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程孝先问答网
2024-05-27 09:20:43

横峰打造互嵌式创新创业服务基地

  横峰讯 “这是我第一次拿毛笔,好开心,才上了一次课,我就可以写自己的名字啦!”新疆籍小伙阿卜杜兴奋地说。初冬时节,走进横峰县飞天谷各族群众互嵌式创业创新服务基地的书法课堂,只见维吾尔族、畲族、回族等各族群众正聚精会神地学写毛笔字。横峰用心用情建设创业创新服务基地,通过打造实施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构建各民族互嵌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认同感自豪感。基地设立“中华民族共同体体验区”,配置了56个民族人物手办和“虚拟换衣”等设备,吸引了各族群众参观研学,让大家沉浸式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利用开放式融合区域,定期开展文化宣传教育普及活动,举办剪纸、书法、非遗提线木偶、皮影戏、裹粽子等传统文化活动,丰富各民族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增强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

  加强就业技能培训,孵化本地直播带货人才。基地以“民族人才培训区”为载体,通过引进专业直播团队以及专业培训讲师,对热爱直播的各族群众和团队进行培训,并提供专业的指导和服务,不断孵化本地直播带货人才。先后开展了短视频运营策划、直播带货理论及实操等电商技能培训8次。100余名群众通过培训掌握直播带货技能,搭上互联网的快车,让数据成为新农资、直播成为新农活、手机成为致富的“金锄头”。

  开展爱心助农活动,鼓起各族群众“钱袋子”。基地投资80余万元建设农特产品运营中心,主要用于推广民族乡村及周边区域特色农副产品。与民族乡村开展结对帮扶,建立“新媒体+帮扶”模式,开展爱心助农活动,通过新媒体线上渠道,促进农特产品销售,推动民族乡村及周边区域协调发展,让百姓钱袋子“鼓起来”。目前,“双创”基地已与上饶地区各民族乡村建立农特产品长期战略协议,7月份销售额达900万余元,8月份达1060万元,9月份达2200余万元,实现稳步增长。   

  此外服务基地还设立石榴籽工作室, 构建少数民族群众之间、少数民族群众与政府部门沟通的桥梁,“零距离”服务群众。工作室成立以来,协调解决急难愁盼问题2个、调处化解矛盾纠纷5件、排查整治安全隐患12处。 (周成龙)

余干疏通城市“毛细血管”惠民生

余干讯 日前,在余干县城紫阳大道路段,清淤车正在作业。工人们利用清淤车,从窨井盖下陆续抽出沉积于管道内部的淤泥、污水等,确保地下排水管道畅通。为改善背街小巷市容市貌,疏通城市“毛细血管”,今年,余干县城市管理局结合开展“春晓行动”,加强对市政设施的维护,启动了背街小巷市政基础设施集中整治行动,营造整洁优美、舒适宜人的居住环境。

“我们将对城区约258公里内的6450座雨污水井逐个进行检查,给淤积的市政道路雨污水管网‘清肠’,做到清掏一条街、畅通一条街、干净一条街。目前已累计清理地下管网43公里,清掏疏通雨污水井1050座,预计9月初可全面完成县城建成区地下管网的清淤工作。”余干县城市管理局负责人介绍说,为确保管网清淤尽快取得实效,该局采取“检测+清淤”双结合方式,通过“机械+人工”作业,利用管道检测机器人、管道QV潜望镜、探地雷达等设备,快速有效诊断管网问题,并作出定点标记,及时有效地进行清淤疏通。

地下排水管网清淤只是市政设施维护工作的一部分。据了解,为疏通城市“毛细血管”,畅通城市微循环,余干县城市管理局强化市政设施维护工作,采取网格化管理模式,不断加大对县城建成区内主次干道路面、人行道的地砖和路沿石、路灯等市政设施的巡查力度,确保损坏的公共市政设施能得到及时更换。同时,积极收集群众反映的问题,对路面坑洼不平、人行道地砖松动、雨污水井井盖破损、路灯熄灭等故障进行及时维修,将城市管理工作做细做实,消除安全隐患,让城市环境更加宜居。(韩海建)

小小“问问室” 巧解“千千结”

“问问室”里反映,立竿见影解决。近日,海口镇“问问室”接到一村民反映,因耕种需要,他经常驾驶农机具出入另一村民的菜地,致对方不满,引发矛盾纠纷。为防止事态升级,“问问室”发挥联调作用,积极组织镇政府、派出所、司法所负责人就双方纠纷开展调解。经过工作人员的不懈努力,双方达成和解并签订调解协议书。主题教育开展以来,“问问室”探索“只进一个门只跑一趟路”的工作机制,以“问”为切入点,架起干群沟通的桥梁,既让干部“沉”下去,又让民意“浮”上来,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切实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问问群”里呼叫,行业部门报到。“街头广场的路灯坏了,老人小孩出行实在不安全。”“八队路口的路灯,基本都不亮了,也要维修了……”在“有事我问问二群”里,村民你一言我一语畅所欲言,镇政府工作人员认真记下每一条情况并回复“感谢您的反映”。“一般接到反映后,我们会把能解决的问题第一时间给予解决。”“问问室”主任应火根说,“问问群”搭建起群众表达诉求、反映意愿的新平台,让群众真切感受“办事不用跑、微信里面说”的便利。主题教育开展以来,“问问群”解答群众疑问73个。

事事有人调解,注重情况回访。因家门口道路破损严重的问题,村民董章红向“问问室”反映情况,第二天,镇政府就派人前往维修。“自从我们反映情况后,路很快修好了,还有工作人员回访解决情况,大家都非常满意!”董章红说道。“问问室”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听民声、解民忧、上门入户调解矛盾纠纷,入户走访困难群众80余户,调解纠纷89起,做到了民情民意在一线掌握,问题在一线解决,作风在一线转变,干群关系在一线融合,用实践成果检验主题教育成效。

(詹求昊 石玥)

发布于:上思县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