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蔡德霖问答网
2024-05-27 07:36:27

城乡供水一体化 潺潺清水润民心

  “民以食为天,食以水为先。”主题教育开展以来,信州区以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为落脚点,以“城乡供水一体化”为突破口,加快推进信州区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进度,着力解决农村饮水问题,疏通水系“毛细血管”,让群众喝上“幸福水”。

  该区编制了《信州区“十四五”供水保障规划》和《信州区城乡供水一体化规划》。规划项目总投资3.07亿元,分四个标段实施,涉及7个行政村、69个自然村、6319户,总人口28582人。主要施工项目是为干支管配水管网延伸、村内管网工程、入户管道及其配套的附属建筑物。其中,一标段包含的朝阳中心镇狮山村、下谭村、中潭村和盘石村四个村约2300户已通水,其余标段也在有序推进。

  在朝阳镇青金村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施工现场,机器轰鸣,工人们正有条不紊地开挖地面,铺设水管,一派热火朝天的施工景象。“信州区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二标段目前已经完成了施工进度的70%,预计今年12月底完工。三标段包含秦峰和沙溪剩余几个行政村,已经完成了施工单位的招标,四标段已经完成了施工图审。”该工程项目负责人介绍。

  该区将农村饮水安全作为补齐乡村振兴短板的重大民生工程,15万农村人口从中受益。“下一步,我们将以‘城乡供水一体化’这一民生工程为突破口,在开展主题教育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持续探索‘管、护、服’一体化的科学管理方式,打通农村地区供水‘最后一公里’,切实保障农村饮水安全,有力推进全面乡村振兴。”信州区农业农村水利局党组成员蔡旭华说。

 

上饶辖区农商银行扎实做好助学贷款金融服务

  省农商银行上饶辖区党组团结带领辖内12家成员行紧扣时代脉搏,全面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多措并举不断提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可得性、满意度。加强政策宣传。辖内各成员行充分利用微信群、公众号、抖音等新媒体形式,在高校学生和应届高中毕业生中全面宣传助学贷款政策;联合学校和资助中心深入基层开展助学贷款政策宣讲,扩大宣传覆盖面、知晓率。加强人力配置。各成员行通过组建临时团队、机关帮扶等方式,加大对助学贷款受理网点的人力资源、设备资源供给,确保助学贷款对接及时、办理迅速、服务提升。加强统筹协调。各成员行综合运用预约受理、分散受理、错峰受理和流水线受理等措施,尽量避免长时间排队等候,确保首贷“即来即办、只跑一次”,成功实现学生、资助中心及农商银行的“无缝衔接”。加强配套服务。利用助学贷款解决学生学费和生活费的同时,主动对接有资金需求的经济困难学生家庭,为其家庭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脱贫人口小额信贷等生产经营性贷款,变“输血”为“造血”。

  截至目前,上饶辖区农商银行今年已受理审批通过助学贷款超1.6万笔,金额超1.8亿元;自开办助学贷款业务的20年以来,全辖农商银行累放助学贷款超10万笔,累放金额超17亿元,为万千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免除后顾之忧。

  省农商银行上饶辖区党组相关负责人表示, 助学贷款只是上饶辖区农商银行生动践行普惠金融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全辖农商银行发放了占全市100%的生源地助学贷款、80%的农户贷款、50%的创业担保贷款、30%的小微贷款,累计资助了7000名困难家庭学子完成学业,建成2000个金融便民服务站,金融服务辐射各个领域与角落,书写了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壮丽篇章。

乡土文化助力乡村振兴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振兴离不开文化的繁荣兴盛。党的二十大报告发出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号召,为文化产业在振兴乡村中发挥重要作用提供了广阔空间和良好机遇。

  2022年4月,多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意见》,提出到2025年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有效机制基本建立,优秀传统乡土文化得到有效激活,乡村文化业态丰富发展的目标。一幅绚丽壮美的乡村文化产业蓝图已经绘就,等待着我们去实现。

  文化产业是智力密集、创意密集、人才密集的朝阳产业,但在乡村发展文化产业必须立足于乡村的特点和实际,才能使文化产业真正在乡村扎根。和任何产业一样,在乡村发展文化产业需要实现资源、人才和市场的有机结合。因此,首要的便是准确认识本土本乡的文化资源禀赋,挖掘其独特性和唯一性,凸显其稀缺性。在全国各地普遍掀起乡村文化产业发展热潮时,这是需要格外重视的一个问题。

  文化因独特而充满魅力。近年来,不少地方在挖掘乡土文化资源、实现产业化转化的过程中大胆探索、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取得了丰硕成果。河南安阳林州石板岩镇位于太行山深处,拥有不少传统村落。当地挖掘村落文化内涵,发展写生产业,吸引美术院校和机构在此设立写生基地。大量人群前来古村落写生,为传统村落的发展增添活力。山西长治武乡县五村打造“农耕文化体验基地”,举办“五村播种节”,吸引全国各地数百位摄影家来此创作采风,带动当地发展旅游、餐饮,成为远近闻名的文化村、富裕村。江西黎川县发展油画产业,使这个大山环绕的革命老区成为年吸引游客10万余人、油画产值超6亿元的文化产业基地……这些成功的案例说明,善于挖掘本土文化资源,凸显其独特性和唯一性,是文化产业在乡村取得成功的重要途径。

  乡村有大美,但只有善于发现美,才能使资源变成产业。传统村落在村民眼中也许平平无奇,但在美术家眼里却代表着传统建筑之美;耕田犁地、祭祀祈福的民间风俗也许当地人早已习以为常,但在摄影家的眼中却是创作的大好素材。所以,如果能站在消费者的角度看待乡土文化资源,充分认识哪些资源是本地独有的、哪些特点是最具地域特色的,就能为发展乡村文化产业打开思路。

  强调乡土文化资源的独特性,也是避免千人一面、模仿雷同的一个有效途径。我国地域辽阔,南北不同、东西各异,辽阔乡村孕育着充满特色风情的文化资源,五色斑斓、丰富多彩的民俗、建筑、饮食、手工艺品、非遗技艺等,凸显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在乡村振兴的事业里,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和挖掘本土文化资源,凸显其独特性和稀缺性,使文化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助力,共同绘就新时代更加绚丽美好的乡村画卷。(张 贺)

发布于:上思县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