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冯兴国问答网
2024-05-24 04:22:01

兴园街道提升党群服务中心阵地

  近日,笔者走进兴园街道领创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看到300多平方米的领创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窗明几净。刚刚办完事的居民林菊花笑呵呵地竖起大拇指赞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大变样了,宽敞明亮整洁,社区干部为群众办事有耐心又快捷。”

  据了解,经过近期的优化提升,领创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建成了“一站式”综合办事大厅和便民服务活动室,场地宽敞,功能完备,并设立居民议事调解室、党员活动室、警务室、退役军人服务站等便民服务点及场地。“领创社区居民大概有1万多人,党群服务中心自改造完成以来,为群众办理服务事项300余件,并组织开展了‘我们的节日’‘爱国教育’‘消防安全’等内容丰富的文化活动,多元化满足了群众各类生活需求。”领创社区负责人赵小云如是说。

  该中心还重点打造“党建+消防”特色品牌,设立精品消防实践站,开展了消防安全知识讲座、社会基本技能实操实训培训、应急逃生疏散演练等志愿服务活动。

  据了解,兴园街道通过此次改造,进一步优化整合内部功能布局,强化硬件设施,努力实现“进一扇门、找一个人、办多件事”的目标,提高群众办事体验感。截至目前,领创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已通过新建、扩建的方式完成改造并投入使用,凤凰社区及滨城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已扩建至300平方米以上并装修完毕,预计11月份改造完成并投入使用。

  (杨笑旭)

凝心聚力推动上饶民政工作高质量发展——访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方建军

“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方建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上饶民政将聚焦“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的目标要求,按照市委五届五次全体会议精神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各项部署要求,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大力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健全困难群众保障体系,持续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

以更高质量服务全市发展大局。市民政局将持续推进社区服务、社会组织、社工服务、民政服务机构以及政府购买服务等民政阵地建设,积极开辟就业岗位,全力助力稳经济稳增长;持续推进养老服务、儿童福利、社会事务等领域项目建设,引导行业协会商会持续为企业纾困解难;持续推进双“一号工程”,重点打造“数字民政”一体化综合服务平台,积极推进“身后一件事”“低保救助一件事”联办改革、高龄老人津贴发放一次不跑、婚姻登记全市通办等工作落细落实。

以更高质量做好基本社会服务。市民政局将进一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加快构建兜底养老服务保障体系,加快构建分层分类的养老服务体系;进一步深化城市养老服务提升行动,推进社区嵌入式养老院、居家适老化改造、家庭养老床位等设施建设,打造15分钟“养老服务圈”,发展老年助餐服务,切实解决老年人急难愁盼问题;进一步发挥全市2万余名网格员、3051名村(居)儿童主任、275名儿童督导员作用,对弱势、困难未成年人进行定期排查和分类施保,保障困难未成年人家庭的基本生活,健全“六位一体”未成年人保护体系。

以更高质量做实基本民生保障。市民政局将聚焦困难群众,保障充分运用“大数据+铁脚板”手段,对于需要救助的困难群众做到早发现、早救助、早帮扶,加强对低收入人口的动态监测以及因病因灾等遇困群众摸排;聚焦“低收入群体、困境儿童和流浪乞讨人员、残疾人”等三类特殊群体,全面兜住兜牢基本民生底线,按时足额把各类困难群体救助补助资金发放到位;聚焦社会救助改革,细化政策举措,不断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

以更高质量做细基层社会治理。市民政局将不断完善城乡社区治理体系,搭建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深化城乡社区“365天服务不打烊”,提升社区居住品质;不断加强社区与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等协调联动,激发基层社会治理活力;不断推进婚丧领域移风易俗改革,引导党员干部带头遵守彩礼“瘦身”、酒席“限高”、群众减负等政策,自觉抵制婚嫁陋习和高价彩礼,打造婚事新办典型阵地、丧事简办示范阵地、“身后事”联办服务阵地,提升改造县级婚姻登记机关和殡葬服务设施。

像石榴籽一样 紧紧抱在一起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采访侧记

 

  盛夏时节,我们翻山越岭,在一片诗意向往的祖国北疆兴安盟,见证了民族团结之花开遍岭上兴安。

  与山盟,与水盟,与兴安盟。“盟”有团结和睦之寓意。兴安盟是中国共产党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最早实践地。1947年5月,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全国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政权——内蒙古自治政府在这里宣告成立。这里人文环境包容和谐,有汉、蒙古、满、朝鲜、回等41个民族,是一个多民族和睦相处的大家庭。 

  7月9日至11日,来自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近百家媒体的社长、总编和编辑记者代表200多人深入兴安盟乌兰浩特市和阿尔山等地采访,见证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守望相助、团结奋斗,共同守卫祖国边疆,共同建设新时代美好生活的感人场景。

 

  1大美兴安浸润红色基因

  一抹中国红

  红色,是兴安盟历史长河中隽永的颜色。主题采访首日,百家媒体采访团来到兴安盟乌兰浩特市,走进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最早实践地、新中国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政权的诞生地。

  “乌兰浩特”系蒙古语,意为“红色的城市”,有“草原延安”之称。 1947年5月1日,内蒙古人民代表会议宣告全国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政权——内蒙古自治政府成立,史称“五一大会”。

  作为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最早实践地、新中国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政权的诞生地,乌兰浩特市红色革命历史遗迹众多并保存完好,共有11处红色景区景点,其中以内蒙古民族解放纪念馆、五一会址、乌兰夫办公旧址、内蒙古党委办公旧址为核心,并称“一馆三址”,全年面向社会免费开放,年接待参观游客达150万人次。 

  在内蒙古民族解放纪念馆,采访团跟随讲解员一起了解内蒙古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参观五一会址和民族解放纪念馆时,我看到很多泛黄的纸质文件,最大的一个感受就是团结。只要团结起来,中华民族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内蒙古自治区的建立就像一颗火种,逐渐成燎原之势,形成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让各族人民紧紧团结在一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新闻传媒集团银川日报社副总编辑赵龙说。

  乌兰浩特市乌兰哈达镇三合村地处洮儿河、归流河、阿木古郎河三条河流汇集地,因而得名。如同水流汇聚,生活在三合村的汉族、朝鲜族、蒙古族、满族、达斡尔族、回族6个民族村民相亲相敬、团结友善,生动、鲜活地践行了一个暖意融融的“合”字。

  整个村子体验下来,中国地市报研究会副会长、浙江金华市新闻传媒中心总编范卫东感慨地说:“在这里,各族村民守望相助、互相学习、互相包容,处处呈现着一派祥和、富裕、文明的景象,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了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生动实践!”

 

    2守望相助谱写团结佳话

  一场情景剧

  “接一个,活一个,壮一个”。上世纪60年代,一个重大决策在内蒙古自治区化成一场爱心接力行动——“三千孤儿入内蒙”,这是爱的传递,更是一段民族团结的佳话。

  在科右前旗乌兰毛都苏木玛拉沁乐园演艺厅内,采访团一行观看了由兴安盟科右前旗乌兰毛都苏木基层干部根据“三千孤儿入内蒙”的故事创作的团结大爱红色情景剧——《乌兰河畔的红树林》。《乌兰河畔的红树林》讲述了一个成长在内蒙古草原上的南方少年席海涛是如何融入草原、热爱草原,最后扎根在草原的故事,让采访团几度落泪。 

  “剧中最后一句‘我的儿子回来了!’不仅展现出草原人民最质朴的善意和博大的胸怀,也把汉族孤儿对草原母亲的依赖、爱戴、感激与报恩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只要各民族守望相助、紧密团结,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渡不过去的难关。”河南省新乡日报社新闻管理部主任祖绍光激动地说。

  科右前旗乌兰毛都杭盖草原深处,民兵骑兵连、守望草原巡防队被誉为“流动的哨兵”“有生命的界碑”。苏道牧场内,骑兵连队员吴苏道、白萨仁夫妇早就做好迎接来自全国各地媒体朋友的准备。多年来,这对自愿为祖国巡边护边的蒙古族夫妇一直保留着对远方来客最浓烈的热情。

  在这里,几座“蒙古包”成为了牧民自发护边的“草原驿站”,每次队员们巡防归来,白萨仁都会为他们准备好热乎乎的饭菜。在空闲的时候,白萨仁还会骑上自家的马陪着丈夫和巡防队员们一起巡边,在这里经常能看到他们夫妻巡边的动人画面。

  “巡防时牧民们需要啥我们就给带啥,牧民见到我们就像见到亲人一样。我们是牧民的后代、草原的孩子、党的子女。如今,越来越多的牧民主动成为守边、护边的一员,为祖国守边、护边是我们的义务和荣誉!”这对自愿为祖国护边的蒙古族夫妇真诚的话语让采访团十分动容。

  “一路走来,乌兰毛都草原的壮阔壮美让我惊艳、震撼,但是让我感受最深刻的还是这里的民族团结意识,这片草原上各族人民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吃苦耐劳、尽心守护,共同守卫祖国边疆,共同创造美好生活。彰显了兴安盟各民族的团结和睦、交往交融、亲如一家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国地市报研究会副会长、柳州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吴怀辉有感而发。

 

    3交往交融共绘美丽图景

  一片幸福绿

  沿着G302国道一路向北,驶入阿尔山市境内。车窗外,山峦逶迤、林海连绵,漫山遍野的桦树、松树笔直挺拔,给第一次来到兴安盟的四川省乐山日报社总编辑王大强留下了深刻印象。“绿色是阿尔山的生态底色,这里有满目皆绿的风景和健康绿色的农特产品,绿水青山也是阿尔山最大的财富,发展绿色生态产业是阿尔山最大的优势,给各族群众带来了许多‘绿色福利’。”

  这些年,阿尔山市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不仅先后获得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市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等荣誉,还在发展中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城市,让各族群众在阿尔山共享美好幸福生活。目前,阿尔山市森林覆盖率达到81.2%,绿色植被覆盖率达到95%,生态产品总价值量达1229.33亿元。

  阿尔山市各族群众守护的“绿水青山”,成为他们的“幸福靠山”。过去的十年里,阿尔山市全年接待游客量实现了从200万到峰值500余万人次的突破;旅游收入创造了由千万到30余亿元的发展奇迹;旅游从业人数达到了从原来的近1万人增加到1.4万人的长足进步。旅游产业推动了阿尔山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了各族人民群众在旅游业发展中增收致富、共享旅游发展红利,幸福感、获得感、满足感不断提升。

  山东省菏泽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常健是第二次来到兴安盟,在他的眼中,如今的阿尔山与十年前相比,旅游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阿尔山的旅游资源特别丰富,这些年,当地的交通、住宿、餐饮等旅游设施日益完善,全国各地的游客纷至沓来,大家在‘花式’旅游活动中增进了交流、理解、欣赏和尊重,对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有了更为深切的感受。”

  “兴安岭上兴安盟,兴安盟里石榴红!”主题采访已然结束,但来自全国百家地市媒体的记者、编辑们仍然不断刷新着对“兴安岭上兴安盟”的美好认知,临别之时大家留下了真挚的感言。

 

  文/本报记者 吴菁 龚俊慧     图/兴安日报社提供

发布于:上思县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