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马宏宇问答网
2024-05-23 01:39:13

上饶经开区 光学老产业释放新活力

日前,一则好消息传来:位于上饶经开区的江西省光学镜头镜片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参与制定的首个团体标准获批,从侧面证明了在科创氛围日趋浓厚的上饶经开区,光学产业的实力与日俱增。

此次获批的团体标准为《桌面视远式电子显示设备技术规范》,是由北京耐德佳显示技术有限公司牵头,联合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江西省光学镜头镜片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理工大学、江西德成光电技术有限公司等7家科研院所和企业参与,已于去年年底正式实施。这是我国近视防控领域首个桌面视远式电子显示设备的技术标准,为推动远像近视防控行业健康规范化发展提供了科学的技术参考标准。

从北京理工大学博士毕业的施学良在江西省光学镜头镜片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工作,全程参与了标准制定。施学良告诉记者,从立项到获批,桌面视远式电子显示设备的标准制定历时1年,涉及11项定义和近20项技术参数,不少指标都等于或高于对应的国家标准。在高新技术领域,一个技术标准往往决定一个行业的技术路线。

从过去从事光学镜片冷加工的产业链前端到现在覆盖元器件和光电整机生产的产业维度,上饶经开区光学“老产业”正焕发“新活力”。

走进江西德成光电技术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组立、装调、测试等各条生产线有序运行,穿着全套防尘服的员工正在一个个精密仪器前认真操作。“自去年10月垂直起量以来,短短三个月的时间,销售额已经突破千万元。”公司负责人罗岱指着一个黑色显示器介绍:“这就是我们的核心产品远像光屏,是一款护眼‘黑科技’,通过数字成像和光学自由曲面技术,在30CM的显示器内,可投射出3-5米之外60-100寸的高清虚像。”

记者了解到,目前,江西德成光电技术有限公司作为北京耐德佳显示技术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获得了最新科研成果的支持,所生产的远像光屏产品得到市场的广泛认可,随着未来产线的进一步扩大,能够为更多青少年提供视力防护产品。

“市委五届五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抓科技创新,大力推进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坚持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推动各类创新资源、要素、服务向企业聚集。”上饶经开区光学产业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聚焦光学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促进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要素加速聚集,充分发挥光学检验中心的作用,进一步打破科技链与产业链转化的“堵点”。

据了解,目前,光学检验中心将成为江西省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光学检测分技术委员会秘书处的承担单位,负责组织光学相关标准的制修订工作,未来将进一步推动各项标准的试验验证及制修订工作,并积极助推申报国家级质检中心。

闽浙赣苏区人民首创精神浅析

  在闽浙赣苏区的创建并不断发展壮大过程中,以方志敏、邵式平、黄道为代表的赣东北共产党人,尊重、发扬人民首创精神,始终坚持党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的具体实践,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创造伟力,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建了“由弋横而信江,由信江而赣东北,由赣东北而闽浙赣”的革命根据地,它是中国革命新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毛泽东关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革命实践。对于新时代新征程上深入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发扬人民首创精神,就是要站稳人民立场,紧跟人民愿望。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方志敏从吉安秘密回到家乡弋阳,在对党当前的斗争方针和策略还不明了的情况下,凭着对革命的坚定信念和政治敏锐,认准返乡的革命方向就是发动农民,举行暴动,开展武装斗争。仅在7天之内,就恢复和建立起20余个党支部,还组织起同样多的群众团体。方志敏等紧紧依靠群众,组建农民革命团,发动农民暴动,创建了以磨盘山为中心的弋横革命根据地。根据地创立后,就立刻遭到国民党反动派的疯狂围剿。群众的房屋烧毁了,饭锅打破了,只剩半口锅,就用三个石头搁起来做饭。方志敏问及群众,生活很艰苦吧,群众都说,不要紧,革命成功了,就有好日子过了。赣东北共产党人就是这样亲密地与群众联系在一起,团结带领人民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成千上万的革命群众抱着斗争到底的决心,参加革命,拥护革命。

  中国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农民问题,而农民问题的实质是土地问题。轰轰烈烈的弋、横暴动失利后,方志敏分析原因,就是土地问题没有迅速解决,没有着手分配土地。因此在创建赣东北苏区的过程中,方志敏就从解决农民最关心的土地问题入手,提出了“平债均分土地”的革命纲领,制定了《土地分配法》《临时土地分配法》等一系列相关法规,明确规定“凡是不反对苏维埃政权者均有分得土地之权”,这样既维护了工农兵群众的利益,地主富农也因为有出路而不反对革命。经过土地革命,苏区基本消灭了封建势力的剥削和压迫,广大农民在经济上获得解放,提高了生产积极性,也促进了苏区的巩固和发展。

  正是因为方志敏等苏区领导人相信人民,尊重人民,尽管在与省委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失去联系,在没有现成理论和现成模式的条件下,仍然能够创造性地领导赣东北人民开展武装斗争,进行土地革命,建立苏维埃政权。1930年1月5日,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就把“方志敏式”做法与“朱德毛泽东式”相提并论,予以充分肯定。他称赞道:“朱德毛泽东式、方志敏式之有根据地的,有计划地建设政权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是经由乡赤卫队、区赤卫大队、县赤卫总队、地方红军直至正规红军这样一套办法的,政权发展是波浪式向前扩大的,等等的政策,无疑义地是正确的。”

  二、发扬人民首创精神,就是要尊重人民创造,汲取人民智慧。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处处体现出我们党与人民群众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血肉联系。中国共产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中国共产党干革命、搞建设、谋发展,都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

  方志敏在《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一文中指出:“苏维埃政府,是工农群众自己的政府,非常亲近群众,倾听群众的意见,忠实地为群众谋利益。它能不用一点威力和强迫,领导群众向敌人斗争,作各种建设事业。”而在人民革命战争中发挥重大作用,产生重大影响的“地雷战”就首创于方志敏领导的闽浙赣苏区。

  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方志敏领导苏区的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从实际出发,在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一系列灵活多样的斗争策略。在苏区的军事建设上,方志敏充分发挥苏区群众创造精神,带领苏区群众创造了“地雷战”。它是由古老的挨丝炮发展而来,最早闽浙赣山区人民用它来对付深山里的猛兽,后来苏区的农民武装把挨丝炮改造成挨丝雷,埋在敌人进犯的路上,大大地杀伤了来犯之敌,粉碎了敌人的进攻。在苏区党和政府的领导下,苏区上下掀起一个“男女老少齐动手、乡乡村村造地雷”的群众性活动。当时苏区的赤卫队、少先队成员普遍能掌握使用地雷的技术。据统计,苏区群众在1932年一年内,仅用地雷就毙敌3000多人,在第五次反“围剿”斗争中,苏区群众靠地雷杀敌,每天打死打伤两、三百人。  

  1933年5月,中央苏区刊登文章介绍闽浙赣苏区“地雷战”的经验,并号召全国各苏区学习“地雷战”这个作战新模式。在抗日战争时期,首创于闽浙赣苏区的“地雷战”在各抗日根据地得到广泛普及。

  人民群众中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无限的创造力,正是因为如此,方志敏等苏区领导人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和苏区群众团结成一个坚强的战斗集体,闽浙赣苏区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建设都取得了辉煌业绩。1934年1月被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授予“苏维埃模范省”称号,成为当时全国六大苏区唯一获此殊荣的苏区。

  三、发扬人民首创精神,就是要维护人民利益,增进民生福祉。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闽浙赣苏维埃政府本着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国民党反动派频繁“围剿”的恶劣环境下,“苏维埃政府时时刻刻都在想着如何去改善群众生活,使群众生活日渐向上。” 

  群众生活无小事。苏维埃政府倾听民声、尊重民意、顺应民心,在经济极其困难的情况下,下大力气解决群众急、难、险、盼的问题。如农民购买农具、耕牛或做生意缺少资金,食盐以及各种日用品缺乏的问题,还有婚姻、孩子上学、开办俱乐部、清洁卫生问题,从白区涌入的数以万计的避匪群众的安置、老弱病残救济问题,免费为群众看病,甚至交通方面的桥船路问题,苏维埃政府都列入了议程,千方百计妥善解决,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对于文化、教育、卫生等,方志敏同样非常重视。苏区广泛普及了文化教育,开展识字运动、编排新剧工作、设立劳动小学、开办工农补习学校、开展运动会等等,工厂、机关、学校、部队还成立俱乐部,设有阅览室、弈棋室、宣传队、歌咏队以及专业的工农剧团。

  为了打破敌人的经济封锁,闽浙赣苏维埃政府从苏区的实际情况出发,把农业生产放在首位,把军需工业放在重位,在没有经验、没有政策支持的情况下,创造性地开展经济建设,创办了赣东北贫民银行,大力发展公营商业,发展消费合作社和贮粮合作社。尤为突出的是开始了赤区、白区间的对外贸易,这在全国各大苏区中是实行较早的。

  闽浙赣苏区的群众过上了从来没有过的好生活,心情快乐、歌声不断。方志敏说:“苏维埃政府是工农的政府,他具有新兴阶级极大的创造力量。它能从各种困难中,想出许多有效的新方法来解决困难。如解决被敌人严密封锁的经济问题,解决经过八九年战争的财政问题,还有解决其他许多重大问题,都不是照抄前例的,而是用前所未有特创的新方法去解决的,表现出苏维埃惊人的创造力量!”这些举措,进一步增进了党同人民群众的感情,拉近了同人民群众的距离,增强了同人民群众一块过、一块苦、一块干的自觉性,树立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毛泽东同志对此高度评价:“赣东北的同志也有很好的创造,他们是革命战争的良好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又是群众生活的良好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前进道路上,无论是风高浪急还是惊涛骇浪,人民永远是我们最坚实的依托、最强大的底气。今天,在新的“赶考”路上,面对层出不穷的风险和挑战,我们要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我们的党就能克服任何困难,我们的事业就能一往无前,就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作者供职于江西方志敏干部学院)

办好民生小事 让幸福“无微不至”

  “我是黄茅坞村村民,沿村部广场有些路灯不亮了,我们夜间出行不便,请村里修理一下。”12月6日傍晚,玉山县仙岩镇黄茅坞村村民徐明旺发现村里几个路灯不亮,便通过“民情一点通”二维码,实时上传情况。仙岩镇为民服务中心立即审核派单,网格员接单后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核实情况,组织人员当晚就检修线路、更换灯泡。像这样通过“民情一点通”反映办理的“民生微小事”,今年该镇已办理179件,真正实现了民情在一线收集、民生在一线落实、民心在一线凝聚。

  仙岩镇按照“党员联户、微事快办”的工作模式,开展“民情一点通”党建工作法,搭建“民情一点通”平台,打造了一个收集民意、解决民困、凝聚民心的窗口,线上接百姓群众扫码反映,线下深化“党建引领+”体系建设,最大限度地统筹各类力量和资源,助力“民情一点通”民情反馈落地、民生实事解决、为民工作效率提高。

  在健全联动调解新机制方面,仙岩镇网聚代表、乡贤、社团等多方镇域治理资源力量,建立“和之力”人才动态信息库,将乡贤吸收进调解队伍,打造“乡贤助调员”点将台, 建立乡贤调解室,充分发挥多部门组成的“司法调处团”矛调作用,联合发挥“代表委员”、志愿者等各方力量,切实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积极与邻近浙江乡镇建立边界跨省党建联建共建合作模式,以“四融六联”为框架,搭建跨省党建联建平台,有效建立两边村级党员互学互帮、共建共享的渠道。同时,整合现有资源,建设“心·乡贤”之家, 配套乡贤(人才)馆、乡贤(人才)议事厅等,在全镇推广“家风助平安”建设,用小家风温润社会平安大气候,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激励和指引村民传承优良品格。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围绕农村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环境整治、乡风建设,循序渐进、久久为功,抓好办成一批实事,让群众看到新变化。这为我们做好基层社会治理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仙岩镇党委书记程志平表示,下一步,全镇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市委“大抓基层年”活动要求,组织开展“E呼即办”行动,秉承“群众事无小事”的理念,增强沟通服务群众能力,切实解决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切实提高基层社会治理水平,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用“真实效”,赢得“好口碑”。

发布于:上思县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