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冷德友问答网
2024-05-21 01:43:53

上饶:多举措强化乡村公共法律服务供给

  本报记者 郑欢

  “我老伴去世以后,子女跟我约定:每人每年支付1000元赡养费。可是,老大和老三既不常来看我,也不按约定给付赡养费。你们可以帮帮我吗?”日前,现年80岁的广丰区排山镇下余村村民余某向村里的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相关人员咨询有关法律援助事宜。广丰区法律援助中心工作人员了解详情后,上门为老人办理了相关手续,并指派律师为其提供免费法律服务。如今,余某的子女正按期履行赡养义务。

  余某的“老有所养”得以实现,得益于我市全面打造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让法律援助服务做到“到身边”“顺民意”。当前,便利、高效的法律援助服务正延伸至全市每个角落,更多困难群众就近就能获得法律援助。

 

  建“站”设“室”  让群众就近获得法律援助

  “谢谢你们这么尽心尽力地帮我们。”不久前,广信区枫岭头镇长塘村村民徐某某的丈夫,将一面绣有“无私援助百姓,捍卫法律尊严”的锦旗送到广信区法律援助中心,向该中心表示感谢。

  事情还得从2021年7月发生的一起交通事故说起。当月31日上午10时许,徐某某搭乘丈夫的二轮电动车,正常骑行至广信区武夷山北大道时,被巫某某驾驶的小汽车碰撞倒地。经诊断,徐某某右桡骨小头骨折、右手第2近节指骨骨折、右手拇指远节指骨撕脱性骨折等。住院治疗78天,花费相关医疗费用44000余元,而肇事方只垫付了3000元医疗费,这让徐某某一家一筹莫展。2021年12月,在村居法律援助联络员的帮助下,徐某某的丈夫向广信区法律援助中心提交了相关法律援助申请材料。该中心详细了解了徐某某的情况:农村低保户、精神贰级残疾人,是应被援助的重点对象。于是,立即指派办案经验丰富的基层法律工作者张美华承办此案。接受指派后,张美华第一时间约见徐某某的家属了解案情,并多次奔波于人民法院、保险公司等单位查找依据、核算赔偿标准、计算赔偿数额,帮助立案。最终,经过法院主持,双方当事人达成调解,由保险公司及巫某某赔偿徐某某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等共计69189元。拿到款项时,徐某某的丈夫激动不已:“真没想到,家门口还有免费的代理律师帮我们维权,太谢谢法律援助中心了。”

  “目前,全市已形成了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类似这样的法律援助工作每天都在我们的站点发生。”市司法局公共法律服务管理科负责人徐新华介绍,为了让有法律援助需求的困难群众,能在第一时间就近获取优质法律服务,近年来,他们大力完善公共法律服务站点建设,并将法律援助服务阵地延伸至农村一线,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获得法律援助。据悉,到目前为止,我市已建成集法律援助、法律服务、法治宣传、人民调解等司法行政职能于一体的“窗口化”、“一站式”综合性公共法律服务平台13个,乡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209个,村(居)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2700个,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基本建成。

  推进结对帮建  更好满足群众法律援助需求

  “以标准化规范化的要求,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点的建设同时,为了满足广大农村困难群众的法律援助需求,我们还推动法律服务工作者与各站点对接,破解基层法律服务资源不足难题。”采访中,徐新华介绍,他们在全市12个县(市、区)中探索建立了“站所对接”帮建机制:各县(市、区)推动本地优秀律师事务所与乡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签订合作协议,建立“人才资源共享、工作优势互补、专项活动共创”的帮建关系。每家律所指派数名律师到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值班,通过面对面、视频等方式解答群众相关法律咨询问题,倾听群众诉求,最大程度保障群众合法权益;律所每年组织律师到结对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开展普法讲座、法治宣传、“法律明白人”培养授课等活动;积极参与化解乡、村两级重大复杂疑难矛盾纠纷。迄今为止,12个县(市、区)已建立法律顾问团,211个乡镇、2239个村(居)委会配备法律顾问。

  徐新华表示,在结对帮建过程中,他们还组织全市264名优秀党员律师,成立了21支上饶律师“志敏先锋”公益法律服务队,深入全市各村(居)开展法律援助服务工作,主动当好乡村邻里解答法律疑问当好咨询员、化解邻里纠纷当好调解员、开展法治讲座当好宣传员、农村“法律明白人”业务培训员,切实让困难群众遇到法律问题或者权利受到损害时能够及时得到法律援助。

  “有什么法律问题不用跑城里,村里就能获得专业地法律帮助。”走访中,不少困难群众表示,帮建机制下,他们足不出村就能享受到“面对面”的法律援助服务。    

  开辟绿色通道  做到“应援尽援”“应援优援”

  “法律援助工作是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一项重要民生工程,使人民群众尤其是经济困难群众可以平等享有获得法律服务的机会,切实感受到社会的公平正义。”徐新华表示,看似普通的法律问题,却都是群众心里“天大的事”,让困难群众平等获得法律保护,是一项民生工程,也是服务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方式和途径。为了更加方便群众,当前,他们还不断健全完善法律援助便民措施。

  “我们充分利用实体、热线、网络这三大平台。组建了上饶市12348法律服务热线律师团队,由专业律师接听热线,实行365天工作制。同时,积极推广运用远程视频法律服务,为办事群众随时获得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等服务。”徐新华说,同时,他们还开辟了重点人群法律援助绿色通道,精简审批环节、优化办理流程,做到“应援尽援”“应援优援”。

  据统计,截至去年11月22日,全市共办理公共法律服务事项141666件,其中实体平台123528件,热线平台18022件,网络平台116件,共受理法律援助案件6981件。“下一步,我们将以标准化规范化的要求,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点的建设,努力提高公共法律服务的满意度、公信力。采取培训上岗、定期培训等方式,提高公共法律服务人员的工作能力和水平,为群众提供更高水平的公共法律服务。”徐新华表示。

勇当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开路先锋” ——访市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方扬

“全市交通系统将坚决贯彻落实市委五届五次全体会议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要求,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扬长补短、固本兴新,奋力加快交通强市建设,助力上饶建设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为建设制造强市、打造区域中心,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上饶篇章当好‘开路先锋’。”近日,市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方扬在接受记者访谈时如是说。

持续加快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围绕推进交通强市建设的总体要求,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和“12345”开放大格局的通道建设部署,全力加快推进高速公路、普通公路、场站、水运等交通项目建设,主动服务对接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海西经济区等周边主要经济区的联动发展,密切与大南昌都市圈和省内其他设区市的互联互通,提升骨干通道的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提升“四通八达”的交通优势。预计2024年全市完成公路水路交通固定资产投资113亿元,切实发挥交通基础设施扩投资稳增长的积极作用,着力形成谋划一批、储备一批、开工一批项目建设的良好局面。

持续提高交通运输服务供给质量。始终坚持人民交通为人民,全力以赴打造人民满意交通。深化“四好农村路”示范创建,进一步构建和完善便捷高效的农村公路基础网络,助推乡村振兴发展;提升运输服务品质,加快交通运输绿色智慧转型发展,统筹推进汽车客运站转型发展,全力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实施“快递进村”工程,积极推动开通定制客运班线,推进水运提效增量;加快交旅融合发展,全力构建“路随景通、人随车达、人享其行、四通八达、高效快捷、安全绿色”的旅游交通新格局;规范城区客运发展,进一步满足市民快捷、舒适、安全、舒心的出行需求。

持续提升交通运输行业治理能力。加强法治政府部门建设,强化执法能力建设,优化升级营商环境,加强综合执法工作,促进执法素质能力提升,营造良好法治氛围,进一步打造普通公路平安百年品质工程。

持续加强交通运输安全生产监管。扎实开展行业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普货运输、公路水运工程施工安全治理能力提升行动、“夜游船”安全等专项整治行动,强化道路运输、水上交通、工程建设等重点领域监管,切实维护行业安全稳定。

持续强化交通运输行业自身建设。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交通运输工作的重要论述,持续推进新形势下“五型”政府建设,打造让党放心、人民满意的模范机关,建设 “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队伍;抓牢意识形态工作,加强行业宣传和舆论引导,为推动全市交通运输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和强大的精神力量。

田墩:用好移动办事亭 解决群众烦心事

  “我已经80多岁了,好多东西都弄不来。今天镇里的干部来到‘家门口’帮我在手机上缴纳了医疗保险费用,我就安心了。这个办事亭好,有诉求我可以直接跟他们讲,省得跑来跑去,这样的服务真是太贴心了。”黄石村村民周存东的话语间满是感激之情。

  该镇坚持把群众的难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放到心上、抓在手上、扛在肩上,把群众要“上访”变为干部去“问访”,高质量化解群众心中的“疙瘩”,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用实实在在的行动提高群众的幸福指数和满意度。

  “我们会持续用好移动办事亭,聚焦群众需求,推进政务服务下沉再提速,方便群众‘就近办’,为基层群众提供暖心贴心服务,通过近距离听民声、解民忧,让政务服务更接地气、服务流程更加便民,真正让群众少跑路、不跑路。”田墩镇主要负责人说。

发布于:上思县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