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李大江问答网
2024-05-15 09:56:04

让平安常伴

“哔……”每日清晨6点半,一声哨响打破了横峰县人民大道消防救援站的宁静。

不一会儿,15名消防员就穿戴整齐,在训练区整齐划一地排好了队。“开始!”随着一声令下,消防员一跃而起,双手拽住绳子,两脚一蹬,仅依靠四肢、腰腹的力量,奋力向上攀爬,开始了一天的训练和工作。

绳索攀爬、防盗窗破拆……“蓝朋友”们在这些日复一日的训练中,练就一身“硬核”本领。

陈林峰今年26岁,却已经是有着8年“队龄”的老消防员了。这8年,他参加各类灭火救援1000余起,始终奔赴在各种救援一线。

除了训练、出警,执勤、巡逻也是陈林峰和队友们的日常。“消防工作更重要的,是要把隐患消灭在未起时。”他们要对辖区内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等做好备勤和巡查工作,向市民们宣传安全用火用电小知识,及时消除各类安全隐患,守护辖区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近日上午9点多,陈林峰来到兴安街道茅坪社区梅园路。这里是餐饮店聚集区,他在前两天的生产安全隐患排查中,发现这里普遍存在消防通道堵塞、包间没有配灭火器等问题,这次来是“回头”看看店家们的整改落实情况。推开一个个小包间的门,看看是否配备了灭火器,蹲下来比对灭火器的生产日期和压力值……陈林峰一家一家地检查,看到角落里多出来的“安全保障”,才放心离去。

11点多,陈林峰来到了茅坪新村的一家小理发店,看到店主夫妻新安装的防火卷帘门,满意地点了点头。此前,该店一进门是理发区,再往里走,就是夫妻俩居住的地方,于消防安全不利。陈林峰了解到他们是从外地来,考虑到门店后方也有一条通道可以外出,便要求他们安装防火卷帘门,将经营区域与生活区域分隔开。

“消防员发现我们店里的消防问题没有‘一刀切’,让我们另外租房,很为我们老百姓考虑,感觉很暖心,我们肯定得配合,立马就按要求整改了。”理发店老板连连夸赞。

下午,陈林峰又奔赴社区的几家小加工企业,已经停业休息的,他记录在册;开门生产的,一个个检查原来发现的问题是否整改到位……

广信区多点发力抓好森林防火

  今年9月,该区率先在全市建成了“一屏观全域”的可视、可管、可控智能化监控平台——智慧广信全域视联平台,森林防火实现“技防”新突破。已实现对林场重点区域全方位、全天候实时“值守”,并通过自动巡航、自动识别、自动定位、自动聚焦、自动取证、自动告警,实现事件从发现到预警的智能监管。

  该区沿用林长制林业资源网格化管理体系,以各级林长责任区域为相应层级的森林防火网格,以护林员的巡护责任区域为森林防火网格基础单元,在全区233个网格内设置必巡线路,同时设置各区域林长制“一长两员”公示牌并及时更新,进一步实现“山有人巡、林有人管、责有人担”。组织区乡村三级林长及相关单位开展巡林活动,目前,已对五府山国家森林公园、灵山风景名胜区及各乡镇开展防火巡护156次,处理野外违规用火43起。

  该区全力密织“多形式、多频次、多地点”的森林防火宣传“网”,广泛宣传禁火令、森林防火法律法规及森林火灾预防知识,着重加大对重点时段、重点地区和重点人群的宣传力度,同时开展森林防火宣传进校园、进景区、进公路服务区活动,让更多群体加入到守护绿水青山的队伍中。

  该区还成立了5个森林防灭火工作督查组,通过随机抽查、明察暗访、突击检查等方式,把监督“触角”伸入各乡镇(街道)、各功能区,紧盯森林防火工作中的关键时间、重要环节、重点区域,对防火工作落实、野外火源管理、防火宣传、队伍建设等情况进行重点督查,对发现的问题立即督促、立行,将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确保“封住山、看住人、护住林”。

  (郑斐 夏期斌)

横峰打造互嵌式创新创业服务基地

  横峰讯 “这是我第一次拿毛笔,好开心,才上了一次课,我就可以写自己的名字啦!”新疆籍小伙阿卜杜兴奋地说。初冬时节,走进横峰县飞天谷各族群众互嵌式创业创新服务基地的书法课堂,只见维吾尔族、畲族、回族等各族群众正聚精会神地学写毛笔字。横峰用心用情建设创业创新服务基地,通过打造实施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构建各民族互嵌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认同感自豪感。基地设立“中华民族共同体体验区”,配置了56个民族人物手办和“虚拟换衣”等设备,吸引了各族群众参观研学,让大家沉浸式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利用开放式融合区域,定期开展文化宣传教育普及活动,举办剪纸、书法、非遗提线木偶、皮影戏、裹粽子等传统文化活动,丰富各民族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增强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

  加强就业技能培训,孵化本地直播带货人才。基地以“民族人才培训区”为载体,通过引进专业直播团队以及专业培训讲师,对热爱直播的各族群众和团队进行培训,并提供专业的指导和服务,不断孵化本地直播带货人才。先后开展了短视频运营策划、直播带货理论及实操等电商技能培训8次。100余名群众通过培训掌握直播带货技能,搭上互联网的快车,让数据成为新农资、直播成为新农活、手机成为致富的“金锄头”。

  开展爱心助农活动,鼓起各族群众“钱袋子”。基地投资80余万元建设农特产品运营中心,主要用于推广民族乡村及周边区域特色农副产品。与民族乡村开展结对帮扶,建立“新媒体+帮扶”模式,开展爱心助农活动,通过新媒体线上渠道,促进农特产品销售,推动民族乡村及周边区域协调发展,让百姓钱袋子“鼓起来”。目前,“双创”基地已与上饶地区各民族乡村建立农特产品长期战略协议,7月份销售额达900万余元,8月份达1060万元,9月份达2200余万元,实现稳步增长。   

  此外服务基地还设立石榴籽工作室, 构建少数民族群众之间、少数民族群众与政府部门沟通的桥梁,“零距离”服务群众。工作室成立以来,协调解决急难愁盼问题2个、调处化解矛盾纠纷5件、排查整治安全隐患12处。 (周成龙)

发布于:上思县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