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章汉夫问答网
2024-05-26 07:41:01

文明实践 我们行动

三月春风暖人心,雷锋精神伴我行。在“学雷锋纪念日”到来之际,3月4日下午,市中心广场彩旗飘扬,歌声嘹亮,由市文明办、市民政局、市文联、信州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主办的上饶市“学雷锋·文明实践我行动”主题活动在此举行。

活动在热烈的文艺演出中正式拉开帷幕。文艺志愿者们为现场群众带来了男声小组唱《学习雷锋好榜样》、信州道情《节约新风》、二胡独奏《战马奔腾》、歌曲《好人你好》、舞蹈《我和我的祖国》等精彩曲目,台下观众都被现场昂扬向上、正能量满满的氛围所感染,拿出手机将精彩瞬间定格。

舞台上,文艺团队轮番登场,演出精彩纷呈。舞台下,“学雷锋·文明实践我行动”主题文明集市也火热开张,“暖”意十足。

“电瓶车充电半小时之后,可以摸一摸充电器会不会烫手,烫手就不能继续用了。”“阿姨,你平常有没有头晕的情况?”……一顶顶红色帐篷下,参与文明实践活动的志愿服务队、志愿者们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特点,主动热情地为群众宣传讲解消防安全、惠民政策、法律咨询、应急救护等方面的知识,开展健康义诊、家电维修、爱心理发等便民志愿服务活动。市民们纷纷前来咨询、体验,“点赞”本次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诚意满满”。

“活动对我们来说很贴心、很实用。我量了一下血压,显示一切正常,义诊医生还细心地问了我的身体健康状况,叮嘱我饮食方面要注意一些什么,希望能多举办这样的活动,让更多的人受益!”67岁的市民杨阿姨说。

活动现场,还为上饶市工人文化活动中心、新四军驻赣办事处旧址等信州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文明实践基地授牌,推介宣传了信州区“志愿有我,饶有幸福”社区慈善互助项目,并授“爱心兑换卡”;风采展览区展示了有关上饶市优秀志愿者、优秀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以及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等资料。

“学雷锋,文明实践我行动!”参加活动的志愿者们纷纷表示,要一直用实际行动践行善良勤劳、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用自己的方式去传递爱心和温暖,做一名甘于奉献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

近年来,我市不断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不断培育文明实践队伍,壮大志愿服务力量。打造了“可爱的中国”基层理论宣讲、千名文艺家进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等品牌项目。目前,全市注册志愿者达92万余名,累计志愿服务时长8000余万小时。

办好群众身边的小案小事

  其一:辽宁锦州古塔区一位80多岁的老人因为钥匙忘在家中无法进屋,在街头站了很久。民警接到热心群众的报警电话后立即赶到现场,只见老人衣着单薄站在寒风中,没有手机,也说不清亲人的联系方式。见此情况,民警立即联系开锁公司为老人开门。当老人看到家门被打开时,脸上绽放了欣慰的笑容。

  其二:“警察同志,我把父亲的急救药落在出租车上了,你们帮我找找吧!”在青海西宁城西区,接到群众报警,民警立即查看路面监控,排查出租车车牌号,并与司机师傅取得联系。得知出租车具体位置后,民警迅速前往,及时将药品取回。拿到父亲的急救药,报警人非常激动,连声向民警道谢。

  两则故事在网上引起广泛传播。有网友留言:“有困难、找警察,准没错!”给难题以答案、给他人以温暖、让正义得彰显,点点微光善行熠熠生辉。群众利益无小事。丢东西、落钥匙,看似事小,但落到当事者头上,可能就是一件大事。这些琐碎的小案小事,恰恰是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最需要办好的实事。事情解决得快不快、好不好,事关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件件小案关乎民生,桩桩小事连着民心。小案小事体现着人民群众对法治的直观感受。很多小案小事,可能当事人已不抱多大希望,但心里的“疙瘩”恐怕一时难以解开。倘若把人民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比如每次出警及时得当,矛盾纠纷案结事了,必然能以真心真情赢得群众信任满意。反之,如果漠视群众呼声、不问群众冷暖,事情不仅不会凭空消失,反而可能“小事拖大,大事拖炸”,现实中,这样的例子并不鲜见。从这一角度来讲,办好群众身边小案小事,解决好群众身边的小困难、小麻烦,不仅能让人民群众个体更暖心、更安心,还能防微杜渐,避免更大社会层面危险案件事件的发生。

  能否把小案小事办好,检验的是对人民群众的感情和为民办事的能力。这一方面要求执法司法人员站稳群众立场,对群众饱含深情,真正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并善于从人民群众的喜怒哀乐中检视自身工作。另一方面要切实提高为民服务的本领,为群众提供更优质、更高效、更贴心的服务,把群众工作做到位、做到家,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这是新时代政法工作积累的宝贵经验之一。只有把群众当家人、把案件当家事,确保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面,真心实意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才能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才能为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提供更加有力的法治保障。 (卜石)

婺源打造“露天剧院”促进文化惠民

  婺源县在第二批主题教育中,把文化惠民作为主题教育的重要载体和重点民生工程抓好抓实,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该县先后投入资金7500万元,开展民俗文化保护、挖掘、整理和传承工作,出版系列文化丛书,让广大百姓共享文化大餐。“我们组织文化工作组,深入全县100多个行政村,开展非遗项目普查工作,建立健全非遗数据库。”婺源县非遗保护中心负责人施杰平介绍,该县普查到传统舞蹈、戏剧、美术、技艺等八大类72个项目,恢复了傩舞、抬阁、豆腐架、茶艺、板龙灯、花灯等一大批民俗文化,铺垫了文化惠民坚实基础。   

  为促进主题教育取得实效,让“露天剧院”真正成为群众身边的“剧院”,该县还积极推进非遗进街区,成功推出了江湾梨子巷非遗一条街、非遗展示馆、篁岭景区非遗夜游等文化项目。“除了赏美景,还能看徽剧,不虚此行。”在江湾景区古戏台上,国家级非遗徽剧常态化上演,赢得游客纷纷点赞。在篁岭景区,古朴神奇的傩舞表演引得游客驻足拍照,让人们感受到了非遗项目的文化内涵和独特魅力。行走在婺源李坑、汪口等景区,不经意间就能与非遗进行亲密接触。

  “我们按照‘文旅融合、非遗先行’的思路,推动婺源茶艺、歙砚制作、徽剧表演等优秀民间文艺和乡村旅游融合发展,全县4A级以上景区均有非遗项目、传承人常驻展示。”婺源县文旅集团负责人王晖介绍,婺源非遗与旅游融合获评全国“十大优秀案例”。如今,婺源全域成了“露天剧院”,吸睛指数越来越高,也让民俗文化焕发出了强劲的生命力和感召力,促进了文化强县建设提质增效。

  (吕富来 毕晓霞)

发布于:上思县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