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孙念祖问答网
2024-05-21 03:50:01

上饶发电厂开工暨上饶市“八大工程”项目集中开(竣)工活动举行

  本报讯 记者陈绍鹏报道:12月27日,上饶发电厂开工暨上饶市“八大工程”项目集中开(竣)工活动举行。市委书记陈云出席并下达开工令,市委副书记、市长邱向军出席并讲话。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高兴、市政协主席俞健、省能源局副局长郝佳、中国中煤电力及新能源事业部总经理丁义军、中煤新集公司董事长王志根、市委秘书长孔先锋、市政府秘书长毛祖宾,以及有关企业负责同志出席。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饶清华主持。

  邱向军指出,抓项目就是抓发展、抓发展必须抓项目。今年以来,上饶始终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稳定经济增长的重要抓手,集中精力、集中力量、集中资源,全力以赴推进“八大工程”项目建设,有效推动了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邱向军要求,广信区、铅山县等有关县区、部门要强化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做到全过程统筹协调、全方位要素保障,确保项目高效实施、快速推进。各参建单位要按照“建一流工程、创一流质量、树一流品牌”的要求,精心设计、精细施工、精致管理,在确保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科学组织、并联施工,确保项目早建成、早见效。全市各地各部门要抢抓中央支持扩大有效投资的“东风”,用好用活上级各项利好政策,积极向上争取项目,争分夺秒建设项目,优化环境服务项目,奋力掀起新一轮“大抓项目、抓大项目”建设热潮,为“建设制造强市、打造区域中心”提供坚实的项目支撑。

  当天开工建设的上饶发电厂项目,是上饶人民期盼多年的“明珠工程”,建成后将解决上饶中心城区没有电源支撑点的历史问题,有利于加强江西电网末端的电源支撑,提高电网安全稳定水平,带动区域经济发展。项目一期投资80亿元,新建2×100万千瓦级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投产后可实现年利税约8亿元。

  据了解,今年以来,全市上下聚焦物流通道、交通、能源、水利、新基建、生态文明、社会事业、文化旅游等领域,谋划推进了216个“八大工程”项目。此次集中开(竣)工项目共84个,总投资466亿元,其中开工项目42个、竣工项目42个。

永平镇6个村集体经营收入超百万元

  创新龙头企业拉动模式。引进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江天农业股份有限公司,采取“龙头企业+村集体经济+村民土地入股”的运作模式,投资1.2亿元打造永葛快速通道沿线万亩蔬菜基地,按照企业占股70%、村集体占股9%、村民占股21%的分配比例进行分红,实现企业、村集体和村民都增收。

  创新强带弱抱团发展模式。依托花亭子村基础好、区位好等优势,整合周边3个较薄弱村的扶持资金、土地资源、固定资产等,投入资金900万元,共同建设了返乡创业服务中心寻梦空间,创业企业与村集体签订合作协议,村集体以合作社占股分红的形式实现增收。

  创新资源发展模式。盘活原闲置三资资源永平麻纺厂,联合集体经济薄弱的横溪、卢家、排上等5个村,共同打造万亩蔬菜基地配套产业——永平镇冷链物流仓储中心,对外进行整体招租。充分依托国家4A级景区葛仙山景区丰富的旅游资源、劳动力优势和本镇土地资源优势,打造环葛仙山景区半小时旅游经济圈,推动永葛快速通道沿线7个村共同打造开拓农旅体验馆、亲子蔬菜种植区、竞技钓场等乡村旅游综合体,实现产村融合、农旅融合及村集体和村民双增收目标。(叶禺星)

 

用好技术种出好粮食

  植保机、无人机等装备应有尽有,智慧农机管理系统、数字孪生技术得到深度应用,桁架式灌溉设备正在作业……走进山东嘉祥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一个农场,记者被“不见一人的农田”吸引了。

  智慧种田,越种越甜。在这里,从播种、施肥到喷药、收获,能够实现全流程自动化。通过科技赋能,农作物亩产可提升10%—20%。农业与科技融合发展,带来实实在在的效益,为推进农业现代化写下生动注脚。

  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发展农业科技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给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近年来,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持续推进,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层出不穷,有力保障了粮食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进一步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还应在实现农业物质装备现代化、科技现代化、经营管理现代化、农业信息化、资源利用可持续化上不断下功夫,真正让农民用好技术种出好粮食。

  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农业机械是发力点。提升农业机械科技化水平,有助于实现精细化生产。今年秋收时节,在禹城市李庄村,联合收割机进田收完玉米后,秸秆还田机、智能复式播种机接连作业,实现了收种一条龙。得益于北斗导航系统,播种机牵引设备能精准控制路线轨迹,有效提高了作业质量。从凭借经验种地,到依靠科技种地,生产效率和生产成本实现了一升一降。粮食生产、耕种、管理、储运等环节,都应着力提升机械化水平。

  农机装备更精良,田间管理也要跟上。向土地要效益,需要给农业基础设施安装“智慧大脑”,提高精细化管理能力。在济南市章丘区高官寨街道甜瓜精品园,记者看到这样一幕:园区里,温湿度传感器、滴灌系统、水肥一体化等设施一应俱全。只需提前设定好甜瓜生长的各项环境指标,就能精准供应作物所需物料。水肥等实现定时定点供给,既节约了资源,也有利于保障作物品质。借助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数字化与农业生产“跨界组合”,精准进行田间种植、管理,促进了降本增效。着眼未来,持续推进智慧农业,不断释放农业生产活力,“慧种地”的空间十分广阔。

  也应看到,当前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不小差距。坚持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必须向关键核心技术要效益。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培育的大豆新品种“齐黄34”,在土壤含盐量0.3%的盐碱地上最高亩产302.6公斤。目前,这一品种的实打最高亩产367.4公斤,已在全国累计种植推广超4000万亩。推动科研成果加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让农民掌握先进生产技术,才能为建设农业强国提供坚实支撑。

  李庄村党支部书记李玉凯在接受采访时感慨:“种地靠科技,我们农民更有赚头、更有奔头。”瞄准农业科技前沿,提高科技创新能力,让创新成果更好惠及广大农民,农业现代化的道路必将越走越宽广。(王沛)

发布于:上思县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