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关仁问答网
2024-05-14 01:32:23

余干:贴心服务零距离 便民办证暖人心

  为更好解决残疾群众办证难问题,切实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落地落实,日前,余干县残联联合市第三人民医院开展智力残疾鉴定助残活动,为行动不便的肢体、智力残障人士,提供集中鉴定、颁证服务,真正做到了“一站式”和“最多跑一趟”的贴心服务。

  评定现场,医护人员仔细查阅受理残疾人病历、现场询问病史、病因,查看病历资料、检测报告等相关材料,对其病情、身体状况等进行详细询问,并细心解答疑问,严格按照评残标准仔细为申请办证的残疾人进行科学鉴定。同时,在鉴定工作现场,县残联工作人员向前来办证的残疾人及其亲友宣传各项惠残助残政策,发放宣传图册,了解残疾人的生产生活情况,以及实际困难。

  据悉,此次集中评残办证活动共为80余位残疾群众完成相关鉴定工作,切实解决了残疾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确保符合评定条件的残疾群众“应办尽办”,惠残政策“应享尽享”。余干县残联负责人表示,此次活动是深入开展“心连心、面对面,优化服务再升级”活动的一次具体体现,有效打通了服务残疾人的“最后一公里”,为残疾人及家属节省了时间和费用,把党和政府的温暖和关怀送到了残疾群众的家门口,进一步提升了残疾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韩海建)

乡村“大舞台”吸引人才来 石羽代表: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乡村振兴‘大舞台’呼唤更多技术人才,广袤乡野孕育着无限的机遇与可能。”全国人大代表、江西和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部车间主任石羽说。

石羽的家乡江西省上饶市鄱阳县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是江西“粮仓”。他所就职的和泽生物是一家专业从事饲料添加剂、植物提取物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也是江西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10多年前,为了照顾家庭,数控专业毕业的石羽从外地回到家乡,进入江西和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作为一个饲料添加剂行业的“门外汉”,他刻苦钻研专业知识,很快成长为技术专家,解决了公司在发展中遇到的许多技术难题,并通过“传帮带”培养出多名技术能手。

“在和农民朋友打交道的过程中,我更加明白了科学技术在乡村振兴领域的重要性。”石羽和团队研发的一款新型环保饲料添加剂,大幅提升饲料利用率,受到许多养殖户的好评。

石羽和他的团队还针对秸秆回收再利用课题进行攻关,研发的产品已初步成型。“我国农村地区,每年要产生大量的秸秆,工业利用率却不高。”石羽介绍,对秸秆回收再利用,可以用于生产活性炭和二氧化硅,有利于保护环境,市场前景广阔。

近年来,我国农业科技快速进步,支撑农业农村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突破60%,充分验证了“脱贫致富必有科技要素,乡村振兴必有科技支撑”的道理。在石羽看来,科技可应用于乡村振兴的方方面面:种业科技,可以有效保障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智慧农业,可以赋能农产品生产、销售等各环节;环保科技,可以推进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作为农业大县,鄱阳县近几年来全面实施乡村振兴科技支撑行动,不断提高农业科技自主创新水平、成果转化水平,实施了“草根人才”“高素质农民”培训计划,培养高素质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依托送科技下乡活动和农业大讲堂下基层宣讲活动,千方百计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实施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鼓励支持企业、科研机构等开展乡村建设领域新技术新产品研发,培养了一批懂得乡村建设、管理的专业人才。

石羽尤其关注人才培养,他说自己从“门外汉”变成饲料添加剂行业的技术能手,正得益于校企联合人才模式。“要引导各类人才资源下沉到乡村振兴一线成为骨干力量,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石羽建议,政府要筑巢引凤,出实招引导大中专毕业生、科技人员等返乡创业创新,在乡村振兴的舞台上施展拳脚、贡献才智;同步改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尽可能缩小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差距,解决好返乡人才的后顾之忧。

(原载于2024年3月5日《新华每日电讯》)

用爱传递文明家风——记“第二届上饶市文明家庭”俞细旺家庭

  在婺源县中云镇龙山村村民眼中,俞细旺和俞苏英是一对模范夫妻。两人相亲、相敬、相爱,3个孩子懂事孝顺,从小就主动帮父母干农活、做家务,家庭和谐美满。

  回望几十年来的生活,60余岁的俞细旺笑着说出和谐秘诀:有困难共同面对,协商解决。俞细旺出生在一个农村家庭,刚结婚时,一家人住在一间土坯房内,生活条件非常简陋。俞苏英没有埋怨,主动和丈夫一起分担家庭压力,到山上摘粽叶、采药材,成为俞细旺的坚强后盾。俞细旺则成了村里有名的“老黄牛”,每逢邻居们请他帮忙插秧、割稻,他总是凌晨三四点就出门,一忙就忙到中午。他常说:“做人要做实在人,干活要对得起良心。”因为实在,大家都喜欢找他干活。

  日常生活中,俞细旺夫妻勤俭持家,家里能修复利用的东西,他们从不轻易丢弃,随手关灯、节约水电等已成为全家人良好的生活习惯。虽然俞细旺家庭条件不富裕,但只要亲朋好友或邻居有什么困难,他总是尽其所能施以援手。夫妻俩还热心公益事业,得知家乡硬化道路需要筹款,他们毫不吝惜,慷慨解囊,捐助了6000多元。

  在他们的言传身教下,3个孩子从小就懂事孝顺、热心助人。二儿子俞细文胸怀远大理想,选择从军报国,成为一名光荣的火箭兵。入伍19年来,俞细文出色完成20余次重大演训任务,同时积极响应国家扶贫号召,牵手战友组建爱心助学志愿者团队,累计行程6万余公里,为630多名学生送去温暖和帮助,获评“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发布于:上思县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