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刘永问答网
2024-05-22 21:19:35

文化新地标 信州区艺术中心预计年底前落成

信州区艺术中心项目设计效果图

本报记者 郑欢

饶城又一文化新地标——信州区文化艺术中心预计年底前建成,面向全体市民开放。这座文化艺术场馆究竟设有哪些功能区、目前建设进展如何?近日,记者就此进行了探访。

在饶城叶挺大道东侧、上饶集中营扩建地块南侧的信州区文化艺术中心项目建设现场,记者看到,工人们有条不紊地进行施工操作,现场一片繁忙。“目前项目主体已全部完成,主体内外墙砌筑完成70%。另外,室内消防通风管道安装已完成60%。”该项目负责人向记者介绍,信州区文化艺术中心项目用地面积约15亩,规划总建筑面积24779.36平方米,地上16802.77平方米,地下7976.59平方米,配备机动车停车位172个,非机动车停车位522个。项目主要新建内容包含茶艺(花艺)烘焙室、书法(绘画)室、录音棚、音乐厅、排练厅、职工汇演剧场、咖啡茶点休闲区、网球场、篮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场、气排球馆、综合健身区、动感单车区、武术区、舞蹈房、瑜伽馆以及配套的公共服务设施。项目预计年底前全部完工并投入使用。

“作为信州区第一个文化艺术中心,它的建成,不仅为市民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文化娱乐场所,更为市民带来了一种全新的文化体验。在这里,市民可以欣赏到各种形式的艺术表演,感受到浓厚的艺术氛围。”该项目负责人表示,该项目在规划建设中通过建筑艺术与上饶信州历史人文相融合的方式,形成彰显文化气质的地标建筑。同时,通过置入更贴近空间使用者的活动场所、公共空间,为文化艺术工作者、市民提供互动、交流、展示的平台和发展创新机遇。


龙溪村 “美丽经济”助力乡村振兴

说起家乡的变化,龙溪村村民祝乃根感慨不已,以前的龙溪村,一到下雨天,文昌阁学校前的道路到处泥泞,孩子们上学很不方便,如今平坦整洁的水泥路通到了村民家门口,村容村貌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有信心把日子越过越好。”

龙溪村的美丽经济,离不开广丰区农文旅集团的赋能。集团党员干部深入基层倾听民声,及时了解掌握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真正把群众反映的真实想法、有效建议吸收到工作中。

2022年以来,该区农文旅集团共投资650万元对龙溪村道路进行升级改造,投资建设旅游集散中心,增设路灯、长椅,铺设草坪,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合力打造龙溪成为3A旅游景区。在外务工的村民逐渐返乡,做起了民宿、餐饮、特色种植等产业,村民增收致富的路子越走越宽。

广丰区农文旅集团负责人多次到龙溪村与市政府办公室驻龙溪村工作队对接,走村入户,反复征求广大群众意见建议,除此之外,广丰区农文旅集团预投资200万元在龙溪村龙江桥头设立农家书屋,惠及人口近万人。帮助龙溪积蓄文化之势,引其冲向“新赛道”。

(刘尤列 曹先锋)

激活民间艺术的生命力

  扭、转、跳,一串连贯动作做下来,陕北秧歌代表性传承人魏建明赢得满堂彩。年逾七旬的他,常在闲暇时来到文化馆、广场、小区,为乡亲们义务指导秧歌技巧。只要谈起秧歌、跳起秧歌,魏建明就精神头十足:“希望秧歌能融入大家生活,浸到人们心里。”

  松散的黄土添加蜂蜜、食用油和棉花,在匠人手中便成了泥塑;普通石头经刀琢斧削,化为姿态万千、神情各异的精美石狮;高亢嘹亮的绥米唢呐绕梁不绝,吹奏出陕北人特有的奔放热情……漫步于陕西省绥德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馆,能够感受黄土地上民间艺术的活力,领略生于斯、长于斯的人们热烈而质朴的精神世界。

  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指出:“民间艺术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老祖宗留下来的这些宝贝,对延续历史文脉、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陕北粗犷豪迈、关中深沉敦厚、陕南钟灵毓秀,三秦大地孕育出风格迥异的民间艺术。如何让融进人民血脉之中的民间艺术,继续滋养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这是一道现实课题。

  民间艺术“被看见”才能“被热爱”。近年来,华阴老腔、《唐宫夜宴》国风舞、民间烟火“打铁花”等频频出圈,让优秀传统文化得到更多社会关注。在西安易俗社文化街区,秦腔剧目与说唱、脱口秀等新潮表演同时上演,吸引了众多年轻群体。在大唐芙蓉园演出17年的东仓鼓乐社,2022年开始在短视频平台进行直播,1年多时间有近6000万人观看,全网播放达数亿次。这说明,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找到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连接点,就能让传统的成为时尚的、古老的成为时代的。

  民间艺术“活”起来,关键在传承。民间艺术的传承人是“手艺人”,更是“守艺人”。绥德县为发掘优秀民间艺术传承人,专门开班教学、辅导培养,还组织非遗项目进校园、进社区、进景区、进乡村。正如魏建明所说:“代代接力,民间艺术才能不断焕发光彩。”民间艺术魂在乡土,根子在人。要不断融合新的艺术展现形式,提升民间艺术的吸引力和传播力,进一步夯实其活态传承的基础。

  文化艺术无价,其传承发展有形。以民间艺术为载体,带动文化产业、乡村产业发展,可以为艺术传承创造更好条件。近年来,在绥德县,1200余人从事石雕产业,群众增收致富,实现点石成“金”;在千阳县,1.2万名绣娘借“西秦刺绣”技艺,“绣”出美好生活;在汉中市,细细青藤在村民手中百转千回,成为一件件热销藤编产品……民间艺术小工坊成了致富大产业,让优秀的民间艺术融入群众日常生活,展现出更强的活力。把这些宝贵的文化资源利用好,有助于激扬群众的精气神,更好延续历史文脉。

  东仓鼓乐社主管齐兴峰曾经自问:“古老艺术,会有人喜欢吗?”随着触网的深入,他对此很有信心。坚持守正创新,做好传承发展,民间艺术肯定会有受众。更好激活民间艺术的生命力,让民间艺术之美浸润心田,就能推动这些优秀传统文化焕发新光彩,进一步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

  (原韬雄)

发布于:上思县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