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节振国问答网
2024-05-23 09:54:30

龙头山:以文化赋能乡村振兴

  本报记者  祝长月 蔡霞  戴越 文 /图

  龙头山乡是坐落在德兴市东南部、与三清山一山之隔的美丽乡村。近日,记者在龙头山采访发现,该乡乡、村两级甚至村民,始终坚守文化阵地,做文化的挖掘者、守望者、开发者,以文化赋能乡村,有效地促进了文化旅游快速发展。

  民居文化独具特色

  在龙头山乡陈坊村上源头,隐藏着一个家家户户都用鹅卵石构建房屋的“石头部落”,如今成了德兴市乡村旅游的“名角”。“这个‘十一’黄金周,在还没有正式对外开放的情况下,我们最多一天就接待了两三千名游客。”江西中景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石头部落景区负责人曹熙斌说。

  进入这个独特的石头村,映入眼帘的便是用鹅卵石搭建的房屋、墙面、小道、田埂等,一派幽静神秘的景象。这种鹅卵石民居营造技艺自唐时发端,宋时发展,明清时期定型,山地文化特征明显。目前,当地村落原有格局及形态保存较为完好,今留存的鹅卵石民居多为上个世纪40年代至80年代建造。

  副乡长王琴介绍,为了更好地保护、开发这座隐藏在大山深处的“石头部落”,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了江西中景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对空置已久的整个村庄的石头房进行重新打造,在原本鹅卵石的框架基础上,改造成乡野情趣与现代风完美结合的民宿群——隐舍民宿,规划建设了石寨、水寨、文化广场、红色文化博物馆、生态农场等。游客在体验“原始部落”生活居住习俗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古代建筑文化和现代文明的魅力。

  红色文化熠熠生辉

  龙头山乡暖水村,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著名的闽浙赣革命根据地;是方志敏同志与粟裕将军共同浴血奋战过的地方;诞生了德兴市第一位中共党员、第一任党支部书记、弋横暴动领导人之一祝炎;坐拥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龙头山革命烈士纪念馆;2021年被命名为江西省第一批红色名村……   

  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暖水村探索出了“党建+红色旅游+乡村振兴”的特色发展之路,形成“听、看、体验、互动”为一体的红色旅游线路。“我们将龙头山革命烈士纪念馆、程家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红色廉洁文化教育点串成线,打造了一条红廉文化主题教育路线,广受欢迎。”该村党支部书记、主任俞秋香说。

  俞秋香告诉记者,今年以来,主题教育路线已接待各地党员干部参观3000余人次、游客数万人次,让越来越多的人感悟红色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同时,以红色旅游带动周边民宿产业发展,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约10万元,把红色名村打造成了乡村振兴样板。

  村史文化源远流长

  龙头山乡政府所在地暖水是一个有上千年历史的村庄,许多传说停留在了老一辈人口中和族谱里。为了保存这些可贵的村文化遗产,有一群人自发挖掘、整理本村历史文化,比如曾经担任暖水村主任、现任龙头山乡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主任的祝春华,收集了许多暖水村的历史文化故事,并写在了村里的文化墙上,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而以一人之力,挖掘、整理,并专门修建馆舍,将一个传承千年之久的本村祝氏文化呈现出来,则是暖水村村民祝建德的乐事。

  祝氏是暖水当地的大姓。2016年6月,祝建德开始收集、整理暖水祝氏的起源、发展、名人轶事等。查家谱,查《德兴县志》,到德兴档案馆、德兴党史馆查找资料,自费到玉山、黄山休宁等地查看当地县志……多年来,他笔耕不辍,写下一个个祝氏先人故事。

  祝建德整理发现,暖水祝氏自南唐迁徙而来,迄宋代,暖水一地繁华鼎盛,形成了“城内千户,城外八百户”的壮观盛景。继而,暖水出现了一大批名士达官,如宋元时期不为忽必烈所诱的祝泌,南宋理学家朱熹的外祖父祝确与暖水的关系以及朱熹在暖水的故事,明代太仆寺少卿祝梦献,一字千金的大书法家祝世禄……在《暖川(今暖水)祝氏族谱》保存完好的暖水城图中,偏安一隅的暖水城曾经拥有大量的官邸豪宅,如太守第、参军第、解元第等等,举不胜举。

  “还有好多故事嘞,我们的村史和族谱研究不完。”祝建德感慨地说道。

 

城乡供水一体化 潺潺清水润民心

  “民以食为天,食以水为先。”主题教育开展以来,信州区以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为落脚点,以“城乡供水一体化”为突破口,加快推进信州区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进度,着力解决农村饮水问题,疏通水系“毛细血管”,让群众喝上“幸福水”。

  该区编制了《信州区“十四五”供水保障规划》和《信州区城乡供水一体化规划》。规划项目总投资3.07亿元,分四个标段实施,涉及7个行政村、69个自然村、6319户,总人口28582人。主要施工项目是为干支管配水管网延伸、村内管网工程、入户管道及其配套的附属建筑物。其中,一标段包含的朝阳中心镇狮山村、下谭村、中潭村和盘石村四个村约2300户已通水,其余标段也在有序推进。

  在朝阳镇青金村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施工现场,机器轰鸣,工人们正有条不紊地开挖地面,铺设水管,一派热火朝天的施工景象。“信州区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二标段目前已经完成了施工进度的70%,预计今年12月底完工。三标段包含秦峰和沙溪剩余几个行政村,已经完成了施工单位的招标,四标段已经完成了施工图审。”该工程项目负责人介绍。

  该区将农村饮水安全作为补齐乡村振兴短板的重大民生工程,15万农村人口从中受益。“下一步,我们将以‘城乡供水一体化’这一民生工程为突破口,在开展主题教育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持续探索‘管、护、服’一体化的科学管理方式,打通农村地区供水‘最后一公里’,切实保障农村饮水安全,有力推进全面乡村振兴。”信州区农业农村水利局党组成员蔡旭华说。

 

万年农业“流动课堂”促进农民增收

  10月24日,万年县农业农村局组织“流动课堂”开进齐埠乡齐埠村,这里有万年县水稻绿色高产高效样板区、耕地综合治理的试验区,还有油菜冬种示范点。走进田野,只见稻浪翻滚,一片金黄,十几种示范种植的水稻品种向人们展示各自的品质优劣势和对当地土壤的适应度。通过现场观看,听着技术人员的讲解,种粮大户们对明年种什么水稻品种心中已经有了选择。冬种工作是农业生产的重头戏之一,万年县今年冬种面积23.9万亩,其中绿肥和油菜种植占了大头,全县绿肥种植面积达11.8万亩,油菜种植面积达6.9万亩。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产业兴旺,种植技术是关键。10月25日,“流动课堂”开进了高安市江西省农科院创新示范基地,这里汇集了全省顶尖农业技术专家和数万种农作物品种。走进基地,藻类生产系统技术集成示范,果业生产试验,蔬菜、花卉、水稻等作物的样板种植琳琅满目。当日下午,“流动课堂”还开进了江西省蚕桑、茶叶科研机构,了解蚕桑和茶产业的生产历史及生产技术,令来自万年县的县乡两级农技人员耳目一新,进一步开拓了大家的视野,增强了大家发展农业生产的信心。

  据了解,万年县今年累计开设农业“流动课堂”50余堂,参加培训人员3000余人次,现场为农民指导解决各种难题120余个,为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作出了积极的贡献。(赵德稳)

 

发布于:上思县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