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王海问答网
2024-05-23 09:16:14

文物里的廉政故事—— 笪继良和“白菜碑”

  在上饶市铅山县永平镇,立着一块“白菜碑”,碑上刻画着一株大白菜,并写有“为民父母,不可不知此味;为吾赤子,不可令有此色”,意思是作为地方父母官,不能只图自己安逸享乐,不知青菜滋味,不问民间疾苦;面对子民百姓,不能让他们缺衣少食,面带菜色。这是笪继良任铅山县令时所立,告诫自己和县衙官员,要以民为本、勤政为民。

  笪继良,江苏省句容县人,初名继盛,字我箴。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至天启元年(1621年),任铅山县令。

  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笪继良到铅山县任县令,平日布衣素食,轻车简从,不事奢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明朝廷借口辽东战事吃紧,三次向人民加派“辽饷”,铅山县当时户籍人口已锐减至不足二万人,竟也被加派二万余两,百姓负担沉重,民不聊生。

  一天,笪继良带着两名公差走出县城,来到城外村庄一户农家。走进农舍后,他看到屋里的人个个骨瘦如柴、脸带菜色,身上已经浮肿。男主人有气无力地告诉笪继良,杂粮和蔬菜吃光了,不得已卖了一双儿女换来的几斗杂粮也吃完了。

  听罢,笪继良立即派人回县城请来郎中给这一家老少看病。笪继良问农户:“眼前抗灾自救应该种些什么作物?”农户说:“种稻子来不及了,年猪月菜,蔬菜下种一个多月,尤其是白菜,就可以吃,再种荞麦,晚秋种杂粮和豆。”又问:“你的一儿一女卖给了谁家?”农户道:“卖给了当地粮户任东家!”

  笪继良立即派公差“请”来粮户任东,从他家拉出粮豆、银两,盖上县衙大印,分发给灾民,并对为富不仁的任东进行惩处。

  事后,笪继良责令各村大粮户借出粮豆若干担,碾成米皮糠和豆粉,分给患浮肿病的农人食用;严禁卖儿鬻女,已卖者迅速寻找儿女回家;引导各家各户大种白菜和晚秋杂粮自救。

  经历此事,笪继良于县衙醒目处立下“白菜碑”,以此自勉。后来,他在“白菜碑”前和里正、地保同吃杂粮粥,同喝白菜汤;又在“白菜碑”前断案,惩罚违背政令和行贿的任粮户,使铅山百姓从灾害中走出。他还兴修水利,奖励农桑,兴办学校。他励精图治,力改弊政,鼓励农耕、抑制豪强,赈济贫民、恢复生产,严厉打击人口买卖,尽力维护贫苦百姓利益,使铅山百姓得以休养生息。数年后,笪继良因政绩卓著、百姓爱戴,被擢升为虔州州牧。他离任时,铅山家家户户焚香燃烛,男女老少洒泪相送。百姓深怀其德,集资兴建“笪公”生祠,将“白菜碑”竖于祠内,并购置田产,以供祀事。

  历经四百年风雨沧桑,“白菜碑”虽然几经搬迁,但一直被当地百姓珍视保存,向世人叙说着笪继良勤政爱民、贤良方正的动人故事和精神品格。“为民父母,不可不知此味;为吾赤子,不可令有此色。”这不仅仅是一句警示告诫之语,更是勤政、廉政的文化“遗产”,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时至今日,“白菜碑”俨然已成为铅山一个特色的廉政文化符号,浓缩和昭示了久远的文化传统与鲜明的时代特色。

  “白菜碑”所蕴含的思想内涵不仅深深影响了古代铅山,更加警示和启迪了现代铅山。近年来,铅山县充分发挥当地廉洁文化资源,整合开发鹅湖书院、永平清园等历史文化资源,加以活化利用,使之成为干部廉政教育的源头活水。“白菜碑”就像一个标杆,指引和激励着他们奋发进取,深入实践;就如一道警符,时刻提醒自己慎权、慎欲、慎微、慎初、慎独;更是一道绿光,闪耀着以人为本、廉政为基的执政理念。对于各级党员干部来说,继承和发展其精神具有重要的意义。(记者 蔡文逸 整理)

广丰铁山梯田:曼妙的大山“指纹”

  余敏 本报记者 吴淑兰

  远观,四围高山、云海如潮,千亩梯田依山盘旋。鸟瞰,色彩斑斓、层叠有致,宛如大自然的美丽画卷。

  这里是广丰最高的村庄——铜钹山铁山村。在海拔400—1000米的山坡上开垦的铁山梯田始于唐初,兴于明、清,距今有1000多年历史,总面积达千余亩。

  铁山梯田像一面面长长的扇面,紧紧贴在铜钹山的怀抱中,又像片片透明的镜片,镶嵌在大地的脊梁。站在高处望去,梯田成为抽象的风景画,曼妙的曲线成了大山的“指纹”。梯田面积最大的一处位于悟道尖对面上加尖山腰上,面积100余亩,依山势而建,高高低低,层层叠叠,其线条如行云流水,潇洒柔畅,又有零星农房点缀其间,蔚为壮观。 

  除了梯田,在铁山还能观赏到壮美的云海。

  铁山村地处广丰区铜钹山镇西南部,海拔800米至1300米。因为海拔高,田里的水蒸发后受气流影响形成云海,从山顶上望去,云雾就像河流一样在山间流淌,村庄、梯田与树木点缀在云海之间,虚虚实实,变化万千。

  群山环抱、梯田如画、蓝天澄碧、溪水潺潺的铁山村,树木里小鸟嬉戏,小路边山花争艳,还有清新的空气,无不令人流连忘返。

  约上三五好友,带着好心情,到铁山欣赏好春光。

光伏产业兴 村民日子甜 ——省烟草局“造血”式帮扶桑园村走笔

  自2021年以来,省烟草局积极响应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号召,选派了3名驻村工作队成员进驻桑园村。桑园村是“十四五”省定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工作队驻村以来,坚决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底线要求。通过深入细致调研后,驻村工作队把桑园村的情况摸了个透彻。杨国辉是省烟草局选派的驻村第一书记,他还动员妻子一同驻扎到村里来,将桑园村当成了他们的第二个家园。

  光伏发电现已成为推动能源转型最活跃的可再生资源之一,被称为是“躺着赚钱”的产业。桑园村驻村工作队从实际出发,考虑到该村劳动力缺乏、农作物种植面积零散等客观条件,在了解了光伏发电的好处后,立即对接项目,充分利用小学校舍和计划中帮扶车间屋顶区域,铺设光伏发电设备,为全村开辟出一条稳定的集体增收途径。“目前光伏发电刚刚完成一期,一个星期前村部收到了第一笔光伏发电收入,最迟年底二期的帮扶车间房顶光伏设施也将全面铺设完工,预计一年能为村集体带来10余万元的收入。”工作队成员汪俊雄介绍说。据了解,屋顶光伏项目计划安装350千瓦,年售电量45-50万千瓦时,售电收入20万元左右。

  而距村委会办公楼不远处,一座三层高的帮扶车间正在加班加点施工中。为了能更好地发展村集体经济,驻村工作队先后向省烟草局申请了310余万元的扶持资金打造帮扶车间,用于招租来料加工型企业。“建成后扶贫车间共有出租面积2400平方米,前期预计一年能为村集体经济增加租赁收入15万元左右,待甬金衢上高速出口建成并通车后,能超20万元。该项目不仅增加了村集体收入,还能让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致富。”杨国辉笑着说。

  村边河畔挖掘机隆隆声不断,工人们正在河床上拉线、浆砌……在桑园村约1.6公里长的河堤上,呈现出一幅火热施工的场景。去年“6·20”的特大暴雨,冲毁了4处老旧堤墙,给河边农田生产带来了不小影响。

  为保障村民正常的生产生活,避免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驻村工作队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扶持,拟定施工方案,在全村新建投资达500万元的河堤项目,本月底确保完工。新建河堤设计紧靠主要村道,并在堤上修建游步道。建成后不单具有防洪功能,还具有休闲景观功能,在保障村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同时,也为村民提供了休闲娱乐场所。

  夜幕降临,桑园村亮起了盏盏明灯,照亮了晚归人,也照亮了村民前行的道路。驻村工作队来之前,村子里没有路灯,村民们晚上只有摸黑走夜路,特别是到了农忙时节,早出晚归更加不方便,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为切实解决群众的诉求,工作队及时将该情况向省烟草局汇报并争取项目资金,在村里安装120余盏太阳能路灯。路灯亮了,村民们心里也亮堂了。

  太阳能路灯不仅照亮了群众出行的“平安路”,照亮了村民生活的“幸福路”,也照亮了乡村发展的“振兴路”。

  (吴梦玲)

发布于:上思县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