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胡宝善问答网
2024-05-14 23:31:54

市委宣传部深入推进“党建+业务”融合发展

深入开展“文明实践+党的声音进万家”主题文明实践活动,运用基层宣讲、文艺演出、文化惠民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载体,深入宣传党的各项政策,推进党的创新理论进村入户“飞入寻常百姓家”。聚焦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践行“办民事、解民忧”,积极开展关爱“一老一小”“亲情连线”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依托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亲情连线工作室”2736个,开展“亲情连线”4万余次,为留守儿童、留守老人架起“连心桥”,实现“云团圆”。积极开展春节、清明、中秋等“我们的节日”主题文明实践活动,弘扬传统文化,厚植家国情怀。2023年以来,依托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开展“党的声音进万家”“我们的节日”、移风易俗、乡村振兴、文化文艺、助学帮困等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22万余次。(周小滔)

德兴:开展系列“宪法宣传周”活动

  线上+线下,让宪法宣传“火”起来。坚持线上和线下宣传相结合,组织各单位利用LED显示屏播放宪法宣传视频和宪法宣传标语,12月5日,组织德兴市38家普法责任单位在市民广场举行了2023年宪法集中宣传活动,各乡镇(街道)纷纷开展了宪法宣传进社区、进农村等一系列活动,在全市掀起了学习宪法的热潮,为推动德兴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营造了浓厚的法治氛围。

  单位+企业,让宪法宣传“动”起来。为进一步增强单位干部及企业职工的宪法意识,弘扬宪法精神,各单位积极组织干部职工参与“宪法宣誓”、宪法答题及观看宪法视频等活动,江铜集团德铜公司也组织干部职工开展了“宪法宣誓”、发放宪法宣传资料等一系列活动,充分调动了干部职工学习宪法的积极性和热情。

  晨读+歌唱,让宪法宣传“活”起来。各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宪法晨读”和齐唱“校园普法歌”活动。在德兴二中举办的宪法晨读活动中,全校2000名师生用心体会宪法的庄严与神圣;海口小学周一晨会表演《校园普法歌》,用铿锵有力的声音唱响了校园普法的号角。

激励更多人走技能报国之路

  职业教育,既关乎国计,也涉及民生,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紧密、最直接。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职业教育实现新的历史跨越,吸引力、影响力、竞争力不断增强,为推动就业创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高国家竞争力提供了有力支撑。目前,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中职、高职学校每年为国家培养约1000万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各地聚焦今年职业教育活动周的主题“技能:让生活更美好”,推出地方特色亮点活动,有利于让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被看见、让更多职业院校被社会了解。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从个人角度而言,技能是立业之本。拥有一技之长,有助于更好就业,为幸福生活打下坚实基础,也有助于成就出彩人生、创造不凡业绩。放在更广的视角来看,从扎根车间埋头创新、为消费者生产更多“中国制造”精品,到凭借专长返乡创业、在乡村振兴热土上带领乡亲们增收致富,再到投身医疗、交通、食品等领域,全力保障城市运转与群众生活,千千万万技能人才在自己的岗位上拼搏奉献,为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作出贡献。数据显示,全国职业学校共开设1300余个专业和超12万个专业点,基本覆盖了国民经济各领域。从这个意义上说,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让更多人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创造社会价值,也是在为美好生活夯实根基。

  办好职业教育,一个重要方面就在于,对接学生所学与社会所需。让技能人才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离不开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的持续推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融通,让学生选择更多样、成长渠道更通畅;产业与教育紧密结合,让人才培养更高效、人才供需更匹配;教育链与创新链有机衔接,让职业技能更过硬、服务发展更有力。让更多技能人才练就真本领,定能为保障和改善民生做出更大贡献。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纳入“国家战略人才力量”,提出“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对职业教育重视程度之高前所未有,职业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分量之重前所未有,我国职业教育迎来新的发展机遇。让职业教育更加深入人心,一方面,应加大宣传力度,讲好技能故事,通过举办职业教育活动周等方式,在全社会形成“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良好氛围;另一方面,应加大培养力度,完善激励制度,提高技能人才待遇水平,畅通职业发展和晋升途径,让职业教育更有学头、有盼头、有奔头。

  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到2035年,职业教育整体水平进入世界前列,技能型社会基本建成。”加快建设国家重视技能、社会崇尚技能、人人学习技能、人人拥有技能的技能型社会,既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要之举。切实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适应性和吸引力,激励更多人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让技能汇入生活、融入文化、润入人心,我们必能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人才和技能支撑。

  (石羚)

 

发布于:上思县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