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吴国梁问答网
2024-05-27 10:26:25

清水乡中心小学:特色教育创文明

      校园环境是一个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学生文明理念和环境保护意识的呈现。该校营造水美环境,构建文明育人新格局,逐步改造和设计了校园景观,在校园显眼处设置文明标语,努力让每堵墙、每个角落都能发出文明之声,呈现“一物一景 千姿百态”的主题化校园环境,使学生随时随地受到文明熏陶和教育。

      该校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宗旨,扎实开展德育品牌活动。每周孝德课走进父母生活,对话道德模范了解孝的真谛;每月德育实践从一句问候、一次家务的坚持中学得感恩与担当;每学期的各班级“文明少年”以常态化积文明分的形式激励学生养成文明习惯;每学年的校“十佳文明少年”评选,以榜样力量引导学生争做“文明少年”,时时指向学生德行的成长和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同时,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倡导自信教育,弘扬广信文化,着重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现代广信人。

怀玉山林场扎实建好“秀美林场”

  怀玉山林场辖区有3.29万亩国有林地面积。林场主要用于保护培育森林资源,维护林业生态安全,实行最严格的国有林场林地和林业资源管理制度,确保林业资源不破坏、国有资产不流失。通过垦荒造林、科学营林、禁伐天然林、常态化巡山巡林等措施,加快森林资源培育,降低林业生态风险,提升国土绿化水平。如今,林木覆盖率、林业用地率及森林生产力不断提高,森林质量显著提升,森林覆盖率达99.3%,森林蓄积量达16.6万立方米。

  围绕康养主题,林场以加快林场基础设施建设为抓手,深入推进“秀美林场”建设,对周边环境统一规划整治,完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绿化、美化、亮化工作,种植樱花、紫薇、红叶石楠等彩色树种,植造彩化林木。新建景区游步道、休闲广场,修建古戏台、木屋,避雨亭廊、休闲座椅,安装景观路灯,提升林场基础设施功能,拓宽绿色生态空间,为当地群众及游人提供舒适的休闲旅游环境。(郏贞军)

婺源打造“露天剧院”促进文化惠民

  婺源县在第二批主题教育中,把文化惠民作为主题教育的重要载体和重点民生工程抓好抓实,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该县先后投入资金7500万元,开展民俗文化保护、挖掘、整理和传承工作,出版系列文化丛书,让广大百姓共享文化大餐。“我们组织文化工作组,深入全县100多个行政村,开展非遗项目普查工作,建立健全非遗数据库。”婺源县非遗保护中心负责人施杰平介绍,该县普查到传统舞蹈、戏剧、美术、技艺等八大类72个项目,恢复了傩舞、抬阁、豆腐架、茶艺、板龙灯、花灯等一大批民俗文化,铺垫了文化惠民坚实基础。   

  为促进主题教育取得实效,让“露天剧院”真正成为群众身边的“剧院”,该县还积极推进非遗进街区,成功推出了江湾梨子巷非遗一条街、非遗展示馆、篁岭景区非遗夜游等文化项目。“除了赏美景,还能看徽剧,不虚此行。”在江湾景区古戏台上,国家级非遗徽剧常态化上演,赢得游客纷纷点赞。在篁岭景区,古朴神奇的傩舞表演引得游客驻足拍照,让人们感受到了非遗项目的文化内涵和独特魅力。行走在婺源李坑、汪口等景区,不经意间就能与非遗进行亲密接触。

  “我们按照‘文旅融合、非遗先行’的思路,推动婺源茶艺、歙砚制作、徽剧表演等优秀民间文艺和乡村旅游融合发展,全县4A级以上景区均有非遗项目、传承人常驻展示。”婺源县文旅集团负责人王晖介绍,婺源非遗与旅游融合获评全国“十大优秀案例”。如今,婺源全域成了“露天剧院”,吸睛指数越来越高,也让民俗文化焕发出了强劲的生命力和感召力,促进了文化强县建设提质增效。

  (吕富来 毕晓霞)

发布于:上思县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