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刘造时问答网
2024-05-23 23:35:52

上饶:多举措强化乡村公共法律服务供给

  本报记者 郑欢

  “我老伴去世以后,子女跟我约定:每人每年支付1000元赡养费。可是,老大和老三既不常来看我,也不按约定给付赡养费。你们可以帮帮我吗?”日前,现年80岁的广丰区排山镇下余村村民余某向村里的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相关人员咨询有关法律援助事宜。广丰区法律援助中心工作人员了解详情后,上门为老人办理了相关手续,并指派律师为其提供免费法律服务。如今,余某的子女正按期履行赡养义务。

  余某的“老有所养”得以实现,得益于我市全面打造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让法律援助服务做到“到身边”“顺民意”。当前,便利、高效的法律援助服务正延伸至全市每个角落,更多困难群众就近就能获得法律援助。

 

  建“站”设“室”  让群众就近获得法律援助

  “谢谢你们这么尽心尽力地帮我们。”不久前,广信区枫岭头镇长塘村村民徐某某的丈夫,将一面绣有“无私援助百姓,捍卫法律尊严”的锦旗送到广信区法律援助中心,向该中心表示感谢。

  事情还得从2021年7月发生的一起交通事故说起。当月31日上午10时许,徐某某搭乘丈夫的二轮电动车,正常骑行至广信区武夷山北大道时,被巫某某驾驶的小汽车碰撞倒地。经诊断,徐某某右桡骨小头骨折、右手第2近节指骨骨折、右手拇指远节指骨撕脱性骨折等。住院治疗78天,花费相关医疗费用44000余元,而肇事方只垫付了3000元医疗费,这让徐某某一家一筹莫展。2021年12月,在村居法律援助联络员的帮助下,徐某某的丈夫向广信区法律援助中心提交了相关法律援助申请材料。该中心详细了解了徐某某的情况:农村低保户、精神贰级残疾人,是应被援助的重点对象。于是,立即指派办案经验丰富的基层法律工作者张美华承办此案。接受指派后,张美华第一时间约见徐某某的家属了解案情,并多次奔波于人民法院、保险公司等单位查找依据、核算赔偿标准、计算赔偿数额,帮助立案。最终,经过法院主持,双方当事人达成调解,由保险公司及巫某某赔偿徐某某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等共计69189元。拿到款项时,徐某某的丈夫激动不已:“真没想到,家门口还有免费的代理律师帮我们维权,太谢谢法律援助中心了。”

  “目前,全市已形成了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类似这样的法律援助工作每天都在我们的站点发生。”市司法局公共法律服务管理科负责人徐新华介绍,为了让有法律援助需求的困难群众,能在第一时间就近获取优质法律服务,近年来,他们大力完善公共法律服务站点建设,并将法律援助服务阵地延伸至农村一线,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获得法律援助。据悉,到目前为止,我市已建成集法律援助、法律服务、法治宣传、人民调解等司法行政职能于一体的“窗口化”、“一站式”综合性公共法律服务平台13个,乡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209个,村(居)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2700个,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基本建成。

  推进结对帮建  更好满足群众法律援助需求

  “以标准化规范化的要求,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点的建设同时,为了满足广大农村困难群众的法律援助需求,我们还推动法律服务工作者与各站点对接,破解基层法律服务资源不足难题。”采访中,徐新华介绍,他们在全市12个县(市、区)中探索建立了“站所对接”帮建机制:各县(市、区)推动本地优秀律师事务所与乡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签订合作协议,建立“人才资源共享、工作优势互补、专项活动共创”的帮建关系。每家律所指派数名律师到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值班,通过面对面、视频等方式解答群众相关法律咨询问题,倾听群众诉求,最大程度保障群众合法权益;律所每年组织律师到结对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开展普法讲座、法治宣传、“法律明白人”培养授课等活动;积极参与化解乡、村两级重大复杂疑难矛盾纠纷。迄今为止,12个县(市、区)已建立法律顾问团,211个乡镇、2239个村(居)委会配备法律顾问。

  徐新华表示,在结对帮建过程中,他们还组织全市264名优秀党员律师,成立了21支上饶律师“志敏先锋”公益法律服务队,深入全市各村(居)开展法律援助服务工作,主动当好乡村邻里解答法律疑问当好咨询员、化解邻里纠纷当好调解员、开展法治讲座当好宣传员、农村“法律明白人”业务培训员,切实让困难群众遇到法律问题或者权利受到损害时能够及时得到法律援助。

  “有什么法律问题不用跑城里,村里就能获得专业地法律帮助。”走访中,不少困难群众表示,帮建机制下,他们足不出村就能享受到“面对面”的法律援助服务。    

  开辟绿色通道  做到“应援尽援”“应援优援”

  “法律援助工作是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一项重要民生工程,使人民群众尤其是经济困难群众可以平等享有获得法律服务的机会,切实感受到社会的公平正义。”徐新华表示,看似普通的法律问题,却都是群众心里“天大的事”,让困难群众平等获得法律保护,是一项民生工程,也是服务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方式和途径。为了更加方便群众,当前,他们还不断健全完善法律援助便民措施。

  “我们充分利用实体、热线、网络这三大平台。组建了上饶市12348法律服务热线律师团队,由专业律师接听热线,实行365天工作制。同时,积极推广运用远程视频法律服务,为办事群众随时获得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等服务。”徐新华说,同时,他们还开辟了重点人群法律援助绿色通道,精简审批环节、优化办理流程,做到“应援尽援”“应援优援”。

  据统计,截至去年11月22日,全市共办理公共法律服务事项141666件,其中实体平台123528件,热线平台18022件,网络平台116件,共受理法律援助案件6981件。“下一步,我们将以标准化规范化的要求,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点的建设,努力提高公共法律服务的满意度、公信力。采取培训上岗、定期培训等方式,提高公共法律服务人员的工作能力和水平,为群众提供更高水平的公共法律服务。”徐新华表示。

石膏彩绘成“地摊之王”

  本报记者 蒋学华 文/图

 

  近两年来,饶城地摊经济热度持续,从常见的早晚市,到现在的后备箱集市,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甚至是一些网红都开始“练摊”,其中石膏彩绘深受摊主们青睐,堪称“地摊之王”。

  3月12日是周末,当天下午饶城的天空阳光灿烂,记者走在上饶吾悦广场,看到有套圈的、钓鱼的、卖水果和小吃等的摊位,而人气最旺的则是“石膏彩绘”摊位,简直是人满为患,有青年男女一起专注地在石膏白胚上涂鸦,也有小朋友手执画笔涂画,尽情释放天马行空的创意,也有家长陪同孩子一起创作。一个孩子拿着一件完工的作品,一个金发碧眼的小公主,很是高兴,满脸都是成就感。其家长告诉记者,石膏彩绘能让孩子安静地坐下来,创造一件属于自己的作品,将它悉心珍藏,并锻炼了动手能力、创造力、想象力。记者看到完工的作品里有红脸黄衫的小猴、金发碧眼的小公主、蓝色小猪储钱罐、美丽的蝴蝶仙子……看着手中亲手绘制的可爱娃娃,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自豪的笑容。

  摊主告诉记者,石膏彩绘就是在石膏像上彩绘、作画,它是具有DIY性质的一种休闲娱乐活动。其表现形式为:由石膏彩绘爱好者亲自动手,利用画笔和防水颜料,参照样品或图册,在储蓄罐、笔筒、烟灰缸、脸谱等各种造型的卡通石膏像白坯上进行彩绘。彩绘者不仅能在彩绘过程中得到精神上的享受,还可以将自己亲手彩绘的作品带回家中,作为自己收藏或赠送亲人、友人、爱人的礼物。“现在的石膏模型款式主要以机器猫、樱桃小丸子、神探柯南、Kitty猫系列、奥特曼系列、洋娃娃系列、动物系列等大家耳熟能详的卡通人物为主。”摊主说,石膏彩绘在上饶生存发展约有八九年的历史,如今爱好者越来越多,消费群体主要是学生和年轻人。

  石膏彩绘项目深受摊主们青睐,吾悦广场500多米长的小吃街上,竟有3个摊位,而且都是人气满满。其中一个摊主告诉记者,涂鸦一个石膏彩绘的价格在15元到20元之间,而一个石膏像的成本只有3元左右,每天如果能卖出五六十个,每天收入就近1000元。“时下,只要周末天气好,每天能净赚1000多元。低成本、利润高,也是石膏彩绘能成为‘地摊之王’的关键。”

 

余干开设劳动实践课赋能学生成长

  校园的一角,两亩多的菜地被砌成八块方正的菜圃,作为学生的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整齐的菜圃“砌”出一片绿意,格外引人注目。“这里原来杂草丛生,经过合理规划,按班级管理划分各自菜地,开展劳动实践活动,定期开展‘最美农场’评选,如今已经充满绿意。”该校负责人介绍,劳动实践课程突出动手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参加各种季节性种植、农作物管理等农事活动,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劳动能力,养成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好习惯。“自己种的菜自己吃,更让我体会到了收获的喜悦与劳动的艰辛,今后我一定更加勤于劳动,珍惜粮食,积极参加劳动实践活动。”学生罗瑞涵说道。

  据了解,自“双减”政策实施以来,余干县设立“学校+实践基地”教育模式,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形成劳动与文化、劳动与生活等特色劳动实践课程,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学习项目,以劳动带动教育,发挥了课外实践活动独特的教育价值。目前,该县已有20余所学校建立了劳动实践教育基地。

  (韩海建)

发布于:上思县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