻制成的麻糍粿,再撒上一些白糖和芝麻,形成了一道独特的上饶美食。早上7点,信州区东门路口的大婶手法熟练地将麻糍粿捏成圆形,粘上些白糖和芝麻,包在松脆的油条里面。刚出锅的油条包麻糍粿,外表金黄酥脆,内里软糯香甜。一口咬下去,没有丝毫油腻,满嘴都是糯米和芝麻的香味,让人回味无穷。大婶说:“麻糍是提前备好的,蒸煮好的糯米放入石臼反复手捣,再经过捶打。”事实证明,这样制成的麻糍口感更加软糯柔韧,甚至还透着米香。

  灯盏粿是铅山县特色小吃,因粿胚酷似古代的油灯盏而得名。灯盏果外皮由大米制成,中间的馅混合了白萝卜、黄豆芽、新鲜猪肉、香菇等,大火蒸一刻多钟即熟,具有鲜、香、辣的特点。今年60岁的老杨在饶城开了家铅山小吃店,卖灯盏粿已有20余年,他向记者介绍了灯盏粿的制作方法:“将大米用水浸泡两个小时,放入石磨磨成米浆。如果需要绿色粿胚,可以加点青蓬草一起磨。随后,大锅烧热加油,将磨好的粿浆倒入油锅并不停地翻动,直至米浆变得浓稠结块。然后将已经结块的粿取出放在砧板上,从中取出一小块,手不停地蘸油,并捏成灯盏形状。再根据口味,将准备好的粿馅食材,如五花肉、萝卜丝、香菇、墨鱼等,放入油锅里炒八九分熟后置于盆中备用。最后,把粿馅装入粿胚,蒸熟即可食用。”老杨说得头头是道,他做出来的“灯盏粿”也确实好吃。

  饭麸粿,又叫夏更粿或交夏粿,立夏这天,人人都要来上一碗。然而在美味的传承与演变中,它不光独属于立夏这天的传统美食,也成为了大众日常热衷的美食。饭麸粿是用籼米煮至七八分熟,捣烂后再搓捏成一个个圆溜溜的饭团即成,放入豆芽、香菇、墨鱼、葱花、姜末等佐料烹煮,软和爽口,别具风味,食之回味无穷;清明粿又名艾果、青团,一般在清明前后制作食用,分为甜和咸2种,圆的是甜粿,可以包芝麻糖、豆沙,咸的一般放咸肉、豆干、豆芽或者大头菜等菜馅,造型类似大型的饺子。外皮糯软,馅料十足,咬一口,喷喷香;肉圆粿又叫山粉粿,还有的地方叫“滑肉”。自家制作的肉圆粿主要是用质量好的番薯粉和剁碎的肉拌在一起,另外加芋头、荸荠、香菇、冬笋、墨鱼、虾米、红萝卜等配料,把粉团子捏成圆子放入蒸笼,蒸20分钟即可。口感柔软嫩滑,纯香味美,老少皆宜。

寒潮来袭,如何守护您的关节

  寒冷刺激虽不是关节炎的致病因素,但可以诱发或加重关节炎患者的疼痛。这是因为当关节软组织受到寒冷刺激时,敏感度会增加,疼痛阈值会下降,从而使人的疼痛感加重。另外,当腿部受寒时,膝关节周围的血管收缩,导致血液循环不畅,而肌肉消耗产生的酸性物质不能及时代谢,也会引起疼痛。那么,关节炎患者该如何顺利过冬呢?

  学会正确使用护膝

  护膝的主要作用是保护膝关节,并给其提供稳定的支撑,全包裹式的护膝还具有局部保暖作用。对于膝关节不稳定、关节松弛或易受伤的人群,护膝可以提供额外的支撑,减少膝关节的晃动和受伤的风险。此外,护膝还可以分散身体对膝关节的压力,缓解膝关节的疲劳和疼痛。

  在使用护膝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在使用护膝前,要确保膝关节区域清洁、干燥,皮肤没有创伤或炎症;护膝的类型和尺寸要合适,确保其能够贴合、固定膝关节;穿戴护膝时,要调整好松紧度,既要紧密贴合膝关节,又不可过于紧缚;避免过度依赖护膝,导致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

  关节热敷小心烫伤

  关节热敷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炎症反应,有利于外用药物的渗透。关节热敷主要有两种方式:干热敷:将热水袋、暖手炉等敷于膝关节上,每次20-30分钟,每日1-2次;湿热敷:将毛巾或纱布浸在热水盆中,取出并拧至半干,敷于膝关节上,每5分钟更换一次,每次敷20-30分钟,每日可敷1-3次。热敷后,患者可在膝关节周围大面积揉搓2-5分钟,以促进血液循环。

  需要注意的是,热敷的温度不可过高,暖宝宝也不可直接贴于皮肤表面,以防引起皮肤烫伤;使用含有药物的贴剂或中药汤剂湿敷时,需注意皮肤是否耐受,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皮肤过敏的症状;患有血栓性静脉炎、外周血管疾病,以及皮肤有破损的患者,都不宜热敷。

  如果患者的关节疼痛持续不能缓解,甚至出现关节肿胀、晨僵及变形,就需要及时前往医院就诊,完善相关检查,明确关节肿痛的病因,进行合理的药物及外科治疗。(记者 蒋学华 整理)

卖菜不许开“美颜” 生鲜灯年底将被禁用

  本报记者 郑欢 见习记者 周梦沁

  市场监管总局日前发布了《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该办法自2023年12月1日起生效。《办法》针对群众反映“生鲜灯”误导消费者问题,增加对销售场所照明等设施的设置和使用要求,明确销售生鲜食用农产品,不得使用对食用农产品的真实色泽等感官性状造成明显改变的照明等设施误导消费者对商品的感官认知。

  8月25日上午,记者在信州区八角塘中心农贸市场看到,生鲜类的摊位上都悬挂着带有红色灯罩的“生鲜灯”,灯具内部布满小灯珠,照射出红色的光。在灯光的“美颜”下,摊位上的猪肉显得格外红润鲜嫩。记者拿起一块猪肉在“生鲜灯”和自然光下对比,发现猪肉在自然光下呈淡粉色,而经过“生鲜灯”照射则明显增亮增红,看起来更新鲜。

  “使用这种灯已经十多年了,几乎每个肉摊都在用。”猪肉摊主刘师傅说。

  “这个灯会让人产生错觉,有些看起来很新鲜的肉,拿回家就变了颜色,没有买的时候那么好看。”正在市场买菜的夏女士说。

  记者注意到,市场外一家刚开业不久的“惠诚牛肉”商铺没有使用生鲜灯,“我这店没开多久,一开始几天也用生鲜牛灯,在新闻上看见以后不让用生鲜灯,就换了,省得以后麻烦。” 老板是个年轻人,平常会关注新闻,了解到《办法》的要求,就把灯给换了。

  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食品流通科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市场监管部门将对《办法》开展集中宣传,提醒经营户合法、诚信经营。12月1日后,监管部门将按规定开展相关执法检查,打击违法违规行为。  

发布于:上思县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