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张广才问答网
2024-05-26 20:48:13

她有一副“热心肠”——记2024年第一季度“江西好人”黄海娇

本报记者 蔡霞

这个4月,鄱阳有一位古稀老人获评2024年第一季度“江西好人”,她就是鄱阳镇姚公渡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黄海娇。

从18岁开始担任社区干部至今,黄海娇一直奔波在乡村一线。50多年来,她先后在鄱阳镇第一街道、第三街道、城北社区等担任党支部书记兼街长(主任),所在街道或社区各项工作在全镇名列前茅,几乎每年都受到上级表彰。

2012年,黄海娇在准备退休之际,被任命为姚公渡村党支部书记兼主任。在这里,黄海娇大胆运用城市社区理念建渔村、管渔村。她坚持规划先行建新村,多方筹措资金,争取到数百万元用于本村建设,修缮升级各类基础设施,建起了村便民服务中心,在村口修建了仿古牌楼、文化长廊、渔俗文化展示厅,在村里修建了花坛和中心花园,硬化了全村路巷,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让姚公渡村成为远近闻名的“文明村”。姚公渡村先后被评为省、市、县“文明村镇”,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等。

为村民排忧解难,黄海娇每天都是早出晚归、以村为家。2021年底,黄海娇带领村志愿服务队清理“牛皮癣”时,意外被石头绊倒导致膝盖骨裂,医生要求其在家卧床休养一段时间,但她挂念着村里各项事务,第二天就拄着拐杖来到村委会工作。村里的贫困孩子小惠患有先天性肢体残疾,还伴有其他疾病,治疗费用高昂。黄海娇积极帮助他们享受党的惠民政策,为其家庭办理了低保、医疗救助,还为其父母安排工作,又私人资助小女孩的学习用品、生活物资。

在生活中,黄海娇也有着一副“热心肠”。2020年,鄱阳遭受特大洪水灾害,黄海娇在同学群和家庭群里发起捐赠活动,很快就募捐到了26000余元,并及时采购米、菜、油等生活物资,送到受灾严重的油墩街镇同兴村和桥头村、鄱阳镇道汊村的受灾群众手中。2016年,黄海娇获评“江西省劳动模范”,有10000元的奖金,她分文未留,全都捐给了10个贫困家庭。

坚持为民办实事、解难事,黄海娇先后荣获“江西省劳动模范”、龚全珍式优秀党支部书记、江西省“十佳”法律明白人、江西省优秀妇女干部等荣誉称号。“黄海娇就是‘一面红旗’,插到哪里,都能熠熠生辉。”当地村民如此称赞道。

广信区加快项目建设厚植发展新优势

  该区紧盯国家政策和资金投向,今年谋划区本级重点项目300个,总投资1496.47亿元。积极抢抓国家利好政策“窗口期”和重大项目投资“机遇期”,用好用足中央预算内资金、专项债、政策性银行等金融工具,精心编制项目库,力争更多项目进“笼子”。今年新增已发行政府专项债项目6个、发行债券10.32亿元;争取中央预算内及省基建投资项目15个、资金5649万元。此外,围绕灾后恢复重建和提升防灾减灾能力等8个方向,申报国债项目23个,总投资44.5亿元。

  该区全力打好“四大攻坚行动”和“五大领域”项目大会战,聚焦20个省大中型、7个省重点、63个市重大项目开展集中攻坚“比学晒拼”。实行“红、黄、绿”三色管理,强化挂图作战,聚焦作业“时间、机械、人马、班组”,争分夺秒推动项目早开工、早竣工、早投产、早见效。截至目前,20个省大中型项目完成投资129.68亿元、占年计划124.69%;7个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43亿元、占年计划126.47%;63个市重大项目完成投资275亿元、占年计划119.36%,前三季度全区固定资产增长20.4%、增幅全市第一。

  坚持“一切围绕项目转、一切聚焦项目干”,该区坚持在一线破解难题,推动审批、服务、土地、资金等要素跟着项目走,让每个项目都能快速形成最大“实物量”。全面落实国家、省、市惠企政策,落实“免申即享”“即申即享”等机制,变“人找政策”为“政策找人”。今年以来,累计为企业减税降费10.24亿元,兑现企业奖励资金13.35亿元;帮助小微企业融资43.1亿元,小微企业融资实现“量增价减”。

  (黄宗振)

用好技术种出好粮食

  植保机、无人机等装备应有尽有,智慧农机管理系统、数字孪生技术得到深度应用,桁架式灌溉设备正在作业……走进山东嘉祥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一个农场,记者被“不见一人的农田”吸引了。

  智慧种田,越种越甜。在这里,从播种、施肥到喷药、收获,能够实现全流程自动化。通过科技赋能,农作物亩产可提升10%—20%。农业与科技融合发展,带来实实在在的效益,为推进农业现代化写下生动注脚。

  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发展农业科技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给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近年来,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持续推进,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层出不穷,有力保障了粮食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进一步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还应在实现农业物质装备现代化、科技现代化、经营管理现代化、农业信息化、资源利用可持续化上不断下功夫,真正让农民用好技术种出好粮食。

  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农业机械是发力点。提升农业机械科技化水平,有助于实现精细化生产。今年秋收时节,在禹城市李庄村,联合收割机进田收完玉米后,秸秆还田机、智能复式播种机接连作业,实现了收种一条龙。得益于北斗导航系统,播种机牵引设备能精准控制路线轨迹,有效提高了作业质量。从凭借经验种地,到依靠科技种地,生产效率和生产成本实现了一升一降。粮食生产、耕种、管理、储运等环节,都应着力提升机械化水平。

  农机装备更精良,田间管理也要跟上。向土地要效益,需要给农业基础设施安装“智慧大脑”,提高精细化管理能力。在济南市章丘区高官寨街道甜瓜精品园,记者看到这样一幕:园区里,温湿度传感器、滴灌系统、水肥一体化等设施一应俱全。只需提前设定好甜瓜生长的各项环境指标,就能精准供应作物所需物料。水肥等实现定时定点供给,既节约了资源,也有利于保障作物品质。借助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数字化与农业生产“跨界组合”,精准进行田间种植、管理,促进了降本增效。着眼未来,持续推进智慧农业,不断释放农业生产活力,“慧种地”的空间十分广阔。

  也应看到,当前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不小差距。坚持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必须向关键核心技术要效益。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培育的大豆新品种“齐黄34”,在土壤含盐量0.3%的盐碱地上最高亩产302.6公斤。目前,这一品种的实打最高亩产367.4公斤,已在全国累计种植推广超4000万亩。推动科研成果加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让农民掌握先进生产技术,才能为建设农业强国提供坚实支撑。

  李庄村党支部书记李玉凯在接受采访时感慨:“种地靠科技,我们农民更有赚头、更有奔头。”瞄准农业科技前沿,提高科技创新能力,让创新成果更好惠及广大农民,农业现代化的道路必将越走越宽广。(王沛)

发布于:上思县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