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甘铁生问答网
2024-05-24 10:41:52

婺女洲里赏千年绝技 ——打铁花

  本报记者 吴淑兰 文/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这是南宋词人辛弃疾对打铁花情景的生动描述。打铁花是中国最古老的烟花,更是一项美丽与危险并存的千年绝技。当1600℃的铁水泼洒空中,万珠铁屑似“焰火”绽放,仿若天女散花,一如泼金撒银。

  夜幕下,婺女洲里再现这项难得一见的千年绝技——打铁花。几名打铁花匠人手持木板,将刚刚出炉的炽热铁液迅速地击向天空,“铁水腾空一瞬间,顿时化作星满天”。近看如泼金撒银,远看漫天星辰,红光映天,让人叹为观止。他们的表演充满了力量和激情,也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艺术的尊重。手艺人一次次地击打,呈现出一场震撼人心的视觉盛宴,让往来游客沉浸在火树银花的梦幻之中,感受铁花艺术的独特魅力。

  打铁花起源于北宋,鼎盛于明清时期,至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2008年被国务院和文化部公布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铁花原是工匠们的祭祀活动,每当遇到重大庆典,人们会专程请打铁花工匠表演打铁花,后经千年流传,形成一种气势磅礴的独特表演风格。多流传于华北地区民间,当地群众利用“花”与“发”的谐音,取“打花打花,越打越发”之意,希望生意红火、增祥瑞、保平安。

葛仙村“春醒之约” AI油画展上线

AI油画为葛仙村增添了几分春的气息。记者 吴淑兰 摄

本报讯 记者吴淑兰报道:当传统绘画碰上AI,将会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4月1日,葛仙村“春醒之约”AI油画展上线,这是一场没有艺术家的油画艺术展,致力于将艺术绘画文化与当代人工智能技术结合,旨在为广大游客呈现独一无二的视觉盛宴。此次油画艺术展将持续至6月1日。

春日里,葛仙村变成了人间仙境,清澈的溪水流淌在青石板上,樱花、桃花、杜鹃花、海棠花次第绽放,古老的葛仙村沐浴在阳光下,这里的一草一木都仿佛诉说着AI油画的故事,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艺术氛围。

AI笔下的油画创作是自然的,它将葛仙村中的事物与风景以作画的方式记录,追求真实的表达,摒弃多余的矫饰,还原每一次游人与自然最原始也是最初的相遇,云卷云舒,随心自然。

在葛仙村的AI油画世界里,自然不再孤悬隔绝,生命不再讳莫如深。在每一幅AI油画中,我们可以在每一处自然与生命的痕迹中,感受关乎爱与旅行的表达。

红芽芋托起乡村振兴“大产业”

  黄远清2011年退伍后一直在广东务工,2019年从广东返乡与人合伙种起了红芽芋。“返乡从事红芽芋种植,一方面是响应乡党委政府的号召,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在外这么多年,红芽芋一直是我的乡愁,早已扎根在我的心里。”黄远清告诉记者,爷爷和父亲都种植红芽芋,他是名副其实的“芋”三代。为了提高效率,他加大投入陆续购买了多台开沟机、旋耕机等设备,现在种植的80余亩红芽芋基本实现了半机械化,他也成为紫溪乡新一代种植红芽芋的佼佼者。

  “今年红芽芋市场行情依然不错,主要销往上海、浙江、苏州等地,预计销售额将达到40余万元。我们还把直播间开在了芋田里,面向全国市场,销路不用愁。”小小的红芽芋,让黄远清推开了创业致富的大门。近年来,他的芋田每年用工逾1000人次,让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带动村民增收致富。63岁的李忠火在黄远清的红芽芋基地从事种植、日常管护等工作,年可增收2万余元。“以前我自己也种了芋头,但销路不好,现在在基地做事,不仅有固定收入,还无后顾之忧。”

  近年来,作为“红芽芋之乡”的紫溪乡一直致力于发展壮大红芽芋产业,在“小芋头大产业”的乡村振兴战略之下,以党建为引领,号召更多的乡土人才加入到推动红芽芋产业振兴的行列中来。如今,在紫溪乡,像黄远清这样规模的种植户已不下100户。目前全乡红芽芋种植面积有8000余亩,年产量2000余万斤,年销售额达1亿元。

发布于:上思县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