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宗敬先问答网
2024-05-23 21:50:20

坚定不移走好“四条路” 奋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习近平总书记时隔四年再次亲临江西考察,特别对上饶走好特色发展、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和人民幸福之路给予充分肯定,并提出了重要要求。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指示,为我们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广信区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聚焦“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的目标要求,以人民群众“心情愉悦、开心生活”为导向,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走好新时代乡村振兴之路,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信实践精彩篇章。

  一、坚定不移走好绿色发展之路,奋力践行美丽中国广信路径

  总书记深刻指出,优美的自然环境本身就是乡村振兴的优质资源。广信区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争创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县为抓手,扎实做好“治山理水、显山露水”文章。全力做好“守绿”文章,抓好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攻坚战,强化“四尘、三烟、三气”治理,做好护水、治水、用水、节水“四水”文章,加强土壤污染治理,确保主要生态环境指标达标率100%。全力做好“增绿”文章,深入实施生态修复和生态空间整治,强化河长制、林长制升级版,注重传统村落保护,一体推进山水林田湖草保护和系统治理,切实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和持续性。打造矿山修复全省样板,森林覆盖率保持73%以上,让绿色成为广信最鲜明的底色。全力做好“护绿”文章,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以美丽集镇、美丽乡村、美丽产业、美丽庭院“四大美丽工程”为抓手,聚焦垃圾、改厕、污水、村容村貌“四大领域”,深入实施人居环境整治和乡村建设行动,让广信处处呈现“蓝天白云、清水绿岸、鸟语花香”的唯美生态景象。

  二、坚定不移走好生态旅游之路,奋力打造“两山转化”广信样板

  总书记深刻指出,要找到实现生态价值转换的有效途径,让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广信区积极探索“生态+旅游”“两山”转化路径,推动生态资源向生态资产、生态资本转化。构建全域旅游新格局,策应市委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战略,按照世界标准、中国风范、广信特色,推动望仙谷二期、云谷田园二期等重大文旅项目加快建设、提档升级。持续打造一批小而精、小而美的乡村旅游点,加快构建“景区游、城市游、农村游”三箭齐发的全域旅游大格局。提振文旅消费新活力,加快打造10平方公里时尚商圈,提升改造时光PARK商业文旅街、吾悦高杆街、滨河商业街等6条夜经济特色街区。塑造文旅服务新形象,以争创全国、全省旅游度假区为抓手,巩固提升江西“风景独好”旅游名县品牌。加快完善“快达慢游”交通网络,升级诚信退赔机制,推出旅游精品路线,打造“一站式”智慧服务平台,全面提升广信旅游便捷度、舒适度、满意度。拓宽文旅转化新路径,依托望仙谷等景区溢出效益,大力推动民宿规范化、精品化、品牌化发展,争取年底民宿突破1000家、床位过1.3万张,带动户均年增收30万元以上。做足“旅游+现代农业”“旅游+夜经济”“旅游+就业创业”等文章,积极探索生态旅游向绿色财富转化路径,真正让旅游产业变成富民产业。

  三、坚定不移走好共同富裕之路,奋力建设开心幸福广信之城

  总书记深刻指出,“幸福就是人们心情愉悦,开心生活。”广信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优化美丽乡村、美丽产业、美丽生活“三大空间”,努力把广信打造成令人向往的幸福之城。高质量打造“美丽乡村”,以争创全省美丽宜居示范县为抓手,按照一条环村公路、一个美丽产业、一派田园风光、一套管理机制“四个一”思路,建设一批示范点、示范村、示范乡镇,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高质量打造“美丽产业”,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科技兴农,大力发展都市农业、科技农业、订单农业、观光农业、研学农业。升级油茶、茶叶、水果、蔬菜、中蜂、花卉苗木等“六个十万”工程,加快构建“山上绿色银行、山下瓜果飘香”的美丽产业格局。坚持三产融合发展,加快建成2个油茶工坊、1个现代农场、若干农业庄园等三产融合项目,推动云谷金线莲进钓鱼台、同仁堂,打响恩泉油茶、中华蜂蜜等“土特产”品牌,打造一批广信特色“伴手礼”,推动农产品变旅游产品。高质量打造“美好生活”,用好产业带动、技能培训、外出务工、公益性岗位等八个一批机制,努力推动群众高质量就业。加快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一体化,优化城乡交通、教育、医疗、水利等惠民项目布局。广泛开展农民丰收节、群众文艺汇演、送戏下乡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让广信人民生活富裕、心情愉悦、开心生活。

  四、坚定不移走好基层善治之路,奋力探索“中国之治”广信模式

  总书记深刻指出,乡村振兴要夯实乡村治理这个根基。广信区坚持加强党的领导,积极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努力走出一条“基层善治”的广信之路。注重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深入推进大抓基层年活动和“万名干部进万家”活动,建立“八问于民”包保联系服务机制,着力解决就医、上学、养老等八大群众揪心事、烦心事。持续深入推进党建工作“十件实事”,提升传统领域党建质量,扩大新兴领域党建覆盖,大力唱响“党建+幸福小区”“党建+好商量”等党建品牌。注重数字化赋能基层治理,加强智慧应急指挥体系和智慧城市大脑建设和运用,实现监测、预警、指挥、处置、管理等一张网融合,推动森林防灭火、生态环保、耕地保护、生产安全、社会安全等一体化治理。积极探索“网格+警格”融合治理机制,着力构建“力量一网整合、资源一网共享、信息一网通达、事情一网通办”的基层治理格局。注重成风化俗促进基层治理。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乡风文明建设始终,通过村民理事会、村民议事会、村规民约、家规家训等平台和渠道,加大高价彩礼、厚葬薄养、打牌赌博、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治理,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作者系广信区委书记)

红糖飘香引客来

  钱雪 本报记者 蒋学华文/图 

  时下又到了红糖开榨季,村民们正一车一车地将刚割的甘蔗运到作坊,而这些甘蔗就会在接下来的一天里浓缩成香甜的红糖。近日,记者走进玉山县姜宅村,探访该村已有80多年历史的红糖制作技艺。

  11月23日,记者一行刚走进姜宅村,一股甘甜的清香扑鼻而来,随着香气来到一座燃着炉火的小平房,门前堆满了村民们准备制糖的甘蔗,房子中央4口大锅一字排开,锅里沸腾的红糖泡沫不断地翻滚着,制糖师傅抄起大勺边搅拌边撇泡,熬制红糖的场景,用“热火朝天”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红糖的口感好不好,熬制的过程很关键。”李师傅解释,每口锅的温度和糖浆的浓度都不一样,火大了糖浆容易糊掉,撇泡不干净糖面则不够光滑,起锅时间早了就结不成糖块……每一个步骤,全凭制糖师傅的一双巧手掌握着火候,以及多年的熬糖经验把控质量。玉山县姜宅村古法制糖已有80多年历史,整套生产流程都是绿色、环保、无添加,制出的红糖能够最大限度地还原甘蔗的甜香味。

  来到村民徐大叔的红糖制作坊,只见薄薄的一层水蒸气弥漫着整个坊间,而锅里的糖浆则欢快地冒着气泡,一根细细的管子从压榨机接到熬制红糖的锅里……徐大叔边忙活边说,当季新鲜的甘蔗是制作红糖最重要也是唯一的原材料,制糖十分受季节的限制,只有每年的11月至次年1月甘蔗成熟时,糖坊才开工,“1000斤甘蔗能提炼出100斤糖,我和爱人从早上6点做到晚上7点,3个月下来只能生产6000多斤。不过,忙碌的工作却也‘熬出’了甜蜜的生活。”

  红糖具有美容养颜、补血活血、消炎等功效。徐大叔告诉记者,自姜宅的红糖注册商标后,从一斤几元都不好卖,到如今线上线下小包装论克销售还供不应求。产品的升级不仅带动了市场的新需求,扩大了销售额,更为重要的是增加了产品的附加值。目前经过包装后的红糖,每斤能卖到25元,独立包装的红糖价格达到了每斤50元左右,还有红糖衍生产品也很走俏。同时,红糖的热销也带动了全县的甘蔗种植产业。”

  在该村推广红糖的展览点,展柜上摆满了各种红糖制品:红糖麻花、红糖酥饼、红糖芝麻糕、红糖米花糖等,路过的游客闻到了香味,不由自主地停下车来,买上三五样红糖制品后,才心满意足地离开。“通过甘蔗种植、红糖制作,以及进一步衍生的产品,直接为村民增收,现在的姜宅村成了玉山旅游的一个景点,尤其是时下不少游客过来游玩、参观红糖制作过程,都会顺便带些红糖及红糖产品作为伴手礼,村民的日子过得越来越好。”姜宅村党支部书记仇文军说。

海口派出所:老人跌倒马路边 民警跨县送回家

  据报警村民称,他在海口村看到一位老人跌倒在马路边,看上去不像是本地人,所以报警求助。接到报警后,民警董德福、辅警余小龙等人立即赶到事发现场。当时正值车流高峰期,加之又是下雨天,如不赶紧将老人转移至安全地带,极易引发交通事故,因此他们只好将老人扶到警车里。

  民警想从老人口中了解其身份信息,但老人由于喝多了酒,讲话口齿不清,身上也没有携带手机和身份证,问及当地村民,村民都说不认识此老人。

  “此老人不是当地人,听他的口音像婺源县太白的,离海口最近是太白镇曹门村,此人极有可能就是曹门人!”民警经过分析,考虑到天气越来越冷,为了尽快帮助老人回家,他们开车将老人送到曹门村,途中联系上了曹门村干部。在将老人送到曹门后,村干部一眼就认出了此老人就是村里77岁的汪某。

  经了解,老人中午在家里喝多了酒,就迷迷糊糊从家中走路来到7公里外的海口村,然后酒性发作走路跌倒。

  (邵德初)

发布于:上思县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