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李大江问答网
2024-05-23 23:02:15

花厅镇:以党建为引领优化基层治理体系

本报讯 记者吴淑兰报道:广信区花厅镇通过强化党的组织优势,推动党的工作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优化基层治理体系,提升治理效能,助推乡村振兴。

优化网格管理,推进基层治理。全面推进“党建+网格”管理,全镇共设立130个网格片区,成立网格党支部41个,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开展入户走访、政策宣传等,切实提升乡村治理效能。利用党小组、网格党支部开展“农户夜话”活动,集中开展“四下基层”活动,组织党员干部到各村实地办公,进一步了解群众需求、解答群众疑问,共开展集中下访9次,收集群众反映问题建议64件,现场解决51件。

“党建+好商量”,解决民生实事。围绕群众期盼征集议题,建立议题库,积极开展协商议事。2023年全镇开展“党建+好商量”协商议事会22次,集中完成了集镇改造、道路拓宽硬化、排水沟建设、河堤改建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成立党员先锋队10个,设立党员示范岗24个,组织党员在人居环境整治、森林防火、防溺水巡逻、志愿服务等重要工作中冲在前,切实为群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健全“村党组织—网格党小组—党员联系户”组织体系,依托党员志愿服务队,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将党组织服务群众触角延伸到最基层。截至目前,新增的1000亩早梨项目已种植完成,花厅自来水厂建设、金鸡村通村道路改造、集镇改造提升等民生项目均已完成。

强化党建引领,助推乡村振兴。持续加强乡村振兴人才、村党支部书记、村“两委”干部队伍建设,坚持从企业家、致富能手、退伍军人、返乡大中专毕业生党员中选配村党支部书记,建立青年人才信息库,吸纳高学历人才、致富能手、农村实用人才、“新时代赣鄱乡村好青年”、本地在外创业的企业家等青年人才。

培育特色产业,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依托本地自然资源,加大扶持品牌、特色产业力度,推进“一村一品”发展,大力发展白茶、早梨特色产业。把传统产业变成优势产业,带领村民走上致富路,带动镇村经济发展,全面推进乡村产业振兴。

乡村“大舞台”吸引人才来 石羽代表: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乡村振兴‘大舞台’呼唤更多技术人才,广袤乡野孕育着无限的机遇与可能。”全国人大代表、江西和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部车间主任石羽说。

石羽的家乡江西省上饶市鄱阳县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是江西“粮仓”。他所就职的和泽生物是一家专业从事饲料添加剂、植物提取物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也是江西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10多年前,为了照顾家庭,数控专业毕业的石羽从外地回到家乡,进入江西和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作为一个饲料添加剂行业的“门外汉”,他刻苦钻研专业知识,很快成长为技术专家,解决了公司在发展中遇到的许多技术难题,并通过“传帮带”培养出多名技术能手。

“在和农民朋友打交道的过程中,我更加明白了科学技术在乡村振兴领域的重要性。”石羽和团队研发的一款新型环保饲料添加剂,大幅提升饲料利用率,受到许多养殖户的好评。

石羽和他的团队还针对秸秆回收再利用课题进行攻关,研发的产品已初步成型。“我国农村地区,每年要产生大量的秸秆,工业利用率却不高。”石羽介绍,对秸秆回收再利用,可以用于生产活性炭和二氧化硅,有利于保护环境,市场前景广阔。

近年来,我国农业科技快速进步,支撑农业农村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突破60%,充分验证了“脱贫致富必有科技要素,乡村振兴必有科技支撑”的道理。在石羽看来,科技可应用于乡村振兴的方方面面:种业科技,可以有效保障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智慧农业,可以赋能农产品生产、销售等各环节;环保科技,可以推进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作为农业大县,鄱阳县近几年来全面实施乡村振兴科技支撑行动,不断提高农业科技自主创新水平、成果转化水平,实施了“草根人才”“高素质农民”培训计划,培养高素质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依托送科技下乡活动和农业大讲堂下基层宣讲活动,千方百计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实施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鼓励支持企业、科研机构等开展乡村建设领域新技术新产品研发,培养了一批懂得乡村建设、管理的专业人才。

石羽尤其关注人才培养,他说自己从“门外汉”变成饲料添加剂行业的技术能手,正得益于校企联合人才模式。“要引导各类人才资源下沉到乡村振兴一线成为骨干力量,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石羽建议,政府要筑巢引凤,出实招引导大中专毕业生、科技人员等返乡创业创新,在乡村振兴的舞台上施展拳脚、贡献才智;同步改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尽可能缩小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差距,解决好返乡人才的后顾之忧。

(原载于2024年3月5日《新华每日电讯》)

他扶养了一个非亲非故的“亲兄弟”——记2023年第一季度“江西好人”丁国学

  因为一句“让我来照顾你吧”,铅山县汪二镇下四村村民丁国学,无偿照顾与自己非亲非故的流浪盲人邱松仔33年,也因此获评2022年下半年度“上饶好人”、2023年第一季度“江西好人”。

  邱松仔1947年出生,出生不久便双目失明,4岁父亲过世、5岁母亲改嫁,一直与大伯相依为命。大伯年老住进了敬老院后,17岁的邱松仔只好独自一人乞讨为生。

  1990年4月,已经流浪了20余年的邱松仔一路乞讨,来到下四村,遇见了同样独身、比自己小一岁的丁国学。丁国学觉得邱松仔很可怜,就对他说:“你跟着我,让我来照顾你吧。”这一照顾,就是33年。

  其实,当时丁国学的生活并不宽裕,仅靠着两亩田地维持基本生活。多了一个要照顾的“哥哥”,他的生活也发生了一些变化。除了种好两亩地,丁国学开始每天起早贪黑外出捡“破烂”。出门之前,他会给邱松仔安排好吃的、用的,并买了一台收音机供他打发时间;回来之后,做饭、洗衣、叠被子、打扫房间,丁国学一人包办,将邱松仔生活照顾得井井有条。2006年以后,两位老人先后领上了低保,被列为精准扶贫对象,并成为了五保户。政府出钱对他们居住的房子进行了维修,生活得到明显改善。

  如今,两位老人都已经是古稀之年。他们的事迹在乡间广为流传,一“遇”伴终生的佳话被人们津津乐道,赢得了大家的称赞。

  “丁国学很照顾我,我在他家住了33年了,我们不是亲兄弟胜似亲兄弟。非常感谢他的照顾!”邱松仔常说,遇到丁国学是他这辈子的福气。丁国学则说:“我认下这个兄弟就会对他负责下去,一直到力不能及。”

发布于:上思县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