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郝爱民问答网
2024-05-24 04:00:21

开放与创新的“双向奔赴” ——看上饶经开区如何持续释放“引力效应”

  本报记者 蔡文逸 文/图

  11月22日,晶科能源智慧大工厂切片车间内,数百台切片机正在作业,3条粘胶生产线全自动化生产。该工厂全面投产后,预计将实现年产值超550亿元。晶科能源为何在上饶经开区不断投资“加码”?

  晶科能源是全球知名的太阳能光伏龙头企业,诞生于上饶经开区,也成长于上饶经开区。今年前三季度,晶科能源组件出货量达52.2GW,这必须要有强大的上游原材料供应保障。晶科能源有关负责人表示,选择上饶经开区,看重的是上饶经开区光伏产业链供应能力和系列开放平台,也看中这里的区位优势和营商环境。

  这份答案诠释了上饶经开区的引力:区位和通道优势叠加,平台和体制优势改革,让上饶经开区更具开放和创新的魅力。

  以更开放的姿态——

  推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成立22年,开发区因改革而生,因开放而兴,因创新而强。要坚持改革破题、开放致胜、创新引领,牢牢把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部署,着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上饶市副市长、上饶经开区党工委书记胡心田表示,要立足经济发展的主战场、扩大开放的主阵地优势,在全省“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的奋进新征程中挑大梁、扛重任,努力将上饶经开区打造成“三新一高”示范区、新型工业化示范区、产城融合示范区,全国知名的生态科技新城。

  不久前,工信部公布了2023年度绿色制造名单,远程新能源商用车上饶低碳数智工厂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称号。这是远程新能源商用车五大产品线专业制造基地的代表,也是国际先进、国内领先的以数字化和智能化为核心打造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智慧工厂。

  “工厂内所有污水都采用生化调节处理工艺,处理后可达到一级排放标准,还将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不仅节约能源,更是从多维度帮助减少碳排放。”上饶低碳数智工厂负责人介绍,该厂建设有国内首条全封闭纵梁冲压设备,能极大降低对环境的噪音影响及安全事故发生几率。并具备商用车行业首条车身钣金冲压全封闭自动化生产线,拥有7台全自动搬运机器人和5台共6400吨位的机械压机,整线自动化率达到100%。

  一批又一批优质项目的不断落户、持续增资,是上饶经开区坚定不移强产业、攻项目,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的缩影。紧盯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该区牢牢把握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部署,全面落实“1269”产业行动计划,坚定不移聚焦光伏新能源产业、新光电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和锂电新能源、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3+2”重点产业集群,加大延链、强链、补链力度,促进产业链式集群发展。“光伏产业集群”“光学产业集群”和“汽车产业集群”被认定为省级产业集群,“光伏产业集群”是发展成为了全省5个营业收入过千亿元的产业集群之一。今年前三季度,该区光伏产业完成营收968亿元,同比增长20%。

  以更有力的创新——

  厚植优质营商环境土壤

  从龙头企业不断“加码”,到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上饶经开区以改革助推开放,以开放促进创新,不断开创区域开放发展新局面。作为全省开发区“管委会+公司”试点,该区坚持把深化改革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主动对标融入长三角先进发达地区,积极向改革要动力,探索推进了招商体制改革、国企投融建管改革、干部综合考核改革等改革举措,坚持用改革的工作思路和办法,切实打通了“双招双引”、防范风险、干部作为、企业服务等领域堵点痛点问题。同时,以区招才引资集团为试点,对聘用人员年薪制进行改革,以此来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热情。

  “在上饶经开区的每一天都有新变化。”仅仅4个月,江西亥博新材料有限公司实现从洽谈签约到形成产能的“超速度”。公司副总经理王杰坦言:“这里的政府比企业还更注重KPI考核。”

  厚植发展土壤,该区坚持效率优先、坚持契约精神、坚持改革破题,旗帜鲜明支持和帮助企业发展壮大,全面对接融入长三角,全面落实营商环境优化升级“一号改革工程”,着力打造“近悦远来”的营商环境。与此同时,该区积极抢抓机遇搭平台、聚人才,增强高质量发展“动力源”。不仅把科技创新作为引领新型工业化的第一动力、第一抓手,着力实施好产业创新培育行动、创新链培育行动和招贤纳才培育行动,还充分发挥江西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平台优势,加快推进上饶综保区、跨境电子商务综试区建设,持续巩固光伏、锂电、新能源汽车出口优势,积极抢抓长三角产业转型机遇,进一步在产业布局上与长三角形成深度融合,实现同频发展互利共赢。

  如今,上饶经开区“磁力”越变越大。吉利新能源商用车及蜂巢能源、宁波震裕、藤青青等汽车产业链重点项目正成为上饶经开区打造成江西重要汽车基地及长三角汽车产业分工的“金配角”;海优威、上海亥博、苏州弘道新材、浙江川禾等长三角重点企业正助力该区光伏产业链形成从上游硅片到中游光伏玻璃、胶膜、背板、密封胶、电池、组件再到分布式光伏电站的完整产业链。截至目前,该区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57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90家;获批各级创新平台载体83个,其中国家级平台6个,省级以上平台总数49个,市级平台28个。

让“一片叶”香飘四海 ——婺源县出口茶叶“大基地”建设的背后

1月31日,作为全国首创建设的出口茶叶“大基地”,婺源县出口茶叶“大基地”在该县秋口镇石门村正式揭牌。

婺源县出口茶叶“大基地”的建设,是上饶市、南昌海关迅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的重要举措,是用“千万工程”经验引领乡村全面振兴的具体实践。

出口茶叶“大基地”有啥新内涵?全国首个出口茶叶“大基地”为何花落婺源?“大基地”是如何建设管理的?“大基地”的建设对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共同富裕有什么促进作用?对“茶乡”婺源乃至全省的茶产业发展会带来哪些积极影响?带着这些思考,记者近日深入上饶市、婺源县和有关职能部门进行了探访。

先行先试,探索破解中小茶企出口难题

2023年10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婺源县秋口镇石门村考察时指出,优美的自然环境本身就是乡村振兴的优质资源,要找到实现生态价值转换的有效途径,让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为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上饶市委第一时间制定出台了支持婺源打造乡村振兴样板县、“美丽中国”样板县等工作方案,这当中加快茶产业发展就是一项重要的富民措施。

婺源县是“千年茶乡”。得益于优良的生态环境,该县积极构建“三茶”统筹发展新格局,做响茶品牌、做优茶产业、做大茶经济,已成为我省茶叶出口第一大县。2023年,该县自营茶叶出口总额6.25亿元,增长10%,占全省茶叶出口总额的七成,其中有机绿茶出口量占全国出口量的27%。

亮眼成绩的背后,一些制约当地茶产业长远发展、扬帆出海的问题也同样存在,如一些中小茶园在技术、信息、管理、资金等多方面存在短板,难以达到出口茶叶原料备案基地技术要求;一些中小茶企“走出去”的意愿强烈,但由于对茶叶出口的相关政策和技术标准知之不多,不具备出口企业供货资质;有些茶企“春茶供不应求、夏秋茶销售困难”,造成出口茶叶原料供需不平衡,大量夏秋茶资源浪费,茶园综合利用率低等。

一头是已取得资质的出口茶企对茶青等原料的需求大,一头是暂未取得资质的中小茶园和茶农多产多销、创收增收的意愿强烈。如何通过改革创新破解难题,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加快把婺源的生态优势、产业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这是推动婺源绿茶进一步香飘万里、扬名海外需要面对的新命题。

对此,上饶市联合南昌海关,在助推特色产业内外贸一体发展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上开展了积极探索。伴随“关长送政策上门”“关‘助’发展”等活动的展开,南昌海关会同上饶方面多次召开政企座谈会,反复研究会商,决定“关政企”协同发力,在婺源先行先试探索建设全国首个出口茶叶“大基地”,并创新实施“1+N”出口茶叶基地备案管理模式,将已备案基地“N”以外的全域其他种植区作为一个“大基地”管理,构建“政府主导、企业主责、行业自律、海关监管”集约化监管模式,大幅简化单个主体逐一备案的申报手续,节省茶园在技术人员配备、农业投入品甄别、产品质量监测等方面投入,为乡村振兴赋能。

创新监管,激发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动能

2月2日,记者在婺源县思口镇思口村看到,冬日的赵家茶园却别有一番景致。新竖立的“婺源县出口茶叶‘大基地’建设项目备案基地”大标识牌上,详细列明了基地名称、溯源号、管理模式、监管单位以及管理专家组等信息。茶园内,一支芽茶叶合作社负责人姚华源,正忙着和女婿吴洪伟商量茶园改造提升计划。

婺源茶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陈丽珍告诉记者,“大基地”颁证后,包括赵家茶园在内的全县639个基地陆续纳入“大基地”管理范畴。县茶业协会作为“大基地”申报主体,负责约束基地及茶企严格自律、诚信经营。经过“大基地”整合,该县可供出口茶叶种植面积由8.2万亩扩大至20.6万亩,可用出口原料增加1.26万吨。

“‘大基地’成立后,对我们这种中小规模的茶企来说是重大利好。”姚华源笑着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他的有机茶园有650亩,2023年销售茶青35万余公斤,每公斤2.6元,实现销售收入近100万元;2024年,通过实施“五统一”改造茶园、改良土壤和茶树,预计能收50万公斤茶青,加上出口售价提升至每公斤3元,茶园产值可上一个新台阶。

审批手续简化后,如何确保茶叶质量稳步提升、符合出口技术标准,成了重中之重。记者了解到,围绕这一工作目标,婺源县成立领导小组,把出口茶叶“大基地”建设工作列入全县科级领导班子年度绩效考核内容。设立茶产业发展资金,县政府每年统筹安排资金1000万元,用于扶持茶产业发展。同时,建立健全“县—镇(乡)—村”三级茶园质量管理体系,全面推行“五统一”管理,即“统一规范化种植管理、统一农业投入品管理、统一病虫害绿色防治、统一质量安全监测、统一质量安全追溯”。并从倡导绿色有机生产方式,把好质量安全源头关,严格制茶标准、推进技改扩能,健全质量追溯体系,做好风险评估调查和信息收集、风险预警,建好品牌文化平台等方面,制定出台《生态标准茶园建设及茶叶质量安全技术规范》《婺源茶区生态有机茶园建设技术规程》等一系列举措,全力推动“五统一”工作落实见效。

上饶海关副关长郑晓忠表示,创新建立海关、企业和地方共治机制,强化茶叶出口监管“信息互通、监管互认、执法互助”,有利于从源头上推动茶叶种植管理水平与茶叶品质“双提升”,进一步拓展婺源茶叶外销市场,达到减负增效、扩大茶叶出口、助力乡村振兴的目标。

推广经验,助力“江西茶”更好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

近年来,我省大力推进茶叶品牌整合战略,“四绿一红”(即狗牯脑茶、婺源绿茶、庐山云雾茶、浮梁茶和宁红茶)特色突显,品牌知名度、影响力持续提升。南昌海关有关资料显示:2022年,全省茶园面积185万亩、干毛茶总产量7.77万吨,茶园面积、总产量分居全国第10、12位。出口茶叶1.4万吨、货值8.7亿元。然而,出口量虽居全国第6位,但仅占全国总量的3.76%,总量依然偏小。

据海关相关人士介绍,影响茶叶出口的因素包括国际环境、价格、产品品质及结构、品牌影响力、贸易壁垒、汇率等多个方面。除去不可控因素,如何提高出口茶叶原料“量”与“质”,是短期内促进茶叶出口做大做强的关键。

记者了解到,依托“大基地”平台,在创新出口茶叶基地备案模式、建立“关地企”协同机制的基础上,海关部门还将成立婺源茶叶国外技贸措施研究工作室,开展信息收集、法规研究、风险预警、资源共享等工作,帮助茶企、茶园及时掌握全球技术标准动态,合理规避风险。鼓励和组织行业协会、龙头企业主动开展技贸措施应对,利用技贸措施倒逼效应,深化技术创新、调整产品结构、提升管理水平,推动行业迈上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在婺源建设出口茶叶“大基地”,不仅为婺源茶叶出口创造了更大空间,还可带动周边地区茶产品向婺源集聚,促进茶产业做大做强做优。据了解,在婺源试点出口茶叶监管新模式的基础上,南昌海关已研究出台《促进江西出口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包括积极促进茶产业质量水平提升、支持建立健全全链条追溯体系、助力提升公共检测服务能力、加强技术性贸易措施应对等,着力形成可供复制的经验在全省范围内推广,助力我省茶产业更好融入新发展格局。

目前,依托“大基地”的示范引领,上饶市把发展茶产业作为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大力实施“公司+合作社+基地+茶农”联农带农机制,以点带面引导更多农户投身茶叶种植,带动更多农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致富。(原载于2024年2月8日《江西日报》)

党建领航 创新未来 ——上饶市科技局推动党建与业务工作同频共振

  “我们坚持党对科技事业的全面领导,观大势、谋全局、抓根本”……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多次发表重要论述,寄望广大科技工作者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奋勇攀登世界科技巅峰。

  作为上饶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开路先锋”,上饶市科技局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省科技厅的直接指导下,以打造让党放心、人民满意的模范机关为主线,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强市战略,不断探索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水平科技创新的生动实践,实现了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同频共振,让“科技之花”绽放信江之畔,为“建设制造强市、打造区域中心,奋力开创现代化大美上饶新篇章”赋能添彩。

 

  筑牢“红色堡垒”  凝聚奋进力量

  “在新时代中,广大党员干部要从红色基因里汲取‘崇高的信仰、坚定的信念、活跃的信心’,重温科学家精神,积极对接长三角,融入G60科创走廊……”,7月1日,上饶市科技局党组书记黄海以“传承红色基因 推进科技创新”为主题,为全局党员干部上了一堂主旨鲜明、思想深刻的专题党课。该局开展了重温入党誓词、表彰2022年度“优秀共产党员”、集体过“政治生日”、走访慰问老党员等活动,党员们度过一个仪式感满满的“建党节”。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近年来,上饶市科技局始终坚持党对科技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心工作开展到哪里,党建工作就跟进到哪里”,把党建触角向业务一线延伸,争创让党放心、人民满意的模范机关,促使党员干部以更饱满的精神、更严谨的态度、更务实的作风、更昂扬的斗志推动上饶科技创新工作迈上新台阶。

  思想引领、学习在先,把稳党员干部思想之舵。该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让党的创新理论在党员干部中入脑入心、见行见效;开展“传承红色基因 践行初心使命”主题党日活动暨特色团建运动会,进一步坚定党员理想信念,提升党性修养。同时,建立了“每月一学”学习制度,采取“领导干部带头讲、干部职工人人讲”的方式,组织机关全员参与、人人登台上讲堂,讲业务知识、讲科技政策、讲创新前沿、讲形势认识,并结合自身工作,谈体会、谈经验、谈建议,不断激发机关干部学习热情,形成以讲促学、学用相长的浓厚氛围,带动全体干部职工聚焦“作示范、勇争先”目标定位,以学促干、比学赶超,不断提能力、增干劲、促发展。

  崇尚实干、精准发力,全面提升科技创新服务能力。该局党组书记黄海到广信区茶亭经开区、铅山县等地的重点科技企业开展调研,要求科技部门认真收集企业技术需求,根据需求加强与大院大所、科研机构的对接,全力当好“红娘”,力争在主导产业关键环节取得技术上的新突破;局长王忠毅到上饶经开区、弋阳县等地调研科技型企业,并把科技的相关扶持政策带到企业……今年以来,上饶市科技局制定了开展大兴调查研究的实施方案,将开展好“科创服务年”活动列为大兴调查研究主要内容,由班子成员带队深入各县(市、区)及管委会,对主导产业和主要企业发展情况进行调研,并开展政策大宣贯,问题大梳理。同时,坚持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重点征集梳理企业对科技部门服务工作中存在问题、建议,制定问题清单,认真分析研究,绘好科创服务“路径图”,引领全市科技创新高质量前行。

  守正创新,担当使命,营造科技创新良好氛围。该局聘请第三方开展了自2019年以来科技计划项目的跟踪问效工作,制定了市县联动的监督机制。同时,多元化加强科技宣传,举办了上饶市“众享科技 逐梦前行”科普讲解大赛,并推荐了5名优秀选手代表上饶参加全省科普讲解大赛,获得省二等奖1名,三等奖2名,优秀奖2名,市科技局获得优秀组织奖。值得一提的是,该局举办了以“热爱科学,崇尚科学”为主题的“上饶市2023年科技活动周”宣传活动,开展了《科技大伽说》专题讲座、“一乡一博,科学实验进校园活动”、科普大篷车进校园活动、科普抖音大赛、“科技小记者访省科技馆”活动、科技特派团“百十千”帮扶行动、“健康科普进社区、保护鱼鸟进湖区”活动等一系列重大科普示范活动,形式多样、影响广泛、成效明显,先后获得学习强国、新华网、科技日报、江西日报、江西新闻网等主流媒体关注报道。

  锻造“红色队伍”  争当服务先锋

  走进科技型企业,指导党建工作、宣讲科技政策、破解技术难题,为科技强企搭建良好平台;携手江西师范大学共建数字产业学院,以产教融合为重点,推动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落地开花;创新“科技助农”形式,通过网络主播现场直播助农销售、科技特派员到田间地头“问诊把脉”,助力乡村振兴……

  为科技成果转化当好“管家”、为产学研融合架好“桥梁”,当提及科技局在推动科创工作中所起到的作用,市科技局局长王忠毅给出了“服务”二字。看似简单的两字背后,其实是市科技局多年来致力于当好科创服务“店小二”的初心,以及倾力打造“创新型城市”的信心和决心。

  今年以来,市科技局以围绕中心、建设队伍、服务群众为主线,以提升科技创新服务水平为目标,深度融合“党建红”与“科技蓝”,持续开展“科创服务年”“大兴调查研究”等活动,锻造了一支党性强、业务精、服务优、作风硬的“红色”科技干部队伍,并通过“党建+”优化服务载体,推动党务、业务、服务有机融合,不断提升为企为民服务质效。

  “党建+平台建设”,推动创新主体倍增提质。该局党员领导干部当先锋、作表率,深入科创企业开展结对共建,常态化开展上门服务,整合多元力量帮助企业纾难解困。持续推进上饶高新区创建国家级高新区工作,科技部成果转化与区域创新司对上饶高新区以升促建工作表示了肯定。持续推动两大科创城发展,支持光伏产业科技创新联合体发展,围绕光伏产业链组织工作专班,通过揭榜挂帅项目引入科技机构进行技术攻关。会同上饶师院召开科技特派员工作会议,拟定光伏产业链需求征集调研方案,组织并召开光伏产业创新联合体会议。目前,上饶市科技中小企业入库553家,第一批申报高新技术企业180家;上饶市智慧数字经济科创孵化中心获批国家级科技孵化器,提升了大数据科创城科技创新硬实力和影响力。

  “党建+人才建设”,推动科技创新合作与成果转化。该局充分发挥党建聚智汇力平台作用,着力在育才、用才、管才上下功夫。实施了科技创新“策源赋能”行动,以科研项目和平台建设为纽带,支持用人单位引进院士等我市急需紧缺的高层次科技人才。今年上半年引育高水平创新团队8个,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9个,科技合作102项,科技成果登记31项,技术合同成交额登记21.54亿元。其中,晶科能源股份有限公司“高效N型TOPCon太阳能电池组件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获2022年度江西省十大创新成果,该公司是唯一一家获得“绿色高效TOPCon技术奖”的光伏企业。目前已完成10GW的产品销售订单,有效提升我国光伏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巩固国际领先地位,推动光伏N型升级。同时,高可靠高能量密度N型TOPCon电池组件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含天然维生素A两系杂交稻新组合的选育及开发应用两个项目已进入江西省科技进步奖公示名单。

  “党建+科技金融”,助力企业转型升级。该局打造党员金融服务队伍,着力打通联系服务企业的“最后一公里”。日前,召开了2023年“科贷通”第一次联席会议和科技金融政银企对接座谈会,加快贷款投放力度,协同推进科技金融工作;制定了《上饶市关于发展科技金融支持创新创业的实施意见》,待市政府常务会审议。截至6月底,企业“科贷通”共贷款10970万元,笃力推动科技型企业纾困解难,帮助科技型企业解决融资困难,实现了1+1>2的双赢合作。据悉,我市2022年度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填报金额115.8亿元,填报研发投入的规上企业1065家,较2021年填报企业(953家)增加112家,增长11.75%。

  “党建+科技惠民”,为民生“加码”、为发展“加速”。该局坚持党建引领,持续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以实际行动践行“科技为民、科普惠民”的理念宗旨。一方面,用好“科技助农”,举办了“2023年全省科技下乡”活动,通过举办科技集市、线上直播等形式,向全市各县(市、区)征集农业科技企业产品参与线上线下销售,开启了“科技助农”新模式、新渠道;一方面,用好科技特派员队伍,引导科技特派员全身心参与科技助农服务对接,今年共提供科技服务次数达200余次,解决技术需求30余个,激发了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的活力,走出了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的上饶实践。

  激活“红色引擎”  赋能发展大局

  今年1月19日,上饶市组织党政代表团赴上海市松江区考察学习了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建设;5月初,上饶市首批10名干部正式到松江区跟班学习、挂职锻炼;5月25日,上饶市作为唯一特邀城市,参加了推进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科创生态建设大会;6月25日,上饶市党政代表团再次来到松江,签订了松江区人民政府和上饶市人民政府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谋双方深化全方位、宽领域、立体式的交流合作……

  这是一项事业“从无到有”的时间线,也是上饶市全方位对接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高水平扩大对外开放的亮眼“成绩单”。

  G60科创走廊是江西全面对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重要通道。积极融入G60科创走廊,激活区域发展动能,是市委市政府提出“融入长三角、中部走前列”的具体要求。一直以来,市科技局始终在加强党的建设上走在前、作表率,红色基因底色愈鲜明,红色引擎作用更强劲,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加快融入G60科创走廊、推进更大力度创新的“顶梁柱”作用有力彰显。

  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为服务好上饶市“加快融入G60科创走廊”战略,今年上半年,该局主要负责人带头赴上海跟班学习,并全力做好与上海松江战略合作各项工作,促成了上饶作为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四地九市之外唯一受邀城市,出席“推进长三角科创走廊科创生态建设大会”,推进了上饶市与松江区战略合作协议成功签约。为促进江西省与上海市科技资源对接,助力“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政策链、资金链”深度融合,2月18日,上饶市科技局与上海振兴江西促进会科技创新工作委员会签订科技合作备忘录。

  为培育科技创新新动能,该局主要负责人陪同市政府主要领导来到长三角国创中心调研,通过“向东取经”,学习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的创新探索举措,并率队考察了衢州市智造新城、浙江大学工程学院衢州分院、浙江大学衢州研究院及中试基地、电子科技大学长三角研究院、浙江华友钴业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奥首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等地,详细了解产学研合作、企业核心技术攻关、研发成果转化、人才引进等工作开展情况,与衢州市、南平市、黄山市签订了科技合作协议,建立科创圈区域合作协商机制。同时,大力推进“科创飞地”建设,由该局负责人亲自带队赴长沙考察萍乡(长沙)科创飞地,开展了“科创飞地”建设运营调研,在学习和借鉴先进经验后,创造性提出了“建设上饶(上海)科创飞地并引进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入驻”建议,并被市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积极采纳,促进了华东数字医学研究院、晶科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等23家重点企业在长三角地区建立研发中心、人才飞地,加速科技成果在我市落地转化。

  勇立时代潮头,科创筑梦未来。

  迈上新征程、奔赴“新蓝海”,市科技局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不断把党组织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让红色基因底色愈鲜明,红色引擎作用更强劲,为我市实施“建设制造强市、打造区域中心”战略提供科技支撑,为上饶“建设创新型城市、打造长三角—体化发展先行区”贡献科技力量。

  (邱传平 黄旭梅)

发布于:上思县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