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李四光问答网
2024-05-24 19:06:09

好家风代代传——记“第二届上饶市文明家庭”陈风华家庭

“这样的儿子儿媳,难得啊!”在万年县陈营镇老屋村,陈风华、占国华夫妻和睦、勤俭持家,把孝顺父母、孝敬长辈作为一件心头大事记在心里,并付诸行动,成为村里有口皆碑的模范家庭。2023年,陈风华家庭被评为“上饶市第二届文明家庭”。

1981年,陈风华7岁时,母亲被确诊脑瘤,手术后一直卧病在床,长达17年。这17年里,父亲陈龙光在外要忙着工作、打理田地,回到家里既要操持家务,又要照顾年幼的陈风华兄妹,更要悉心照顾患病在床的妻子。

父亲陈龙光的行为,得到亲友和邻里的高度赞扬,也深深感染和影响着陈风华夫妻。陈龙光从教师岗位上退休后,不幸患上脑梗,病情逐渐严重,直至完全失去自理能力。陈风华跟妻子说,“父亲是个好人,为了这个家庭,他付出了很多,现在他自己身体不行了,我们一定要把他照顾好!”

父亲失能以后,每天早上,陈风华总是早早起床,为他穿好衣服、喂完早饭后,才出门去工作;中午和晚上,又及时赶回家里,给父亲喂饭、换衣物。妻子占国华每天买菜、烧饭之前,总要问问公公想吃什么,老人咀嚼能力不行,她就细心地把食物捣烂。每当天气突变的时候,占国华都会提前提醒陈风华给父亲多加衣服。当公公有些头痛感冒时,占国华总能第一时间发现,在一旁端水递药,还把公公日常所需的药分次、按量,用小袋子装好,方便取用。工作之余,他们则常常陪伴在父亲身旁,给父亲读报、听音乐、逗他说话,推着他到旁边的公园里走走,让父亲尽情地安享温馨、舒适的晚年。这样的生活一坚持,就是十几年。“只要用心,困难都能克服。”陈风华说。

陈风华夫妻俩的一举一动都被儿子陈立辰看在眼里。陈立辰大学毕业以后在万年县梓埠中心卫生院工作,他表示,要向父母学习,做一个明理诚信、乐于奉献、积极进取的医务工作者,用耐心、用爱心,为患者提供良好的服务。

弋阳:节庆文化助农民收入“节节高”

 

  12月8日,第三届弋阳雷竹笋丰收采摘节在弋阳县三县岭镇开幕,在第一批雷竹笋发车仪式上,10余辆满载新鲜雷竹笋的货车分别发往浙江杭州、绍兴以及江苏苏州等地……现场丰富多彩的活动进一步激活弋阳县农旅市场,助力乡村振兴。

  三县岭镇山清水秀,遍地红土壤,种植的农产品别有风味,尤其是雷竹远近闻名。为推广特色农产品、特色美食和原生态的自然风光,“弋阳雷竹笋丰收采摘节”应运而生,推介展销弋阳县的优质雷竹笋,吸引了省内外游客前来打卡、采购农特产品、休闲观光、采摘体验。采摘节活动打开了雷竹笋的销售渠道,也为消费者购买雷竹笋提供了诸多便利。

  在特色农产品展销区,整齐有序地摆满了来自三县岭镇各村的辣椒、红薯、板栗、鸡蛋、肉类等农特产品。竹根印展、雷竹直播卖场、撬雷竹笋大赛等趣味活动,把雷竹笋采摘节好吃好玩的氛围感拉满。雷竹笋煲汤、凉拌雷竹笋、辣炒雷竹笋、雷竹笋炒肉……一道道地道风味的特色菜让人垂涎欲滴,吸引了众人驻足观赏、品尝。

  近年来,弋阳县紧扣建设“五条乡村振兴示范带”和“五个十万亩”工程的特色农业发展思路,大力培育林业产业大户,深耕雷竹产业发展,雷竹种植面积超13万亩,年产量4.7亿斤,年产值30多亿元,带动1.8万余户农户户年均增收4.5万元,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考察时强调,优美的自然环境本身就是乡村振兴的优质资源,要找到实现生态价值转换的有效途径,让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我们将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用互联网思维、节庆文化理念,把弋阳的好产品推销出去。还将配套建设必要的基础设施,如冷藏、冷链设施、生鲜竹笋产品交易市场等,进一步延伸雷竹产业链。同时结合产业发展现状,谋在新处,干在实处,发展竹笋、竹材等产品,发展雷竹旅游业,实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带领周边农户发展雷竹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让农民收入‘节节高’,让乡村振兴的步子迈得更稳。”三县岭镇党委书记龙辉说。

文物里的廉政故事—— 笪继良和“白菜碑”

  在上饶市铅山县永平镇,立着一块“白菜碑”,碑上刻画着一株大白菜,并写有“为民父母,不可不知此味;为吾赤子,不可令有此色”,意思是作为地方父母官,不能只图自己安逸享乐,不知青菜滋味,不问民间疾苦;面对子民百姓,不能让他们缺衣少食,面带菜色。这是笪继良任铅山县令时所立,告诫自己和县衙官员,要以民为本、勤政为民。

  笪继良,江苏省句容县人,初名继盛,字我箴。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至天启元年(1621年),任铅山县令。

  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笪继良到铅山县任县令,平日布衣素食,轻车简从,不事奢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明朝廷借口辽东战事吃紧,三次向人民加派“辽饷”,铅山县当时户籍人口已锐减至不足二万人,竟也被加派二万余两,百姓负担沉重,民不聊生。

  一天,笪继良带着两名公差走出县城,来到城外村庄一户农家。走进农舍后,他看到屋里的人个个骨瘦如柴、脸带菜色,身上已经浮肿。男主人有气无力地告诉笪继良,杂粮和蔬菜吃光了,不得已卖了一双儿女换来的几斗杂粮也吃完了。

  听罢,笪继良立即派人回县城请来郎中给这一家老少看病。笪继良问农户:“眼前抗灾自救应该种些什么作物?”农户说:“种稻子来不及了,年猪月菜,蔬菜下种一个多月,尤其是白菜,就可以吃,再种荞麦,晚秋种杂粮和豆。”又问:“你的一儿一女卖给了谁家?”农户道:“卖给了当地粮户任东家!”

  笪继良立即派公差“请”来粮户任东,从他家拉出粮豆、银两,盖上县衙大印,分发给灾民,并对为富不仁的任东进行惩处。

  事后,笪继良责令各村大粮户借出粮豆若干担,碾成米皮糠和豆粉,分给患浮肿病的农人食用;严禁卖儿鬻女,已卖者迅速寻找儿女回家;引导各家各户大种白菜和晚秋杂粮自救。

  经历此事,笪继良于县衙醒目处立下“白菜碑”,以此自勉。后来,他在“白菜碑”前和里正、地保同吃杂粮粥,同喝白菜汤;又在“白菜碑”前断案,惩罚违背政令和行贿的任粮户,使铅山百姓从灾害中走出。他还兴修水利,奖励农桑,兴办学校。他励精图治,力改弊政,鼓励农耕、抑制豪强,赈济贫民、恢复生产,严厉打击人口买卖,尽力维护贫苦百姓利益,使铅山百姓得以休养生息。数年后,笪继良因政绩卓著、百姓爱戴,被擢升为虔州州牧。他离任时,铅山家家户户焚香燃烛,男女老少洒泪相送。百姓深怀其德,集资兴建“笪公”生祠,将“白菜碑”竖于祠内,并购置田产,以供祀事。

  历经四百年风雨沧桑,“白菜碑”虽然几经搬迁,但一直被当地百姓珍视保存,向世人叙说着笪继良勤政爱民、贤良方正的动人故事和精神品格。“为民父母,不可不知此味;为吾赤子,不可令有此色。”这不仅仅是一句警示告诫之语,更是勤政、廉政的文化“遗产”,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时至今日,“白菜碑”俨然已成为铅山一个特色的廉政文化符号,浓缩和昭示了久远的文化传统与鲜明的时代特色。

  “白菜碑”所蕴含的思想内涵不仅深深影响了古代铅山,更加警示和启迪了现代铅山。近年来,铅山县充分发挥当地廉洁文化资源,整合开发鹅湖书院、永平清园等历史文化资源,加以活化利用,使之成为干部廉政教育的源头活水。“白菜碑”就像一个标杆,指引和激励着他们奋发进取,深入实践;就如一道警符,时刻提醒自己慎权、慎欲、慎微、慎初、慎独;更是一道绿光,闪耀着以人为本、廉政为基的执政理念。对于各级党员干部来说,继承和发展其精神具有重要的意义。(记者 蔡文逸 整理)

发布于:上思县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