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吴国梁问答网
2024-05-13 10:51:09

市中心广场人行天桥何时建成?春节前

  本报记者 郑欢

  “市中心广场的人行天桥现在建设到哪一步了、什么时候建成?”近日,不少饶城市民向本报咨询,位于市中心广场的人行天桥建设进展情况。带着大家的期盼,记者进行了走访。

  据悉,市中心广场赣东北大道与解放路交叉口周边商业公共服务发达,现有交通流量较大,常出现人车争道导致车辆行驶缓慢、上下班高峰期交通拥堵现象,行人过马路也存在安全隐患,为改善这一区域交通状况,实现人车分流,市城管局组织实施了老人民广场人行天桥项目。根据前期的设计规划和征求社会意见的结果,该天桥将上跨解放路、赣东北大道,主桥全长57.062米。此外,还将在烟草公司、亿升广场各设置一座垂直电梯,在市中心广场、亿升广场分别设置自动扶梯。主桥及梯道均采用钢结构,整体呈如意造型,于10月正式开工建设。

  11月29日,记者来到项目施工现场,只见在机械隆鸣声中,各项施工正按照设计的要求迅速高效进行。针对市民关心的项目建设进展情况和完工期限,市城市综合服务中心桥梁管理服务科科长徐丽娟告诉记者,目前项目已完成桩基的施工,下一步将按施工进度计划逐步安装钢立柱、钢盖梁及主桥钢桥面的吊装,同步在明年1月15日前将电梯安装调试完成,力保春节前完成桥梁的栏杆、亮化、装饰工程以及人行道及道路的恢复并实现顺利通桥。徐丽娟表示,该人行天桥的建成投用,可以使穿越道路的行人和路面上的车辆实现完全分离,在避免行人横穿主路带来安全隐患的同时,保证城市主要道路的通行能力,确保交通通畅和行人安全。

为城市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节水护水,让百姓喝上“放心水”,为经济发展注入“活力水”,是水利建设的一大落脚点。自我市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开展以来,全市共建设农业供用水计量设施4138处,建立15个节水型灌区,落实放水员6375名;“财政+统筹+水费”筹措落实维修养护资金1.5亿元,建立12个县级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数字化管理平台,农田水利工程维养人员达2061人,维养灌溉水源工程3178处,灌溉渠道累计13000多公里,农业灌溉初始水权分配到2350个涉农行政村,全市落实节水奖励资金250余万元。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围绕‘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目标要求,毫不松懈地抓好水利项目建设,加快构建现代化水利工程体系,扎实推进美丽幸福河湖建设,推动水利事业高质量发展。”市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刘好先表示。全市水利系统将着眼水利发展规划,聚焦水生态管控系统建设,争取2025年实现基本建成安全完善的防洪减灾体系、稳定高效的水资源保障体系、健康和谐的水生态环境体系、高效集约的农田灌溉体系和现代规范的水利管理体系的水利发展格局;加强节水宣教、创建节水载体和实施节水工程等举措,持续推进节水控水,不断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大力推广渠道防渗、低压管道、微灌、滴灌、喷灌应用技术等,积极开展节水、回水再利用工程建设,推进灌溉节水基础设施建设;鼓励重点灌区、设施农业产业园区、高效节水示范区等因地制宜推广高效工程节水技术,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扩大节水产业规模、资金扶持等多样化激励方式,提高用水效率,促进节水减排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重点治理地区防洪排涝突出问题,全面提升城乡水资源保障水平,大力改善河湖水域生态环境,夯实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全面推行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为城市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生态农场有“钱”景

广丰讯 时下,正是桃红梨白时。走进广丰区少阳乡交溪村的“原味农场”,迎面而来的是数亩或深红、或浅红的桃花。放眼望去,30多亩的农场,沟渠相连,溪水潺潺,一块块田地规划齐整,种满了桃树、梨树、柚子树。树下,鸡鸭鹅等家禽悠然“散步”。“花了近10年心血,现在终于有个小模样。”“70”后的项冬英是农场的负责人,说起农场的发展,就关不住话匣子。

项冬英是交溪村有名的“能人”,曾在广州闯荡20多年,从一个打工妹起步,先后创办了装修公司、酒店等实体,高峰时,企业员工有600余人。2013年,由于身体原因,她和丈夫谢玉狮毅然放弃广州的事业,返乡疗养。

“一开始,我们也没打算经营农场。”项冬英回忆说,刚回来时,周边都是荒芜地。闲不住的她,就把房屋前前后后拾掇拾掇。由于具有丰富的装饰经验,经她修饰后的家庭院落不仅焕然一新,还富有浓郁的田园风味,成为小有名气的“打卡地”。于是,身边的朋友纷纷“怂恿”她不如利用自己的聪明才干,开办家庭农场。

思虑再三,2014年,项冬英和谢玉狮夫妇办起了家庭农场。都说隔行如隔山,项冬英也尝尽了转行的“酸甜苦辣”。“我们交了很多‘学费’。”项冬英自嘲说,因为之前不懂农业,“折腾”了不少事。就拿果苗来说,不仅引进的果苗水土不服,一度还买到了假苗木,耗费许多心血到最后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也哭过、也伤心过,就是没有想过放弃。”尽管创业艰难,但不服输的项冬英咬牙挺下去。不懂技术,就拜老农人为师;为了选优苗木,她天南海北去考察、去比较。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夫妻俩的不懈努力,他们的家庭农场变成了绿树成荫、花果飘香的美丽田园。“我们种植了50多种水果,一年四季有花赏,有果卖,而且是纯生态。”看着农场翻天覆地的变化,项冬英颇为自豪。她介绍说,农场的优质果品吸引了大量游客,连周边的农户也纷纷前来取经。而她夫妻俩不仅提供种苗,还无偿分享自己的种植经验和技术。

一人富不算富,全村富才算富。把农场经营得有模有样后,项冬英开始思考如何利用农场带动群众增收。“把游客引来,大伙的土特产就好销了。”思前想后,项冬英尝试以花为令、以果为号,举办“桃花宴”“杀猪宴”“百果宴”等活动。为了吸引人气,她还自学直播技巧,通过直播向观众展示农场的美丽风光。上周他们举办了一次“桃花宴”,来了400多人,也带动了腊肉、蜂蜜、鸡蛋等土特产的销售。如今,农场年发放村民劳务工资20多万元,年带动周边村民销售农产品数十万元。

(周毅成)


发布于:上思县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