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李文信问答网
2024-05-21 20:29:43

蛋糕传真情 爱心暖人心——2023年第二季度“江西好人”冯福英雷松明

  “王伯伯,今天是您的生日,我们来给您过生日!”10月25日,2023年第二季度“江西好人”冯福英、雷松明夫妇提着一盒精美的蛋糕,来到了德兴市新岗山镇敬老院,给王元兴老人过生日。夫妻俩将寿星帽戴在老人头上,待老人许愿后,与其他老人一起开开心心吃蛋糕,笑声瞬间填满了整间屋子。

  冯福英和雷松明在新岗山镇开了一家蛋糕店。2017年,冯福英在给一位年长的顾客送蛋糕时,想到敬老院里的孤寡老人,内心不禁有所触动。在这位顾客的引荐下,她认识了新岗山镇敬老院院长齐有元。之后,冯福英经常送面包、小蛋糕给敬老院老人们享用。冯福英还与丈夫商量每年为敬老院里的每位孤寡老人送蛋糕、过生日。他们将每位老人的生日时间表贴在店内的显眼位置,按照时间表精心制作蛋糕送到敬老院,不论刮风下雨,从未间断。

  “去年的一个大雨天,冯福英冒雨骑着电瓶车来给老人送蛋糕,头发和衣服都被雨淋湿了。”齐有元说,感动之余,他提醒冯福英,遇上大雨天气就别来了。可冯福英告诉齐有元:“雨是大了点,可今天是程伯伯的生日,如果换成明天来,就没什么意义了。”一番话,让齐有元及其他老人为之动容。

  2017年以来,敬老院里有多少位老人,冯福英夫妻每年就到敬老院送多少次蛋糕,平日里,每半个月送一次小点心、小面包。“看到她,就好像看到亲人。”老人们说。

  除了给老人们送蛋糕,冯福英夫妇还热衷于其他公益事业。在新岗山镇新岗山社区商业街,有一个由热心公益、有社会责任感的爱心商家组成,致力于扶贫帮困、传播文明的公益组织——互助会。冯福英夫妇就是互助会的资深会员和活跃志愿者。每当互助会举办公益活动的时候,冯福英夫妇轮流参与到互助会的活动中去,捡拾路边食品袋、饮料瓶、纸屑、烟头、清除杂草、擦拭栏杆……在冯福英夫妇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互助会商家也参与到敬老院献爱心活动中,他们纷纷向敬老院捐款捐物,和冯福英夫妇一道把“爱心蛋糕”越做越大。

“暗箱操作”

  池老师拿着成绩报告单,朝校长办公室走去,同事又问:“池老师,又去找校长?”他情绪激动地说:“是的,太气人了,教书一辈子,连自己的亲人读书问题不能解决,当老师有什么意思?”

  “唉,天气这么热,跑了多次未果,还是算了吧?”有人幸灾乐祸。

  他怒气未消!他一定要想办法让他外甥来自己任教的重点高中读书。

  他已经记不清这样的对话重复了多少次。

  火辣辣的阳光照在脸上,给他一种说不出的烦躁和激动。汗水从脑门流下,进入眼睛。他看不清别人的脸,可清晰地辨别出别人的腔调,他不想改变自己的主意,照样上楼,冲上电梯。

  这所重点高中已有上百年的历史,老师不知在这里挥洒了多少汗水,不知培养了多少优秀学子,不知道优秀学子为国家做出了多少贡献。以前,教育行政部门允许省重点高中招收部分插班生,但今年起政策有变,据说45%中考生要读职业学校,没达到重点高中录取线的学生,一律不得在重点高中就读。个别教工子女低于录取线,也必须前往非重点高中就读。教工的坚持,领导和行政部门反复协商,教工子女才能在父母自己所任教的重点高中借读,但学籍必须建在录取的普通高中。教工们终于松了一口气。

  池老师感觉头疼,在学校教书一辈子,自己的外甥以两分之差被重点高中拒之门外,自己怎么面对亲姐姐。报名快结束了,一旦开学,一切将尘埃落定。

  校园里,那些重点高中忠实粉丝还会时不时地来学校打听报名消息,他们在操场上、在教师办公室……这些学生和家长让安静的校园又热闹起来了,他们总认为政策是死的,人是活的。他们和池老师蹲守在学校,到了校长上班的时间,就跑到领导办公楼,一天几趟,一次不落。

  录取学校反复打电话通知学生报名,否则除名。部分学生的家长扛不住,纷纷去录取学校报名了。池老师隐约感到不安,难道真的没有暗箱操作的现象?只要有一个低于录取线报名,他就要坚决闹下去,不达目的不罢休。

  他在办公室吐槽着,发着火,骂政策,骂领导和那不继续闹下去的“软骨头”。他下课后又来到校长办公室,语气由原来的指责变成商量了:“校长,能不能想个办法,这是我的亲外甥?”校长说真的没办法,说完,拿出一份省教育厅的红头文件给他看。池老师说:“文件是吓唬老实人的,我还不知道。”

  一个电话打进来了,校长要出去。池老师想拦住他,但又没办法,然后骂骂咧咧地走出去。一天,他听同事说,乡下的亲戚低于重点高中录取线,竟然到重点高中报名了,据说不止一个呢。听到这个消息,池老师既兴奋又气愤:领导太过分了,竟然不给自己学校老师面子而给外人机会,对方家长肯定是大人物。

  他软磨硬泡,向同事要了低于录取分数线却已报名的名单,拍下了他们的报名票据。铁证如山!看领导怎么抵赖!他脸上露出了“诡异”的笑容。他缓缓地走上楼,双手背在背后,踱进校长办公室,坐下,紧紧地盯着校长,眼睛里露出一股鄙夷的神色。校长连忙倒杯水,说:“还是为你外甥报名的事?我们真的无能为力,但凡有一点办法,也不会让你多次奔波。”

  池老师“哼”了一声,从口袋里掏出手机缓缓地点开图库,将准考证号码、报名序号、姓名、分数等图片挑出来给领导看,心想:还有什么可说的。领导仔细看看报名票据,确实是他们学校的,报名老师的签名就是证明。怎么回事?难道有人违规?

  “应主任,你过来一下,快点。”应主任匆匆跑向校长办公室。校长把池老师的图片给应主任看,问究竟怎么回事,是谁这么大的胆子,没上分数线的竟然允许报名。应主任仔细看票据上的准考证号码:“哦,我知道了,这位同学是均衡生。政府为了教育均衡,给予偏远农村均衡指标,池老师外甥县城学校的,不在均衡生之列,我们不敢暗箱操作。”

  池老师绷紧的脸终于舒展了。虽然没有报成名,但气也理顺,呼吸也均匀了。

  沉静的校园显得安静空阔。他习惯这种平静的时刻,教育公平是他一向所追求的。他知道自己要耐心地和姐姐解释,劝外甥到录取学校报名。

他为啥被农民尊称为“姚博士”——记2023年第三季度“江西好人”姚华源

  “你有事就打我的电话,我两个小时之内会赶到田里为你服务。”这是姚华源40多年前在婺源县思口镇向当地农民许下的承诺,他一直践行至今。

  1977年4月,18岁的姚华源来到思口镇农综站做基层农技推广工作。在这里,他深入田间地头,将自己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转化为农业实用技术送到村民的手中,并做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定期上门指导。十里八乡的村民在生产中遇到疑难问题,不管是刮风下雨、天气冷热、时间早晚,他都能及时赶到现场进行诊断,提出解决办法,被大家尊称为“姚博士”。

  2018年,姚华源退休了。42年工作期间,他累计培育优良杂交水稻种子200余万斤,高规格良种茶苗3000万株,获得了农业农村部颁发的“全国农技渔业丰收奖三等奖”。

  退休后,姚华源没有选择洗脚上岸享福,而是继续把余热洒在田野里、山坡上,为思口镇农民提供无偿服务。有一次,他正在家里搬运种子,突然接到村民电话说自家稻叶发黄了,他立即放下手头事情,赶去为村民查找原因、解决问题。

  姚华源承包荒地创办了两个基地,种植了680亩的绿茶,近200亩的有机稻和油菜,他承接了中国农科院、中国农大、省农业农村厅等科研院所20多个田间试验项目,吸收了78户村民在基地和茶园安置就业,并设立科技帮扶基地,带动村民致富,每年为村民支付近500万元的劳务工资。

  他从“婺源绿茶”这个千年品牌着手,自费访遍婺源乡野,对婺源茶树种质资源进行了全方位调查,同时拜访中国茶叶科学研究所及安徽、福建、浙江、贵州等十几所茶叶科研机构,向专家取经求学,对“婺源绿茶”的制作工艺、品种特点及茶叶品质等反复进行比较研究和调查,引进、培育改良出了一批适制婺源绿茶的好品种。如今,他的茶树良种繁育示范基地有206个品种,其中包括122个国家级茶树良种,育成良种茶苗数千万株,推广到婺源各个乡镇,被引种推广到全国各地,有力推广了“婺源绿茶”品牌。

发布于:上思县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