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节振国问答网
2024-05-23 16:14:26

信州区财政局 严把结算评审关 提升资金使用效益

严把评审资料审查关,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工作中不断加强与项目建设单位的沟通,在严格审核送审资料的同时,耐心指导建设单位做好项目结算、变更相关资料的编制工作,对因资料不齐全等原因未予及时受理的项目,认真履行了一次性告知义务。同时,还严把项目评审质量关,确保更佳评审质效。在评审过程中对照工程造价预算、竣工验收资料、设计图、合同书,通过施工现场踏勘,对工程量进行核实,对施工单位少完成的工程量,据实扣减工程造价,对工程变更、签证等其他增减因素,据实调整工程造价,确保工程最终结算客观、公平、合理。

严把评审工作廉洁关,增强“廉洁评审”意识。投资评审工作因涉及项目建设领域,廉政风险等级较高,严格要求工作人员牢固树立法治观念,建立了评审工作“网上评审通办机制”和评审工作回避制度等,尽力降低廉政风险,确保了财政投资评审工作“财政资金和工作人员”双安全。

(冷俊)

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不久前,公安部公布6起非法占用耕地犯罪典型案例,依法严厉打击非法占用耕地犯罪活动;农业农村部、自然资源部联合通报5起“大棚房”问题典型案例,及时纠正制止、严肃查处各种违法违规占用耕地建设非农设施的行为。各地区各部门充分认识耕地保护的极端重要性,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保护耕地,“零容忍”管住新增问题,把“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落到实处,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耕地是我国最为宝贵的资源”“保护耕地要像保护文物那样来做,甚至要像保护大熊猫那样来做”。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坚持以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管好用好每一寸土地,强化耕地数量保护和质量提升。从遏制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到规范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再到全面落实党政同责,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守住了18亿亩耕地红线,耕地持续快速减少的势头得到了初步遏制,全国耕地面积连续两年实现净增加。

  保障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课题,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我国以占世界9%的耕地,养活了世界近1/5的人口,从当年4亿人吃不饱到今天14亿多人吃得好,有力回答了“谁来养活中国”的问题。然而,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没有改变,一些地方节约用地意识还不够强,违法违规占地以及耕地“非农化”“非粮化”现象时有发生,冲击耕地保护红线的各类因素复杂交织,耕地保护任务仍然艰巨。严守耕地红线,要统筹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做到“稳总量、优布局、管用途、严追责”,推进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严格省级党委和政府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护好耕地,要强化地方政府主体责任,完善土地执法监管体制机制,坚决遏制土地违法行为。目前,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相关考核办法已经出台,对于突破耕地保护红线等突出问题将实行“一票否决”。截至2022年底,13个粮食主产区均已推行田长制,并不断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公众参与、上下联动”的耕地保护共同责任机制。稳住总量的同时,还要优化布局。主产区、主销区、产销平衡区要饭碗一起端、责任一起扛。通过经济奖惩措施,督促南方省份有计划、有节奏、分类别、分区域恢复一部分过去流失的优质耕地,以有效遏制“北粮南运”势头加剧。

  今天的耕地就是明天的饭碗。保耕地,不仅要保数量,千方百计增加耕地后备资源,还要提质量,确保农田必须是良田。可以通过将建设占用耕地耕作层剥离再利用、开展农田连片整治等措施,实现粮田变良田、小田变大田。同时,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建设标准和质量,真正实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保护黑土地,治理盐碱地,兼顾数量与质量,加强耕地土壤改良、地力培肥和治理修复,开展综合治理和改造提升,才能让18亿亩耕地实至名归,让每寸耕地都成为丰收沃土。

  饭从粮来,粮从地出。“十四五”期间,全国土地日的主题都是“节约集约用地 严守耕地红线”。织密耕地保护网,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减少占用耕地,为农业留下更多良田沃土,才能夯实国家粮食安全根基,助推绿色转型发展,端牢我们中国人自己的饭碗。

  (常钦)

鲜花盛开 土蜂蜜丰产

  本报记者 蒋学华 文/图

  “纯天然蜂蜜100元一斤,供不应求,一年可净赚6万余元。”5月6日,广信区煌固镇丁宅村的林有波在山坳上边查看蜂箱边说。

  树底下的蜂箱不时有蜜蜂从蜂箱进进出出,“小精灵”在空中翩翩起舞,嗡嗡作响。林有波告诉记者,时下是产蜂蜜最多的季节,因为百花盛开。“天气晴好的时候,一个蜂箱,10来天可产蜂蜜四五斤,一个月就是十多斤。”  

  今年58岁的林有波原本是个石匠,平时在村里为村民做房子,遇到雨天便休息。有一天休息的时候,看到中央电视台的致富经栏目,养蜂既可以丰富生活,又可以带来收入,于是在7年前,花费两千元买了两箱峰。随着不断摸索养蜂经验,现在已繁殖到60箱。鲜花盛开的晴好天气,每周可产蜂蜜150多斤。

  如此多的蜜蜂,哪来那么多的花可采?“哪里有花,我和我的蜜蜂就在哪里。有时候,我会请个大卡车,把所有蜂箱运到铅山、玉山等地去……”林有波介绍,他家的蜂蜜因为纯天然,所以不用担心销路,都是回头客。“以前还通过户外直播和线上线下相结合等方式销售,现在都是客户主动上门购买。” “100元一斤的土蜂蜜,虽然价格比普通蜂蜜略贵,但是货真、纯天然。”前来购买蜂蜜的顾客说道。

  据了解,依托当地良好的生态环境,林有波还鼓励、带动村民发展蜂产业,通过免费提供种蜂、免费提供技术指导、帮助推销蜂蜜产品服务,带动该村30户农户参与发展“甜蜜”事业,帮助当地村民增收。

发布于:上思县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