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关仁问答网
2024-05-27 17:24:33

“E呼”疾驰紧急护送 就医群众真情感谢

原来,当晚7时左右,来电人的小孩在广丰洋口家里受伤昏迷,夫妻俩立即从家里驱车前往上饶市人民医院,但途经信州区朝阳镇境内时,在新320国道与上广公路交会处却遭遇严重拥堵。看着昏迷中的孩子,夫妻俩非常着急。朝阳镇3名“E呼即办”值守干部正在疏导交通,得知情况后,立即上演了一场争分夺秒的“暖心护送”行动。为确保在最短的时间内将伤者送到医院进行救治,值守干部立即用车上配备的喊话器,疾呼前方车辆抓紧避让。对在车内听不到的或不太愿意挪动的车主,陈永利和队员逐一上前说明情况。3分钟后,沿途的社会车辆纷纷让行,开辟出一条畅通无阻的“生命通道”。“我们现在送孩子过来,你们先提前联系医院做好抢救准备!”在行驶过程中,值守干部赶忙拨打120电话向医护人员提供伤者信息,让医护人员提前做好救护准备。“坚持住,我们马上就到了!”工作人员路上不断给刘女士母子加油鼓劲,火速穿过川流不息的车流。原本10分钟的路程,仅用时5分钟便安全到达市人民医院南院区。经过紧急救治后,孩子转危为安,大家悬着的一颗心才放下来。

朝阳镇工作人员表示,“E呼即办”建立了“12310”(即1分钟内签收、2分钟内通知处置队前往、3分钟内联系当事人、10分钟内到达现场)工作要求,就是要在群众最需要的时候站出来,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饶新轩)

“普法+直播”让法治宣传走向“云”端

  为开展好第十个国家宪法日和今年的“宪法宣传周”宣传活动,由市委依法治市办、市委宣传部、市司法局主办,江西贤和律师事务所承办的“宪上有约  有法帮你”云直播普法从12月1日—12月5日进行了5场直播,由两名普法主播以问答形式,向广大网友们普及宪法知识,并进行法律在线知识普及和网友提问互动,让广大网友了解到我国宪法的基本知识,引导大家发自内心地拥护和信仰宪法权威,做宪法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据了解,直播期间吸引了5000人次观看,点赞数超3万。

  “‘普法+直播’的做法,变过去‘普法课’‘摆摊设点’为线上直播,将新媒体传播优势与法治建设的需求相结合,成为实现线上线下普法宣传全覆盖、无死角的有力措施。我们将积极利用各种平台,继续普及宣传法律知识,弘扬宪法精神,帮助群众深入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切实提高群众的法律素质和法治意识。”市司法局普法与依法治理科负责人表示。

 

上饶:多举措强化乡村公共法律服务供给

  本报记者 郑欢

  “我老伴去世以后,子女跟我约定:每人每年支付1000元赡养费。可是,老大和老三既不常来看我,也不按约定给付赡养费。你们可以帮帮我吗?”日前,现年80岁的广丰区排山镇下余村村民余某向村里的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相关人员咨询有关法律援助事宜。广丰区法律援助中心工作人员了解详情后,上门为老人办理了相关手续,并指派律师为其提供免费法律服务。如今,余某的子女正按期履行赡养义务。

  余某的“老有所养”得以实现,得益于我市全面打造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让法律援助服务做到“到身边”“顺民意”。当前,便利、高效的法律援助服务正延伸至全市每个角落,更多困难群众就近就能获得法律援助。

 

  建“站”设“室”  让群众就近获得法律援助

  “谢谢你们这么尽心尽力地帮我们。”不久前,广信区枫岭头镇长塘村村民徐某某的丈夫,将一面绣有“无私援助百姓,捍卫法律尊严”的锦旗送到广信区法律援助中心,向该中心表示感谢。

  事情还得从2021年7月发生的一起交通事故说起。当月31日上午10时许,徐某某搭乘丈夫的二轮电动车,正常骑行至广信区武夷山北大道时,被巫某某驾驶的小汽车碰撞倒地。经诊断,徐某某右桡骨小头骨折、右手第2近节指骨骨折、右手拇指远节指骨撕脱性骨折等。住院治疗78天,花费相关医疗费用44000余元,而肇事方只垫付了3000元医疗费,这让徐某某一家一筹莫展。2021年12月,在村居法律援助联络员的帮助下,徐某某的丈夫向广信区法律援助中心提交了相关法律援助申请材料。该中心详细了解了徐某某的情况:农村低保户、精神贰级残疾人,是应被援助的重点对象。于是,立即指派办案经验丰富的基层法律工作者张美华承办此案。接受指派后,张美华第一时间约见徐某某的家属了解案情,并多次奔波于人民法院、保险公司等单位查找依据、核算赔偿标准、计算赔偿数额,帮助立案。最终,经过法院主持,双方当事人达成调解,由保险公司及巫某某赔偿徐某某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等共计69189元。拿到款项时,徐某某的丈夫激动不已:“真没想到,家门口还有免费的代理律师帮我们维权,太谢谢法律援助中心了。”

  “目前,全市已形成了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类似这样的法律援助工作每天都在我们的站点发生。”市司法局公共法律服务管理科负责人徐新华介绍,为了让有法律援助需求的困难群众,能在第一时间就近获取优质法律服务,近年来,他们大力完善公共法律服务站点建设,并将法律援助服务阵地延伸至农村一线,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获得法律援助。据悉,到目前为止,我市已建成集法律援助、法律服务、法治宣传、人民调解等司法行政职能于一体的“窗口化”、“一站式”综合性公共法律服务平台13个,乡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209个,村(居)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2700个,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基本建成。

  推进结对帮建  更好满足群众法律援助需求

  “以标准化规范化的要求,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点的建设同时,为了满足广大农村困难群众的法律援助需求,我们还推动法律服务工作者与各站点对接,破解基层法律服务资源不足难题。”采访中,徐新华介绍,他们在全市12个县(市、区)中探索建立了“站所对接”帮建机制:各县(市、区)推动本地优秀律师事务所与乡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签订合作协议,建立“人才资源共享、工作优势互补、专项活动共创”的帮建关系。每家律所指派数名律师到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值班,通过面对面、视频等方式解答群众相关法律咨询问题,倾听群众诉求,最大程度保障群众合法权益;律所每年组织律师到结对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开展普法讲座、法治宣传、“法律明白人”培养授课等活动;积极参与化解乡、村两级重大复杂疑难矛盾纠纷。迄今为止,12个县(市、区)已建立法律顾问团,211个乡镇、2239个村(居)委会配备法律顾问。

  徐新华表示,在结对帮建过程中,他们还组织全市264名优秀党员律师,成立了21支上饶律师“志敏先锋”公益法律服务队,深入全市各村(居)开展法律援助服务工作,主动当好乡村邻里解答法律疑问当好咨询员、化解邻里纠纷当好调解员、开展法治讲座当好宣传员、农村“法律明白人”业务培训员,切实让困难群众遇到法律问题或者权利受到损害时能够及时得到法律援助。

  “有什么法律问题不用跑城里,村里就能获得专业地法律帮助。”走访中,不少困难群众表示,帮建机制下,他们足不出村就能享受到“面对面”的法律援助服务。    

  开辟绿色通道  做到“应援尽援”“应援优援”

  “法律援助工作是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一项重要民生工程,使人民群众尤其是经济困难群众可以平等享有获得法律服务的机会,切实感受到社会的公平正义。”徐新华表示,看似普通的法律问题,却都是群众心里“天大的事”,让困难群众平等获得法律保护,是一项民生工程,也是服务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方式和途径。为了更加方便群众,当前,他们还不断健全完善法律援助便民措施。

  “我们充分利用实体、热线、网络这三大平台。组建了上饶市12348法律服务热线律师团队,由专业律师接听热线,实行365天工作制。同时,积极推广运用远程视频法律服务,为办事群众随时获得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等服务。”徐新华说,同时,他们还开辟了重点人群法律援助绿色通道,精简审批环节、优化办理流程,做到“应援尽援”“应援优援”。

  据统计,截至去年11月22日,全市共办理公共法律服务事项141666件,其中实体平台123528件,热线平台18022件,网络平台116件,共受理法律援助案件6981件。“下一步,我们将以标准化规范化的要求,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点的建设,努力提高公共法律服务的满意度、公信力。采取培训上岗、定期培训等方式,提高公共法律服务人员的工作能力和水平,为群众提供更高水平的公共法律服务。”徐新华表示。

发布于:上思县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