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汤绍箕问答网
2024-05-25 15:04:57

夯实发展基石 增进民生福祉 ——我市以高质量发展成效检验主题教育实效

1月初,2024年上饶市招商引资重大项目集中签约活动举行。市政府与世界500强企业京东集团和海亮集团,分别签订了深化战略合作协议和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总投资193亿元的8个重大项目正式签约落户。这批项目的引进落地投产,将在上饶高质量发展的征途中形成更多新的增长点与增长极。

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我市各地各部门坚持以学促干,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把主题教育同各方面工作结合起来,做到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 以推动高质量发展新成效检验主题教育成果。

筑牢思想之基,凝聚高质量发展磅礴伟力

组建“可爱的中国”宣讲团,吸纳种粮大户、“田秀才”“土专家”等成立宣讲队,开展饶河调串堂班表演宣讲,创新“车间课堂”“小板凳课堂”“程樟柱宣讲队”等形式……我市各地结合实际创新学,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在主题教育中自觉用党的创新理论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实干担当促发展、践行宗旨惠民生的生动实践。

我市把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贯穿主题教育全过程各方面,教育引导领导干部从思想深处切实答好“政绩三问”,即政绩为谁而树、树什么样的政绩、靠什么树政绩,切实提高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本领,广泛汇聚“一座城、一条心、一起拼、一定赢”的强大合力。

精准落实省委2023年度“1+5”综合考核文件精神,牢牢把握“三新一高”战略导向,注重典型示范引领,鞭策党员干部担当作为。去年以来发布“干部创先英雄榜”13期,选树“新时代赣鄱先锋”54人、“我是党员我带头”“争当学习方志敏革命精神好干部”先进典型134人,激励和引导党员干部以实干创实绩。

聚焦“深刻把握新时代新征程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基本规律,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主题,通过扎实开展典型案例解剖式调研,系统总结提炼产业发展经验做法,制定出台《上饶市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1269”行动计划(2023-2026年)》,为加快打造特色鲜明的制造业强市指明了方向。

聚焦产业之要,点燃高质量发展强劲引擎

晶科能源成为全球首个光伏组件量突破200GW的企业,吉利新能源商用车细分领域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锂电新能源全产业链基本形成,上饶荣登中国外贸百强城市榜第39位,列全省第一,中部第六……

产业是强市之基、兴市之要。全市上下聚焦“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目标要求,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扬长补短、固本兴新,加快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制造强市、打造区域中心迈出坚实步伐。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7%,经济发展速度居全省“第一方阵”前列。

抓工业壮实力。围绕“2+4+N”产业体系,全力推动新型工业化,加快构建具有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2023年规上工业营业收入历史性跃升至全省第二,成功实现“四年进四位”;新增上市公司3家,占全省新增数的四分之一;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07家;新增省级专业化小巨人企业9家;新增省级(培育、特色)产业集群5个,产业集群总数达18个列全省第一;晶科能源成为全市首家千亿级企业,中旭科技成为全省首家互联网本土上市企业。

抓融入扩开放。全力打造江西对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先行区,作为特邀城市首次参加推进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科创生态建设大会、进博会G60专场会议、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获批设立综合保税区,建成投运上饶国际陆港,新增昌景黄高铁等出省通道,首开上饶-温州铁海联运班列,福州港上饶码头基本建成。

抓乡村促振兴。举办农业产业化“头雁引航•雏鹰振飞”专题招商活动,2023年引进农业产业化项目74个。着力打造国家级优质水稻产业集群、以马家柚为核心的特色水果产业集群和环鄱阳湖现代渔业经济圈。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建设和美乡村,2023年新建美丽集镇45个、秀美乡村点2304个。加大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婺源县入选全国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

抓旅游促消费。加快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旅游市场加速出圈,建成开放信州万达“魔方街”、广丰洋口夜市等一批特色消费街区。2023年接待游客2.2亿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350亿元,均保持全省首位,婺源县篁岭村获评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最佳旅游乡村”;新增限额以上商贸单位400家,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637.3亿元,增长6.8%。

夯实民生之本,释放高质量发展惠民红利

“工作人员运用就业之家线上平台,迅速帮我找到了一份电商运营工作,我很满意!”近日,在上饶市就业之家,市民支杰辉高兴地告诉记者。去年11月以来,我市大力建设覆盖市、县、街道(乡镇)、社区(村)、开发区和大中专院校的“就业之家”网点,线上线下为劳动者和企业提供便捷、精准、高效的就业创业“全链条”服务。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我市把实实在在办好惠民利民实事作为主题教育落脚点,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着力打造心情愉悦、开心生活的幸福城市。

拓宽就业“增收路”。聚焦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着力稳定和扩大就业岗位,不断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供有速度、有温度的就业服务。2023年全市新增城镇就业人数5.14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8.65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3.7%,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5.5%、7.5%。

织密民生“保障网”。完善民生实事谋划、推进、督办机制,全面推进十大民生实事项目,一批城市功能品质提升、老旧小区改造、中小学建设等项目陆续完工。2023年,旭日大桥、云碧峰大桥、灵溪大桥、吴楚大道立交桥建成通车;新建城市公园10个、小游园小绿地31个、绿地181万平方米、绿道58公里、森林浮道7.5公里;改造棚户区19187套、老旧小区90个,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4106套,完成中小学校建项目318个。开展“文化进万家”“文化三下乡”“百馆千万场”等文化惠民活动5200余场。

打好绿色“生态牌”。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提升攻坚战,持续拓宽“两山”转化通道,推进生态保护与修复,抓好上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让群众尽享高质量生态环境。2023年,上饶获评中国最具生态竞争力城市,婺源县篁岭入选全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范案例;我市PM2.5平均浓度为26微克/立方米,位列全省第三,空气质量优良率97.0%,同比上升3.0%,稳定保持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

做实治理“大文章”。深入实施“大抓基层年”活动,推进“党建+网格+微小事”,高效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整合梳理110、 12345、市长信箱及各类网民互动平台上的民意诉求,打造“E呼即办”群众诉求快速响应办理智能平台,让群众诉求办理提速提质提效。扎实开展“走村不漏户、户户见干部”活动,推动全市6万多名党员干部常态化走村入户,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深入践行“四下基层”制度,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全市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下基层宣讲1512人次,到基层现场办公3241人次,现场办公解决问题和化解矛盾数2117件,开展下访接访1739人次,化解群众信访积案537件。

田畴沃野绘“兴”图

  本报记者  任晓莉

  金秋时节,穿行在乡村的广袤沃野,山峦叠秀、碧水竞流、良田美畴,一个个乡村靓丽多彩,一幢幢民居窗明几净,一项项产业蓬勃发展,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

  一线见闻

  10月9日,位于广信区四十八镇鲤洋村的衣衫伴侣日用品厂生产车间内机器声轰鸣,工人们正各自忙碌着。

  “2014年,我把工厂搬到四十八镇易地搬迁安置点附近,工厂主要生产经营家用收纳盒。随着订单的不断增长,工厂规模日渐扩大,工人从刚开始的三四十人发展到现在300余人,其中脱贫户就有26人。”该厂负责人付仁峰介绍。

  移民搬迁,让村民安居乐业是目的。如何避免“住上新房子,过着旧日子”,产业配套、就业保障该如何跟进?四十八镇党委按照“强龙头、补短板、树品牌、促发展”的思路,强化党建引领,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吸引更多企业到当地投资建厂,着力走出一条党建强、乡村美、产业旺、农民富的乡村振兴之路。

  鲤洋村的小小车间,就是破题的“金钥匙”之一。

  “这边针线穿好了,再按几个按钮,上手一点不难。”车间里,搬迁户乐福荣和工友们穿梭于机器之间,织造、上底、包装……一道道工序有条不紊。44岁的脱贫户吴仙琴也在工厂务工。“我从偏远的高山上搬迁下来,就住在车间旁的安置房里。出了家门进厂门,按件计算工资,收入高时一个月能达到四五千元呢!”谈起现在的生活,吴仙琴脸上露出了幸福的微笑。

  在鲤洋村,像乐福荣、吴仙琴这样通过搬迁实现就业的搬迁户还有很多,他们通过培训有了一技之长,在家门口的企业上班,实现了增收致富。

  奋斗足迹

  夯实产业之基、彰显生态之美、探寻善治之策、拓展共富之路。俯瞰上饶大地,乡村振兴的画笔绘就出一幅田畴沃野的新画卷: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稳定,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乡村面貌明显改善,农业农村现代化迈上新台阶……

  壮大“一片森林” ,“产业树上”结“金果” 。我市积极引导各县(市、区)突出优势培育1个农业首位产业,铅山红芽芋、婺源茶叶、万年贡米、广丰马家柚、广信油茶等绿色有机上饶名特优农产品逐渐成为线上线下热销产品,从有“身份”变成有“身价”,我市农产品品牌化发展渐入佳境。各地因地制宜发展特色鲜明的乡村富民产业,有力带动广大农民就业创业、持续增收,已创建国家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12个,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5个。我市积极培育百勤异VC纳、江天农业、鄱阳湖米业、江西兴安种业等一批本土企业,规上农业企业已达1020家;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14976家,家庭农场9844家;大力发展以绿色食品为重点的农产品精深加工,全市已有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439家,烤鳗、鱼糜制品等精深加工水产品远销海外,鱼子酱占据国内市场50%以上份额;加大农文旅融合力度,已创建省级田园综合体11个,精品庄园4个,省级精品旅游线路5条。

  培养“一支队伍”, 乡村振兴注“活水”。近年来,我市不仅加强了驻村工作队的选派和管理,健全了调整、轮换、召回机制,实现全市驻村帮扶全覆盖,选派了978名第一书记和1932名工作队员开展乡村振兴的驻村帮扶工作。同时积极引导人才向乡村一线流动、汇聚,激励乡村人才大施所能、大显身手,为推进乡村振兴注入“活水”。在全市实施“大学生回村工程”,完善“选、育、管、用”链条。目前,全市共有2965名回村任职大学生,这些有理想、有情怀、有文化、有办法的大学生回村工作,带领群众致富,为乡村振兴输送了新生力量、提供了人才保证。他们在上饶乡村“生根开花结果”,成为一支“留得住、用得上、带得动”的农村实用人才。

  做实“一套体系”,和美乡村入画来。 我市按照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要求,深入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持续开展秀美乡村建设、统筹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村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品质显著提升。坚持“建管并重”,不断健全完善“五定包干”村庄环境长效管护机制体系,围绕“设施设备在线率100%,事件处理率100%,群众满意率100%”和“平台建设规范化、运维管理体系化、事件处理高效化,村庄管护实时化”目标,加快“5G+长效管护”平台建设和推广运用,市县两级平台全面建成,投诉问题整改完结率99.88%,好评率99.16%,基本实现“全市一张网、县县全覆盖、运行常态化”。坚持“围绕产业发展建秀美乡村,建好秀美乡村促产业发展”的思路,推动实现秀美乡村由“风景”变“丰收”、由“颜值”变“产值”的华丽升级。全市已创建1000个“六好”秀美乡村,培育了334个3A以上乡村旅游点。各地立足资源禀赋,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农家乐”、民宿经济。全市参加联动建设1189家休闲乡宿,带动当地村民7366人就近就业。

  如今的上饶,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徐徐展开。

德兴精准招商汇聚发展新动能

优质的营商环境是招商引资的生命线。近年来,德兴市不断完善机制,优化营商环境,增强发展动能,推动“双招双引”上台阶,充分发挥各种招商平台纽带作用,深挖潜力,以商招商、以企引企,逐步形成精准招商“乘法效应”,开创招商引资新局面。

该市采取“一个项目、一名县级领导、一个专班、一名特派员”方式,全程“保姆式”跟踪服务,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困难和问题,确保项目得以顺利实施推进。持续开展百名干部百日攻坚百个亿元以上项目的“三百”行动,坚持“一把手”招商不动摇,提前谋划、及早部署,营造全年招商、全员招商的良好态势,做到把精力向招商再集中、把资源向招商再倾斜、把力量向招商再聚拢。

瞄准重点区域招大引强。把长三角、粤港澳作为谋划大产业、招引大项目的主战场,围绕央企、三类“500强”企业及行业隐形冠军企业,深度全面加强对接,积极谋划项目,持续开展产业链招商、驻点招商、清单招商。

紧盯重点产业延链补链。着力做强重点领域招商,围绕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发展,精准对接引进产业链项目;围绕意发功率、晟创科技、汉瑞科技做强第三代半导体芯片设计、封装、器件、模组产业链条;写好电商返乡创业文章,依托金蘑菇菇、车粒子等项目,全面激活数字经济产业;立足德舜光学,吸引配套光学材料、元件、组件、仪器等上下游企业,促进产业集群化发展;抓住庄艺新材料纳米微晶石、重庆艾娃PC产业园等战略性新兴项目,实现产业新突破。(胡坤明)

发布于:上思县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