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孙寿康问答网
2024-05-25 16:42:19

艾芬达电热毛巾架连续4年获广交会CF奖

  据了解,CF奖创办于2013年,全称为广交会设计创新奖。该奖项每年评选一次,以“树立品质标杆,引导设计创新”为宗旨,邀请国内外工业设计、国际贸易专家担任评委,甄选兼具设计和商业价值的前沿精品。2023年CF奖评选,共有来自1288家单位的2284件产品参评,参评企业和产品数量均创历史新高。最终,经过评审,141件产品荣获CF奖。

  此次荣获广交会CF奖的艾芬达电热毛巾架GD8,把人性化和创新设计融于细节中,以更出色、更智能的使用体验引领生活新潮流。温控器精准控制架体烘干温度,智能恒温全自动,使用更节能、更环保;180°旋转设计温控器,基于人体工学创新设计,无需弯腰,自然站立就可平视温控器,操作更方便;支持2.4G/5G双频WiFi,传输稳,信号强,远程操控更灵敏;下载涂鸦智能APP,实现远程控制更便捷。

以工代赈稳就业 乡村振兴添动力

我市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主题,通过上级以工代赈专项资金及推广以工代赈方式项目的实施,新建和改造了一批农村道路和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整治了一批农村人居环境,在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激发脱贫致富内生动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也进一步增强了农民群众依靠自身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信心和决心,切切实实增强了老百姓的幸福感、获得感。

去年,我市梳理出2023年在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和重点工程项目中推广以工代赈方式项目共计288个,项目总投资达183.114亿元。截至目前,已开工项目244个(其中已完工项目135个),带动38942名农村群众就业,已发放劳务报酬26566万元,人均达1.47万元。

念好“就业经”,打造共建共治共享乡村治理新格局

“一天工资200元,已经干了2个月,到年底赚个万把元不成问题!”2023年12月23日,在广丰区洋口镇庙林村馒头山和美乡村基础设施提升项目现场,64岁的郭老满和七八名与他年龄相仿的农民,忙着搬运沙土,砌砖垒石,提浆灌缝。

郭老满曾长期在外务工,有着一身的好力气。可随着年龄增长,工作不易找,只好返乡务农。去年9月,村委会的干部找到他,说本村的乡村建设被列入以工代赈项目,需要“小工”。一听有活,郭老满顿时浑身来了劲,不仅自己一口应承下,还招揽了几名老伙计一同参与。

既能增加收入,还能为美化家园出点力,在大石街道大石头社区红四组村民周光流看来,这是一举两得的好事。和郭老满一样,今年62岁的他,也在当地的和美乡村基础设施提升项目干活。

“你看,池塘清淤了,水不臭了;路面拓宽硬化了,车辆进出再也不用担心剐蹭;路灯亮了,出个门都方便……”说起提升后的便利,周光流言语中充满着自豪,“你说,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干、不把工程做好!”

“就近就业,不仅拓宽了群众致富路,更能激发群众参与建设家园,打造和美乡村的积极性。”广丰区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本地村民成为建设主体、受益主体,使以工代赈项目成为推动乡村治理的有力抓手。

修好“幸福路”,打通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

“过去为了找活干,去浙江、奔广东,一年到头难得回一次家。现在在家门口做泥瓦匠,一天能拿到350块钱,生活开心日子甜,不仅解决了我们夫妻两地分居的问题,还不耽误我务农。”弋阳县中畈乡芳墩村村民吴友财开心地说道。

在弋阳县中畈乡芳墩村与山街村之间,一条刚维修改造好的原206省道宽阔又平整。

“这条路上有4所小学和2所幼儿园,过去一到下雨天坑里全是积水,电动车都不好骑,更别说开车了,送小孩子上学要步行大半个小时,很不方便。”中畈乡村民吴农清说道,“现在道路基本完工了,平整宽敞,我骑车送孩子上学花上十分钟就够了,学生还有家长都感觉无比舒心。”

据了解,该项目是弋阳县向上争取的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项目以工代赈示范工程,项目总投资575万元。项目采取“以工代赈项目建设—就业技能培训—劳务报酬发放”的方式进行。“项目还没有动工之前,乡里就组织了相关培训,通过培训和实际操作,我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技术要求,比如混凝土配比、施工安全等。掌握了这些技术,哪里有活我都能干了。”中畈乡杉山街村民方圆说道。

据该县发改委地区股负责人介绍,以工代赈是政府投资建设基础设施工程,受赈济者参加工程建设获得劳务报酬,以此取代直接赈济的一项扶持政策。中畈乡芳墩村道路维修改造以工代赈项目带动了当地农村劳动力160人务工,发放劳务报酬154万元,参与项目的村民人均可增收1万元左右。道路的建成还将带动中畈乡周边西川贡芋和雷竹产业的运输销售。

建好“高标田”,牢守“粮食安全底线”

“一天就能在家门口稳稳当当挣200多元。”日前,在余干县高标准农田以工代赈项目现场,余干县古埠镇蔡坊村村民马庆志告诉记者,年纪大了,他没出去打工,赶上县里招工就在这里干活,离家近,收入还不错。

根据各乡镇申报意愿,结合历年来高标建设管理实践,余干县农业农村局和县发改委从群众基础、乡镇推动、建设成效、建后管护等因素考量,从全县15个标段中筛选古埠镇蔡坊村、张杨村作为以工代赈试点村,报县高标建设领导小组研究,由乡镇作为实施主体通过“三重一大”方式选择本地具有丰富施工经验的企业建设,在节约招投标费用的同时大大缩短了招投标的时间成本。该项目建设面积516亩,总投资121万元,于2023年11月13日开工,目前已经完成田块主体工程。

余干县通过以工代赈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发挥农民主动“嵌入”高标准农田建设全过程的主体作用,建立农民参与设计、参与建设、参与监督、参与验收、参与管护的全程“嵌入”机制,保障了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透明性、公开性与公平性。

此外,该县县乡两级组织项目村劳动力参加高标建设技能培训,召开4场高标业务培训会,培训人员110人次,对照《余干县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指引》《高标准农田建设指导手册》,通过会上讲政策、现场讲工序、细节讲要求,让群众掌握高标项目施工技能,提高施工工艺和建设监督水平。将以工代赈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相结合,余干县进一步推进了“藏粮于地”战略,农田地平整、旱能灌、涝能排,保障农业生产旱涝保收,实现了农民增收,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幸福食堂饭菜香

  10月23日重阳节这天,七一三小区幸福食堂正式开业,刚到上午11点,食堂里就坐满了前来用餐的老人们。“我爱人身体不好不能下地,所以我来食堂打饭带回去给她吃。”88岁的张宇仁说,平时他和妻子的午饭都是自己下一点面条和青菜草草了事,现在有了幸福食堂,每人6元就可以吃到两荤两素的可口饭菜,实惠极了。

  “大爷,您慢点走。”社区志愿者杨阿姨搀扶着一位老人慢慢走进食堂,老人连连摆手表示感谢。在幸福食堂里,这样暖心的场景随处可见。门口的热心志愿者周女士负责老人们的排号取餐;志愿者王先生帮助老人们推轮椅,拿饭盒;侧门的李女士正有条不紊地打包要送上门的饭菜。幸福食堂的志愿者们的服务热心又贴心,对每一个前来用餐的老人都关怀备至,“太谢谢你们了!谢谢你们帮我取餐!”84岁的老人敖香仔提及这些志愿者,赞不绝口。

  据悉,七一三小区住户60岁以上约650人,其中60-69岁约150人,70-79岁约200人,80岁以上约300人。针对住户实际情况,幸福食堂推行阶梯制的收费标准,根据用餐老人年龄收取午餐和晚餐6-12元不等的餐费,早餐则提供稀饭、豆浆、米粉等常见早点,价格普遍低于市场,并实行“满5减1”的优惠政策。同时,针对部分老人年事已高、腿脚不便等具体情况,幸福食堂还推出了“送餐上门”的暖心服务,多元化的助餐模式,让社区老人真切地享受到更实惠、更优质、更便捷的就餐体验。

  幸福食堂后厨,工作人员穿戴整齐,一丝不苟地处理食材、打扫卫生。食堂负责人黄新华说:“在食品安全方面,我们坚持高标准,所有时令食材都是早上统一配送,每天及时烹饪,不留过夜菜,保证菜品的营养可口,同时我们也会对餐食留样备检,让老年人吃得安心、吃得放心。”

  小食堂托着大民生。武夷社区负责人表示,幸福食堂建设重点满足失能、失智、独居、高龄等不具备做饭能力老年人的助餐服务需求,兼顾满足其他群体就餐的便利性、多样性。下一步,武夷社区将继续以服务社区居民为宗旨,坚持党建引领、公益支持、群众参与相融合,持续提升服务质量,让社区老年人真正实现老有所依、老有所乐,不断改善增进民生福祉。(周自超)

发布于:上思县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